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篇“ 遗传多态现象“的相关文章
昆虫自然种群中遗传多态现象的作用
2010年
该文论述了昆虫自然种群遗传多态现象的定义、类型、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等问题。以果蝇为例,阐述了遗传多态现象在昆虫种群中的作用。
吴志远周斌邱蕊郭文霞
关键词:昆虫自然种群遗传多态
家鸡血清酯酶遗传多态现象的发育遗传学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随机抽样测定了后备(120日龄)、初产(180日龄)和产蛋(300日龄)3个阶段的优黄2000肉种鸡血清酯酶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血清酯酶Es-1和Es-2均存在遗传多态现象,Es-1区检出2~3条多态性酶带,Es-2区仅有1条带,表型为带的有或无。首例发现母鸡的Es-1区域存在明显的发育阶段性差异,即该区在开产前母鸡有多态性酶带,但开产后母鸡该区酶带全部消失。对代黄380商品代母鸡的跟踪测定和对JSAB380父母代CD母鸡的扩大抽样测定结果验证了上述的结论。结果说明,母鸡产蛋期Es-1区无活性“O型”可能是基因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调控(抑制)的结果,因此不存在“Epel基因座位上决定○型的等位基因Es-10”。Es-1基因在开产前处于转录活跃状态,开产前后基因转录就被抑制。母鸡产蛋期抑制Es-1基因表达可能为母鸡正常产蛋生理所必需,以维持产蛋期体内所需较高的血脂。由此推测,母鸡血清酯酶遗传多态现象的这种发有遗传学变化规律可能广泛存在于家鸡(或家禽)的各种群体之中。如果该推测成立的话,那么酯酶在家鸡体内的生物合成就可能成为研究禽类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理想模型。
吴晓林肖兵南肖千钧蒋隽罗柏林周菊香李栒施启顺柳小春
关键词:酯酶遗传多态性发育遗传学
扩张性心脏病与备解素因子B遗传多态现象相关性的研究
1997年
利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检测了66例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的备解素因子B(Bf)的遗传多态性,并与326例健康献血员作了比较。结果发现:DCM组的BfFF表型和Bf*F频率明显升高(x2分别为17.4和16.0,P<0.001),而BfSS与Bf*S的频率则明显降低(x2分别为3.902和11.491,P<0.05);关联分析显示Bf的遗传多态性与DCM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这一结果提示BfFF和Bf*F可作为DCM的易感性标记之一。
薛明战刘治全袁祖贻封启明李学成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备解素因子B遗传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与备解素因子B遗传多态现象相关性的…
1997年
本和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检测了114例Graves病(GD)和8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的Bf遗传我生,并将其表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326例健康对照组人群作了比较,结果发现GD组人群的BfFF及BF*F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分别为22.193和27.432),BfSS和Bf*S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分别为11.341和23.209);HT组仅BfFF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薛明战施秉银
关键词:甲状腺病免疫遗传学备解素因子B遗传多态性
桥本氏甲状腺炎与Bf遗传多态现象相关性研究
1995年
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分析了8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Bf遗传多态性,并将其表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326例健康对照组人群作了比较。结果发现,病人组的BfFF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677,P<0.0025);而Bf的其它表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无差别。关联分析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与BfFF呈正相关(RR=4.778)
薛明战林田施秉银高慧
关键词:甲状腺炎遗传多态性
广东汉族人群补体C2、Bf、C4的遗传多态现象被引量:1
1992年
