搜索到329篇“ 重返社会“的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对重返社会的犯罪人员心理重建的支持作用
2025年
社会工作在犯罪人员回归社会心理重塑方面扮演关键角色,针对犯罪者重塑自我价值、适应社会、缓解心理障碍等方面实施综合援助。借助个案管理、心理辅导及社会行为训练等途径,社会工作者为犯罪个体进行心理辅导与情感关爱,助力其重归社会群体。在新时代的语境里,社会工作受政策支持不足、社会偏见等挑战困扰,也依靠科技力量和多方合作,逐步构建了多元且有效的支持路径,为罪犯心理重塑带来了新的契机。
李洛熙
关键词:社会工作犯罪人员心理重建社会融入个案管理
山东:完善工伤康复制度体系 助力工伤职工重返社会
2024年
《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实施以来,山东省坚持以构建制度完备型、全面覆盖型、管理创新型、服务规范型“四型”工伤保险为目标,深化制度改革,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经办服务,防范各种风险隐患,大力提升治理效能。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
关键词:工伤职工重返社会工伤保险经办服务
癌症幸存者重返社会概念分析
目的:分析并阐明癌症幸存者重返社会的概念内涵。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与重返社会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依据纳入标准...
卜丽文李慧文张淑益
关键词:重返社会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4年
目的整合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为更好地制订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促进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8月30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重社会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英文文献。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 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研究, 提炼出51个研究结果, 将相似的研究结果归纳组合, 形成12个新的类别, 并综合成4个整合结果:出院后伴随的身心不适;重新融入社会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渴望获得多方面的支持;自我调适角色改变, 重新适应生活。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重返社会过程中存在多种心理体验, 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内心需求, 帮助其克服压力与挑战, 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 促进其角色适应重新融入社会
汪盈盈贾勤戴雅琴吴佳云柴羽菲高楚叶梦圆李珂易小燕
关键词:脊髓损伤重返社会
影响癫痫患者重返社会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最终影响其重返社会,本文就影响癫痫患者重返社会的疾病相关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影响癫痫患者重返社会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陈星星顾晓霞李国宏徐佳
关键词:癫痫重返社会影响因素
重返社会的医疗:联动型慈善医疗救助的实践机制研究——以S市儿童医院为例
2023年
目前医学人本主义精神及生命主体性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我国卫生治理的语境下,社会经济因素被视为疾病的主要根源,贫困人群的人文关怀等议题成为反思社会医学化实践的驱动力。如何回应慈善医疗救助的需求变化,使医疗回归社会,成为本文关注的核心命题。本文借助波兰尼嵌入性的理论视角,依托医学脱嵌于社会的现实背景,结合“嵌入-嵌合”的分析框架,通过对S市儿童医院慈善医疗救助的经验研究,试图揭示慈善医疗救助的深层逻辑及联动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联动型协作作为医疗社会化实践中嵌合共生有机体的核心,通过多元主体联动协同参与慈善医疗救助,强化了以人为中心救助的社会效能,形成了以政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动力机制,并经由整体性思维重塑以价值理念和效益为本的嵌合共生的行动机制。慈善医疗救助进一步助推了国家卫生治理的良性运行,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治理效能,并为贫困人群恢复健康、重建社会生活的医疗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经验性的路径指引。
王钟苓徐选国李佳薇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的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关于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1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版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归纳和整合。结果共纳入13项原始研究,提炼47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组合,形成11个新的类别,并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存在心理负荷,身心面临挑战。整合结果2:反思自我价值,努力有效应对。整合结果3:重新认知世界,渴求外界帮助。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其内心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感;每个人的应对能力不同。医护人员需关注心肌梗死患者在回归社会后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必要的保健知识和技能指导,帮助其学会与疾病共存,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社会生活。
孙闽闽吴娟李文霞王逸楠王莉
关键词:心肌梗死重返社会循证护理学
重返社会:B站短视频中残障女性的身份认同
残障女性在传统刻板印象和新自由主义价值话语共谋之下被排除在社会主体之外,短视频的流动空间对残障女性的主体身份认同重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Castells的网络社会与身份认同力量理论为本研究的基础框架,B站残障女性作为...
崔颖
关键词:身份认同CASTELLS
舞动干预联合改良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舞动干预联合改良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SPN)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S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改良重返社会程式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舞动干预,持续干预1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社会功能缺陷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差异更显著(P<0.05),服药依从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差异更显著(P<0.05)。结论舞动干预联合改良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可降低SPN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水平。
刘丹丹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重返社会的“原始”:张光直三代文明研究中的“社会学年鉴学派”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回顾了张光直有关"连续性文明"与"破裂性文明"的比较研究,发现他构想"连续性"的方式在于重返社会的"原始"。张光直在"二分制"与萨满教这两项赋予三代文明以"连续性"特征的研究中,借用了"社会学年鉴学派"对于"基本形式"的构想,以赋予三代文明以"原始"意象。在对规范性、社会总体性、基本形式、文明多元性的强调上,张光直文明研究的思路与构想与"社会学年鉴学派"相互呼应。该学说体现了张光直作为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痛苦与思索。
王正原
关键词:文明

相关作者

张寒玉
作品数:18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未成年人 公诉案件 审查报告 重罪 重返社会
贾勤
作品数:91被引量:622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脊髓损伤 康复 康复护理 META
项玉涛
作品数:51被引量:386H指数:12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 社会功能 精神症状
王国英
作品数:13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上肢功能障碍 偏瘫 任务导向性训练 患者康复 康复
周健宇
作品数:28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宜宾学院法学院
研究主题:未决羁押 行政调解协议 效力 强制执行力 政治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