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88篇“ 重症感染患者“的相关文章
- IL-6、PCT、CRP、BNP水平评估重症感染患者血流感染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评估重症感染患者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培养,并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各75例。比较两组血清IL-6、PCT、CRP、BNP水平,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6、PCT、CRP、BNP水平单独及联合评估重症感染患者血流感染的价值。结果:阳性组血清IL-6、PCT、CRP、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6、PCT、CRP、BNP水平评估重症感染患者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797、0.694、0.698,敏感度分别为62.67%、65.33%、62.67%、85.33%,特异度分别为80.00%、85.33%、74.67%、49.33%;血清IL-6、PCT、CRP、BNP水平联合评估重症感染患者血流感染的AUC为0.914,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0.00%。结论:血清IL-6、PCT、CRP、BNP水平联合评估重症感染患者血流感染情况有较高价值。
- 刘隆苹谢超吴军民刘雅丽吴辉云
- 关键词:脑钠肽重症感染血流感染
- 系统评价多粘菌素B致成人重症感染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 2025年
- 目的:系统评价多粘菌素B致成人重症感染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在2000年1月至2024年2月公开收录的多粘菌素B致成人患者发生AKI的临床研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2215例患者。经统计学检验显示,多粘菌素B致AKI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2,95%CI:1.01~1.03)、入住ICU(OR=2.17,95%CI:1.49~3.15)、恶性肿瘤(OR=4.97,95%CI:1.69~14.67)、低蛋白血症(OR=4.69,95%CI:1.95~11.29)、万古霉素(OR=1.93,95%CI:1.52~2.44)、血管活性药物(OR=2.06,95%CI:1.59~2.67)、髓袢利尿剂(OR=1.30,95%CI:1.01~1.67)、多粘菌素B日剂量(OR=1.59,95%CI:1.27~2.00)。结论:老年人、入住ICU、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联用万古霉素、血管活性药物、髓袢利尿剂和日剂量(>150 mg)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
- 谭瑞娟马红芳张晓燕王立丹陈赫军张媛媛孟佳野雪静杜梅
- 关键词:多粘菌素B急性肾损伤肾毒性重症感染患者META分析
- 重症感染患者精准药物治疗管理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重症感染患者精准药物治疗管理系统及方法。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的多源医疗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医疗数据进行多源融合处理,得到融合后的患者综合数据;基于融合后的患者综合数据,生成...
- 王岩张莉谢姣杨乾婷王海涛孙静莹魏迪
- 重症感染患者应用比阿培南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及临床不良反应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应用比阿培南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及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涟水县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采用比阿培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细菌学疗效、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总细菌清除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IL)-6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应用比阿培南治疗可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能够改善炎性反应指标,同时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于娜娜黄磊朱学专
- 关键词:重症感染比阿培南细菌学疗效血清炎性因子
- 降阶梯法输注美罗培南对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降阶梯法输注美罗培南对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本院94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间歇输注美罗培南,阶梯组应用降阶梯法输注美罗培南,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细胞免疫功能、肺功能、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d后,阶梯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组PCT、IL-6、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组CD3+、CD4+和CD4+/CD8+水平、用力肺活量、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阶梯法输注美罗培南用于治疗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优于常规疗法,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
- 辛祎侯哲
- 关键词:降阶梯疗法美罗培南重症感染老年
- 多黏菌素B致儿童重症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引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衡水市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儿童重症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分析AKI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转归及预后等,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57例患儿,45例(28.66%)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AKI,发生时间(6.53±1.36)天,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分期Ⅰ、Ⅱ和Ⅲ期分别为26例(57.78%)、11例(24.44%)和8例(17.78%);41例(91.11%)停药后肾功能逐渐恢复,4例(8.89%)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KI组和非AKI组患儿在基线白蛋白、基线血乳酸、合并休克、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多黏菌素B使用负荷剂量和日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乳酸>2.0 mmol/L(OR=1.182,95%CI 1.146~2.865)、合并休克(OR=3.652,95%CI 1.283~10.395)和多黏菌素B日剂量≥75 mg(OR=3.015,95%CI 1.169~7.768)是多黏菌素B致儿童重症感染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重症感染患者的多黏菌素B相关AKI发生率为28.66%,高乳酸血症、休克和多黏菌素B负荷剂量用药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韩露燕白雅敏刘静韩英张思梦刘文新
- 关键词:多黏菌素B急性肾损伤
- 利奈唑胺在重症感染患者群体中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 2025年
- 利奈唑胺(Linezolid,LZD)隶属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其主要作用原理为通过与rRNA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LZD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相比健康个体,LZD药代动力学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发生深刻改变,个体差异大,治疗窗口窄,有必要进一步总结和理解重症感染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特征。本文综述LZD在重症感染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变化,包括LZD的吸收和分布、生物转化以及代谢清除,以期为更好地制订这一患者群体的用药剂量提供理论依据。
- 林慧容
- 关键词:利奈唑胺重症感染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
- 重症感染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考拉宁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血药浓度分布特征、达标情况及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该院使用替考拉宁的63例重症感染患者及其106份血样,按给药剂量分为标准剂量组(400 mg)33例和高剂量组(800 mg)3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替考拉宁平均血药浓度为(13.91±11.53)μg/mL,仅54.72%的患者(58例次/106例次)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标准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替考拉宁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0.19±8.59)、(17.34±12.85)μg/mL,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分别为43.14%(22例次/51例次)、65.45%(36例次/55例次),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14/63),标准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8/33),高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给药剂量、白蛋白水平和性别对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具有显著影响。结论:为了确保血药浓度保持在治疗窗内,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肾功能实施个体化的负荷剂量给药,以提高替考拉宁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 朱虚阳王伟娇刘文凯秦侃
- 关键词: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血药浓度监测影响因素
- ICU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临床探讨
- 2024年
- 研究对于ICU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临床治疗方式等。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方式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样本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测,并根据致病微生物进行分组治疗。两组均采用单一用药的方式但两组患者的输液时间有所不同,研究组采用延长输液时间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时间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病原菌数量及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整体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临床治疗ICU重症感染患者时,检测并针对其致病微生物用药,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致病微生物,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
- 赵雪萍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抗感染治疗
- 临床药师参与重症监护室重症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2023年1—6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其中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为干预组,临床药师未参与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按照临床诊断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占比、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应用疗程和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47例患者,其中干预组66例,对照组81例。干预组患者治愈率为65.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91%(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8%)显著低于对照组(19.75%)(P<0.05)。干预组喹诺酮类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率显著降低,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占比、患者病原学送检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抗菌药物应用疗程、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全程参与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用药安全性,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 张欣悦李智杨平孙敏杨传伟
- 关键词:临床药师重症监护室重症感染抗感染治疗
相关作者
- 方洁

- 作品数:155被引量:48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万古霉素 药学监护 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 朱怀军

- 作品数:122被引量:51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血药浓度
- 郭晓芳

- 作品数:24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肾损伤 重症患者 监测分析 细胞凋亡 重症感染患者
- 刘宁

- 作品数:184被引量:7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家猪 急性肾损伤 脓毒性休克 机械通气患者 机械通气
- 胡晓蕾

- 作品数:25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药师参与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文献复习 大肠埃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