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08篇“ 适形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章
- 发泡胶垫+头颈肩热塑膜对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及对其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时应用发泡胶垫+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本院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2例,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占41例,前者采取标准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进行固定,后者所用固定方式为发泡胶垫+头颈肩热塑膜,比较摆位误差、位移差异、固定效果。结果:摆位误差各项指标测定数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方向平均位移差异,观察组测定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固定技术的舒适性、适形性、固定性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而言,体位固定时选用发泡胶垫+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技术有益于提高摆位可重复性和患者放疗舒适度。
- 胡苏靖谢剑君王燕玲李晓林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对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泉州市光前医院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三野调强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3D-CRT。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20,P=0.038);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CEA、CA199、VEGF、E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171、2.642、3.006、6.692,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3.271、3.095、3.406,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62,P=0.029)。结论针对EC患者,3D-CRT可提升临床疗效,抑制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有效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张麟郑小玲叶景乐黄勇军施乐毅
-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临床疗效
- 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分析直肠癌患者接受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相关意义。方法 样本收集时间划定为2022.05~2023.05期间,研究基数资料包含3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处理(n=15),对照组利用X线模拟定位,实验组采用CT模拟定位,均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1)治疗有效率;(2)治疗安全性;(3)生存率。结果 在比对照组的情况下,实验组患者经过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各项研究数据呈现显著积极的改善趋势(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接受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具有卓越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的进展,并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外,该疗法还能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广大患者带来希望与康复。因此,在临床上推广这一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谭勇韦丽娜曾自力林锋唐海榕
- 关键词: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TACE对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生存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诊治的12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5.63岁(标准差8.5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9.34~25.89 kg/m^(2),平均BMI 22.20 kg/m^(2)(标准差1.80 kg/m^(2));直肠癌分化程度低分化49例,高分化71例;肝转移瘤最大直径0.78~5.65 cm,中位最大直径3 cm(1~5 cm);肿瘤数目1~4个,平均肿瘤数目2.14个(标准差0.59个);生存质量(QOL)问卷-结直肠癌38项(QLQ-CR38)评分(35~45)分,平均QOL 40.33分(标准差3.03分);TNM分期Ⅰ期73例,Ⅱ期47例;Child-Pugh分级A级68例,B级52例;直肠腺癌48例,鳞腺癌72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28例;卡氏(KPS)评分69~87分,平均KPS评分77.50分(标准差7.33分)。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TACE治疗方案,研究组60例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TACE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情况、QOL,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记录各时间段的生存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00%(30/60),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6.67%(46/60)](P<0.05)。经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水平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44.26±112.10)U/L vs(90.25±12.45)U/L、(255.12±56.54)U/L vs(90.45±15.26)U/L。P<0.05]。治疗后KPS和QLQ-CR38量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89.98±4.56)分vs(82.11±3.46)分、(72.41±4.18)分vs(64.56±3.16)分。P<0.05]。在研究组中,正常肝脏、脊髓、胃部、左肾、右肾的平均受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26±5.11)Gy vs(16.26±6.15)Gy、(8.36±2.12)Gy vs(1.23±0.54)Gy、(0.52±0.1
- 刘欢张洪岩郝永欣孟祥安
- 关键词:直肠癌肝转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生存预后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热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
- 2024年
- 探讨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结合微波热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对于此次研究之中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56~66 Gy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治疗时间为5~6周,每次25~30次。观察组在照射后30分钟以内,在(41±2)℃、30~50分钟/次的基础上,共治疗两个疗程,每2个疗程为72小时。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中有9例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应答(PR),4例稳定(SD),1例进展(PD),对照组中有7例CR,19例PR,7例SD,7例PD。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23例I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8例I级急性放射性肺炎,3例白细胞下降。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微波热疗法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效果良好,副作用小。
- 陈娟
-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热疗食管癌