对110例广东汉族人血清作了补体C2、Bf、C4的测定,其基因频率分别为:C2*C:0.9500, C2*B:0.0227, C2*A:0182, C2*QO:0.0091;Bf*S:0.8364,Bf*F:0.1409, Bf*SO7:0.0091,Bf*SO25:0.0091, Bf*SO55:0.0045; C4*A3:0.6327, C4*A4:0.1327,C4*QO:0.1020,C4*A5;0.0255,C4*A2:0.0918, C4*A1:0.0053; C4*B1:0.4569, C4*B2:0.4416, C4*QO:0.0558, C4*B5:0.0152,C4*B96:0.0152, C4*B3:0.0102, C4*B92:0.0.051。本调查在我国首次发现一例C2*QO纯合子。
王增慧陈盛强汪策姜晓丹赵修竹
关键词:补体遗传多态现象汉族
Graves病与备解素因子B遗传多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1991年
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对114例Graves病(简称GD)患者进行了Bf分型。比较病人组与326例对照组的Bf多态性分布,结果显示:病人组的BfFF别型和Bf~*F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x^2分别为22.193和27.432);BfSS和Bf~*S频率在病人组则显著降低(x^2分别为11.341和23.209)。关联分析表明BfFF和BfF与GD呈正相关(RR分别为6.97和2.79);BfSS和Bf~*S与GD呈负相关(RR分别为0.44和0.40)。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已有的报道有所不同。提示可能存在的GD易感基因与BfF基因在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连锁不平衡现象
薛明战施秉银林田许苏英高慧
关键词:遗传学GRAVES病
中国维、苗、瑶、壮四个少数民族补体C4的遗传多态现象的检测报告
1991年
使用国际第四届补体遗传学会议推荐的方法及薄层激光扫描技术,检测了我国维吾尔族、苗族、瑶族、壮族的补体组分4(C4)的多态性,并与我们以往检测过的汉族的C4多态性一起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C4A座位上,以C4A3频率最高,以下在汉族、苗族、瑶族、壮族中依C4A2、Q0、4、1次序降低。在C4B座位上,频率最高的均为C4B1。其它基因频率的依次排列,汉与维为2、Q0、3,苗与壮为92、Q0、2、3,瑶为Q0、2、92等。民族间的差异比较集中地存在于C4A2、C4B2、C4AQ0、C4BQ0等4个基因。本文还对中国汉族、日本人、白种、黑种人群的C4同种异型差异进行了对比与讨论。
吴锋张文杰汪策程健华洪涛吴雄文赵修竹磨红玲朱作金张明安黄莲宝郭炯
关键词:补体C4遗传多态现象人类遗传学
武汉地区人群红细胞乙二醛酶Ⅰ(GLO)遗传多态现象的检测
1990年
本文介绍了采用琼脂糖-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及碘染色法对203例武汉地区献血员红细胞乙二醛酶I(GLO)的多态现象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武汉地区人群中GLO′的频率为0.1429,且GLO的表型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ig平衡规律。
吴雄文赵修竹
关键词:遗传多态红细胞
广东汉族人群补体C_2,Bf、C_4的遗传多态现象被引量:1
1990年
对110例广东汉族人血清作了补体 C2、Bf、C4的测定,它们的基因频率分别为:C2*C:0.9500,C2*Q0:0.009,C2*B:0.0227,C2*A:0.0182;Bf*S:0.8364,Bf*F:0.1409,Bf*S07:0.0091,Bf*S025:0.0091,Bf*S055:0.0045;C4A*5:0.0255,4:0.1327,3:0.6327,2:0.0918,1:0.0053,Q5:0.1020;C4B*5:0.0152,3:0.0102,2:0.4416,1:0.4569,92:0.0051,96:0.0152,Q0:0.0558。本调查在我国首次发现一例 C2Q0纯合子。本结果与湖北汉族人群的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
王增慧陈盛强汪策姜晓丹赵修竹
关键词:广东汉族人遗传多态现象

相关作者

赵修竹
作品数:86被引量:26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HLA C4 遗传多态性 补体 多态性
汪策
作品数:26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医学检验系
研究主题:C4 HLA 补体 多态性 B因子
田延武
作品数:9被引量:1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C2 遗传多态现象 基因频率 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姜晓丹
作品数:534被引量:1,889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干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胶质瘤
郭景元
作品数:88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研究主题:血痕 法医学 PCR 汉族人群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