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19篇“ 遗传多样性评价“的相关文章
58份青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5年
为明确四川甘孜州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种质,对在甘孜州收集的58份青稞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8份青稞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介于12%~64%。粒长和节间数变异系数最小,均为12%,种皮颜色最大,为64%,平均变异系数为26%。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166~2.707,卷叶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166,种皮颜色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70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宽、单株穗数、千粒重和节间数在育种工作中可作为评价青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到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062%。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旗叶长、株高为主要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计算综合得分值(F值),初步筛选出排名前3的种质依次为CDU22、CDU19T、CDU57S。聚类分析将58份种质分为4类,在遗传距离为8时,类群Ⅰ所包含的12份种质综合特征值较高,此类材料可作为亲本来选育高产品种。
卢晶余波江谧彭镰心任远航吴琪
关键词:青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综合评价
藜蒿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5年
藜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遗传背景复杂,系统分类模糊。为了解不同种群藜蒿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9个省份不同地区的117份藜蒿种质资源进行全面分析。通过9条ISSR引物检测到87个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百分比为98.86%。不同群体之间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0996,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1522。利用UPGMA聚类分析117份藜蒿种质,遗传系数为0.35时分为3个主要类群。其中,编号为41~44、110的5个样本归为第一类;其余的大多数样本归为第二类;编号47单独归为第三类。表明不同藜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密切,遗传相似指数高。
陈美珠董笑笑夏忙王宇航曾长立
关键词:藜蒿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珍稀濒危植物浙江楠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5年
浙江楠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研究浙江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可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浙江楠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15对SSR引物,对浙江楠10个群体共计175份种质资源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解析浙江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15对引物在175份浙江楠种质中共检测到113个等位基因位点(Na),平均每对引物含2.371个有效等位基因(Ne),多态引物信息含量(PIC)为0.323~0.844,平均值为0.629。浙江楠群体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平均观测杂合度=0.621,平均期望杂合度=0.478),平均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237,平均群体近交系数(Fit)为0.082,杂合率较高,群体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275)和低水平的平均基因流(Nm=0.763)。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浙江楠种群内个体间差异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来源,占总变异的78.7%(P<0.001)。群体结构分析与聚类分析将10个不同种源的浙江楠群体分为3个类群,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渐渗。生境破碎化和人为干扰可能是造成浙江楠濒危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措施,保护浙江楠的遗传多样性
郑永杰张月婷刘新亮涂白连伍艳芳
关键词:浙江楠濒危植物SSR标记
红松种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和育种群体构建
2025年
为满足红松种质资源评价、发掘与利用的需求,以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的12个红松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红松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育种群体构建,探究不同种源红松形态和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分化。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形态和分子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67.36%和94.00%;种源间各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77%~28.55%;红松种源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0.665,其中伊春种源(31号)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1.65和0.739。基于表型和分子标记,构建了38个单株组成的红松育种群体,有效等位基因(Ne)为1.989,Shannon指数为0.921,观测杂合度(Ho)为0.92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尚福强马晓雨高源张利民张丽艳
关键词:生长性状简单重复序列育种群体
江苏垦区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5年
为深入了解江苏垦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挖掘其潜在的优质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江苏农垦系统内19个农作区采集的27份杂草稻样本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和记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我们对这些杂草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江苏垦区的杂草稻群体在长宽比、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分蘖能力等方面相较于栽培稻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结实率略低于栽培稻,千粒重显著低于栽培稻;高峰分蘖数、落粒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株高在杂草稻群体中展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表型性状和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将杂草稻群体大致划分为5个类别,其中FXW类别倾向于粳型,而其他类别则倾向于籼型。本研究为江苏垦区杂草稻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叶凌凤汪康康王武王静静张鹏
关键词:杂草稻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北方灵芝属栽培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
2025年