- 不同摆位法对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摆位固定精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摆位法对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摆位固定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疗中行治疗机下锥形束CT(CBCT)扫描,根据摆位固定方式不同分组,采用一体架+热塑膜固定的48例纳入A组,采用一体架+热塑膜+真空垫固定的50例纳入B组。比较2组摆位合格率及误差、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危及靶器官照射剂量、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主观舒适满意度。结果A组摆位合格率为67.92%(163/240),低于B组的89.20%(223/250)(P<0.05)。A组X轴、Y轴摆位误差高于B组(P<0.05)。A组95%计划剂量占计划靶区百分比(V95%)、V100%、V105%较B组低(P<0.05);A组小肠、直肠、膀胱最大照射剂量(D_(max))、最小照射剂量(D_(min))、接受10 Gy及以上剂量体积占该器官总体积的百分比(V10)、V20、V50均高于B组(P<0.05)。A组放疗相关毒副反应总发生率58.33%(28/48),高于B组的38.00%(19/50)(P<0.05)。A组主观舒适满意度为56.25%(27/48),低于B组的84.00%(42/50)(P<0.05)。结论将一体架+真空垫+热塑膜应用于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中,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更精确控制计划靶区、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 胡胜荣缪继东周吉祥官文强
- 关键词:宫颈肿瘤真空垫
- 锥形线束CT引导下盆腔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旨在通过锥形线束CT(CBCT)图像引导技术,获取盆腔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中的摆位误差,并分析探讨计划靶区外扩边界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诊断与治疗中心接受IMRT的54例盆腔肿瘤患者,每周治疗前行CBCT扫描1次,将得到的数据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融合,获取头脚、前后和左右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采用肿瘤靶区边界外放公式,计算不同方向上由临床靶区外扩至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同时,对可能影响摆位误差的临床参数(如年龄、性别、腹围和肿瘤位置等)进行分层比较,为个性化的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结果:考虑误差方向时,54例患者293次CBCT配准摆位误差分析结果为:前后方向(0.21±2.82)mm、头脚方向(0.90±3.71)mm和左右方向(0.27±1.96)mm。只考虑误差数值大小时,配准摆位误差分析结果为:前后方向(1.96±2.03)mm、头脚方向(2.76±2.58)mm和左右方向(1.54±1.23)mm。摆位误差在头脚方向最大,前后方向次之,左右方向最小。根据摆位误差得到计划靶区外扩边界在前后、头脚和左右方向分别为6.3、8.7、4.7mm。且摆位误差大小与体重指数和腹围呈正相关。体重指数≥24.0kg/m^(2)的患者头脚及左右方向摆位误差更大(P=0.025,0.019),腹围≥900mm的患者前后、头脚及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均更大(P=0.033、0.005和0.025)。结论:盆腔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头脚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较大,患者体重指数、腹围越大,摆位误差越明显。对于肥胖且体重指数≥24kg/m^(2)、腹围≥900mm的患者,应适当增加计划靶区外扩边界范围。
- 王抒高彩霞陈伟平雷林杰乔田奎
- 关键词:盆腔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 基于CT模拟定位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晚期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CT模拟定位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研究纳入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治疗和CT模拟定位结合3D-CRT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技术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显示CT模拟定位结合3D-CRT治疗晚期食管癌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论 CT模拟定位结合3D-CRT是晚期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优化和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更好地服务晚期食管癌患者。
- 郑旭亮
-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晚期食管癌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采用TACE治疗的对照组(n=40)与采用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观察组(n=40)。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糖蛋白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表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比较CD3^(+)、CD4^(+)、CD4^(+)/CD8^(+)水平,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199、AFP、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采用TACE与3DCRT治疗疗效确切,能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安全可靠。
- 刘玉奇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三维适形放射T淋巴细胞亚群
- 炎症评分系统对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炎症评分系统(ISS)对预测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于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治的60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64.0±4.6)岁。患者的末次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ESCC患者均行IMRT和化疗(顺铂+5-氟尿嘧啶)。根据患者2年内的存活情况,将ESCC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ESCC患者治疗前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结果,计算炎症指标,包括全身炎症指数(SII)、全身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C-反应蛋白与血清前白蛋白比值(CPR)和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CLR)。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ESCC患者预后相关的指标;根据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ISS;对ISS进行可视化并转化为ISS风险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ISS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估ISS的临床获益。结果在2年随访期间,60例ESCC患者中,29例患者死亡、31例患者存活。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RI[OR(95%CI):25.164(2.597~243.864),P=0.005]、PLR[OR(95%CI):41.486(4.202~409.600),P=0.001]、MHR[OR(95%CI):6.314(1.923~43.185),P=0.045]和CLR[OR(95%CI):8.027(1.215~53.041),P=0.031]是ESCC患者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ISS的计算公式为ISS评分=3.225×SIRI+3.725×PLR+1.843×MHR+2.083×CLR。本研究构建的ISS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95%CI):0.915(0.848~0.981),P<0.001]和稳定性。ISS�
- 魏鑫王玉霞邵学微沈莲陆海军
-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
相关作者
- 陈龙华

- 作品数:321被引量:1,56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鼻咽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肝肿瘤 鼻咽肿瘤
- 祝淑钗

- 作品数:481被引量:2,419H指数:2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预后 食管鳞癌
- 高飞

- 作品数:64被引量:196H指数:7
-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食管癌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肿瘤
- 刘阳晨

- 作品数:122被引量:401H指数:9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食管肿瘤 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
- 周绍兵

- 作品数:280被引量:369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形状记忆 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抗肿瘤 高分子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