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9篇“ 采伐更新“的相关文章
- 青杨过熟林采伐更新及次生幼林抚育技术
- 2025年
- 2020年在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两岸开展了青杨过熟林采伐更新试验,利用树桩和根系萌生的嫩枝和幼苗培育次生林,实现了高效更新和快速成林目的,降低了造林成本。经过3年的连续观察和系统总结,形成了青杨过熟林采伐、断根和次生幼林抚育技术流程,对青杨过熟林更新和次生林抚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省有仓
- 关键词:青杨次生林抚育
- 风景名胜区人工商品林有序采伐更新路径探讨
- 2024年
-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集中分布、生态环境优美的重要区域。本文以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人工商品林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立足于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整体空间景观构造角度,探索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人工商品林有序采伐更新路径。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公益林、天保林及风景名胜区的分级保护等相关保护要求,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利益,促使风景名胜区良性发展和永续利用。
- 阔淑艺卢文兵
-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人工商品林采伐更新
- 岛东林场森林采伐更新后林分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该研究以岛东林场45小班、47小班、62小班的木麻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结构和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45小班垂直结构主要分布在8m~12m的林层,水平结构上胸径主要分布在6cm~20cm;47和62小班垂直结构主要分布在8m~14m的林层,水平结构上胸径主要分布在10cm~22cm。(2)45小班林下草本植物共有10科13属13种,牛筋草、假臭草、越南叶下珠为林下草本植物的优势种;47小班和62小班林下草本植物共有10科14属15种,飞蓬、假臭草为优势种。(3)根据分布偏度,3个小班的大叶相思胸径大于峰值的株数占比较大,即大径阶的株数较多。
- 雷湘龄薛杨王小燕林之盼宿少锋
- 关键词:林分结构物种丰富度
- 森林资源采伐更新造林规划及方法
- 2023年
- 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在砍伐力度和砍伐强度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森林资源采伐呈现出破坏性发展的趋势。合理改造森林资源进行更新为目标的造林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方法。在森林资源采伐过程中,应结合森林资源的区域性特征,对采伐工作的开展进行针对性的合理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除此之外,更新造林工作也需要随着森林资源的采伐应用,同步补充进行。具体来说,更新造林规划工作的落实开展,需要合理选择地域点位、有效增强营地清理力度、加大更新改造的资源资金投入、注重林业地区的宏观管理、引入先进技术,为造林决策提供服务,为取得更好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造林实践效果提供支持。
- 赵亚青
- 关键词:森林资源更新造林数据挖掘
- 马尾松采伐更新带中亚美马褂木生长发育对带宽的响应
- 2023年
- 为给马尾松林改造为马尾松、亚美马褂木复层林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措施和生产实践经验,试验设带宽8 m(ET处理)、10 m(TN处理)、12 m(TE处理)和15 m(FN处理)4组处理,对马尾松采伐更新带中的亚美马褂木造林成活率及造林保存率、树高、胸径、绿量、开花状况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调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4组处理两两之间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高径生长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以TE处理较为合适;单株绿量和单位面积绿量为TE处理>TN处理>FN处理>ET处理,TN处理、TE处理、FN处理单株绿量显著大于ET处理,TN处理、TE处理、FN处理单位面积绿量极显著大于ET处理;开花数量最多的是FN处理,其次是TE处理,FN处理、TE处理开花数量极显著大于ET处理,TN处理开花数量显著大于ET处理,且TN处理、TE处理、FN处理花期较长。亚美马褂木在采伐更新带宽度>10 m时生长发育良好,以TE处理(即马尾松林22年生时,采伐更新带宽度12 m,在带内正方形栽植,与相邻马尾松相距2.0 m,套种5行亚美马褂木)较为合适。
- 杨天明
-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绿量开花数量
- 勐腊民营橡胶林采伐更新现状分析
- 2022年
- 本文简述勐腊县民营橡胶产业发展现状,由于近年来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加速了橡胶采伐更新,利用2020年勐腊县橡胶林木采伐更新数据,分析了橡胶采伐更新原因,总结了其采伐更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采伐更新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 吴顺福岩坎仑
- 关键词:民营橡胶
- 红松林采伐更新方式
- 2022年
- 红松林的更新与采伐是东北地区红松集约经营的重要阶段,采伐与更新的主要措施直接影响森林营造,如何提供可持续经营的采伐与更新方式,既可以实现木材的可持续增长,又能够实现青山绿水,持续不断,永久利用,如果更新与采伐措施不符合生态生长的客观规律,轻则会导致红松资源大规模减少,重则造成严重的土壤荒漠化,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林区内与周边环境的人民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根据生产实践的需求,对于红松林采伐更新方式的确定方法加以研究,得出综合的数据分析,为今后提升红松合理的采伐更新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 房吉兰
- 关键词:采伐
- 红松林采伐更新的确定方式
- 2020年
- 红松林的采伐更新是红松林经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采伐更新方式对经营生产影响深远。合理的采伐更新方式,不仅能满足国家建设用材的需要,而且可促进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采伐更新方式不合理就可能导致红松资源日益枯竭,出现大量荒山荒地,严重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林业丰产。通过研究红松林采伐更新,结合8种合理依据确定方式。
- 倪鹏跃
- 关键词:采伐
- 森林采伐更新与林地地力减退被引量:3
- 2020年
- 近几年,我国森林由于不合理的砍伐导致覆盖面积逐年下降,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生态不平衡等环境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威胁到了林业生态系统安全。森林的管理和维护一直是我国相关林业部门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对森林砍伐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森林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森林采伐导致林地地力减退的相关原因,然后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相关林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 刘景智
- 关键词:采伐更新
- 米老排人工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采伐更新设计
- 2019年
- 【目的】以带状皆伐后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保留带和皆伐迹地种子雨及沉水种子的时空动态,旨在为米老排人工林更新采伐设计及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米老排人工林带状皆伐后,分别在保留带和皆伐迹地内各布设3个固定样地,连续2年观测种子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样地的种子雨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其对数转化函数模型,建立皆伐迹地内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密度随离开林缘距离变化的分布预测模型。【结果】种子雨散落的起始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消退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在保留带内,种子雨密度及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性不明显,年际差异也不显著;在皆伐迹地内,部分离林缘等距离样点间的种子雨密度与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明显(P<0.05),年际差异也显著(P<0.05);在皆伐迹地,种子雨的沉水种子百分比随离林缘距离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保留带的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在林缘外皆伐迹地扩散的空间分布可用指数函数转换的线性模型较好描述,其最远扩散距离分别为25和20 m。【结论】成熟米老排人工林用于天然更新的种源充足,不存在限制;如果米老排人工林采伐时间是从12月至翌年1月底,因种子已散落且足够,故在满足国家有关人工林采伐政策的前提下,可用皆伐或不受宽度限制的带状皆伐;若在不是种子集中散落期且种子活力已丧失的时间采伐,如在6~9月,宜用带状采伐,且其适宜宽度及最大带宽为35与40 m。
- 唐继新贾宏炎贾宏炎李武志雷相东曾冀
- 关键词:米老排人工林种子雨
相关作者
- 杨克美

- 作品数:32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薪炭林 树种 试验初报 农村能源 郁金香
- 王润梅

-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
- 研究主题:采伐更新 速生杨 抗旱树种 大棚栽培技术 错季栽培
- 戚连忠

- 作品数:33被引量:364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滩地 杨树 生态公益林 文献计量学 造林技术
- 朱锦茹

- 作品数:115被引量:847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生物量 公益林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公益林 人工林
- 粟金云

- 作品数:9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采伐更新 集材方式 集材 理化性质 土壤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