以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山东等地39株灵芝属菌株为试材,采用ITS序列测定、体细胞不亲和性试验和SRAP分子标记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确定其种间划分及系统发育关系,以期为我国北方地区灵芝属栽培种质的分类、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39个灵芝属菌株包括赤芝Ganoderma lingzhi、紫芝G.sinense、松杉灵芝G.tsugae、无柄灵芝G.resinaceum和有柄灵芝G.gibbosum 5个种,相互之间有拮抗反应共713对,无拮抗反应28对,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0~0.93,平均值为0.69。综上可知,我国北方灵芝属栽培种质存在种类丰富,遗传背景差异大,遗传多样性强的特征,但部分栽培菌株之间无拮抗反应且遗传距离很近,存在着同物异名现象。
王鹏闫淇王飞温嘉伟李海燕于娅
关键词:灵芝属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4年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型往往受制于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异,这一特征是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144份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在3个不同地区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0.053~0.356,平均值为0.19。各性状中单株粒重的变异程度较大,稳定性表现较差;全生育日数变异程度相对较小,稳定性表现较好。遗传多样性系数平均值为1.37,其中果粒数多样性指数最大(1.49),其次是工艺长度(1.42),株高多样性指数最小(1.22)。在研究测试的14对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共有7对性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有4对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将144份亚麻资源分为两大类和5个亚类,与国外5个不同地区来源吻合,Ⅰ亚类品种来源地大部分为欧洲,Ⅱ亚类来源地为美国,Ⅲ亚类来源地为欧洲,Ⅳ亚类来源地为美洲,Ⅴ亚类来源地为欧洲和美洲。
守合热提·牙地卡尔祖勒胡玛尔哈尼帕朱增芳邹乔生邱财生伊六喜张正
关键词:亚麻种质
山西芝麻地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4年
评价2020年“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中,从山西38个县收集到的58份芝麻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文对其中的57份资源41个表型性状开展了田间调查。利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系数、聚类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并筛选优异种质。结果表明,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丰富,27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826,千粒重最高为2.09,花萼长最低为1.23;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始分枝高度(72.05%),最小的为生育期(4.01%);花冠长度、始分枝高度、主茎果轴长度、蒴果长、蒴果厚、基部和中部叶长、叶宽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该资源分为五个类群,第一类群属于分枝多、高产材料;第二类群属于矮秆类型;第三类群生育期长、分枝多、低产类型;第四类群属于高秆、高产、大粒类型;第五类群综合性状中等,经过改良具有增产潜力。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P141028023、P141032019、P140502022、P140830014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为芝麻地方种质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的亲本材料。
韩俊梅文飞刘霞霞吕伟王若鹏刘文萍
关键词:种质资源芝麻聚类分析
21份猫尾草种子形态特征及SSR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4年
为探究猫尾草(Phleum pratense)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种子表型差异,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测定并结合SSR分子标记对21份国内外猫尾草种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猫尾草种质种子面积、周长、长宽比、长度、宽度和千粒重间存在显著差异。10对SSR分子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44条带,多态性条带132条,多态性比率为88.74%。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指数(I)均值分别为1.6266、0.3507和0.5144。材料10676、7629和9038在种子形态聚类和SSR分子聚类时均属于第一类;材料10027和7019属于第二类,且5份材料种子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较大较圆、重量较重等优势,两类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小,遗传距离较大。本研究筛选出的种质可在新品种选育时作为优势亲本,以增加后代的遗传重组和提高杂种优势。
傅俊士南丽丽张泽龙吴世文陈孝善
关键词:猫尾草种子形态特征SSR
基于SSR的云南省魔芋属两个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2024年
魔芋属(Amorphophallus)是中国的特色经济作物,当前对魔芋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不足,影响了野生资源的利用.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自然分布的滇魔芋(A.yunnanensis)和东京魔芋(A.tonkinensis)的两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SSR位点的多态性较好,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0~3.816.滇魔芋和东京魔芋的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81和0.369,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26和0.349.所有遗传多样性参数都表明滇魔芋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东京魔芋,这可能与滇魔芋的分布区域较广有关.两个野生种之间存在中等水平的遗传分化(Fst=0.132),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可以将两个种群完全区分出来.但两个魔芋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杂交,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对制定魔芋属的种间杂交策略及野生资源保护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殷斯高永
关键词:SSR

相关作者

刘海龙
作品数:253被引量:483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组培 红锥 引物 遗传图谱构建 简单重复序列
朱积余
作品数:164被引量:838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红锥 珍贵树种 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 引物
何应会
作品数:113被引量:341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江南油杉 引物 遗传图谱构建 红锥 简单重复序列
蒋燚
作品数:294被引量:1,109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江南油杉 红锥 人工林 桉树 引物
蒋冬月
作品数:74被引量:239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樱花 挥发性有机物 叶绿体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评价 SSR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