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5 篇“ 适宜播期 “的相关文章
安徽省10-12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冬小麦适宜 播 期 分析 2025年 为确定安徽省冬小麦适宜 播 期 ,利用1971-2021年安徽省分布于淮北、江淮及沿江麦区的50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分析了10-12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叶龄积温法分析了前30 a(1971-2000年)与后21 a(2001-2021年)各地冬小麦冬前生长至不同叶龄对应的播 期 。结果表明,1971-2021年,安徽省及其各麦区10-12月每月积温及总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增加趋势,安徽省10-12月每月积温及总积温上升速率分别为8.6、9.6、7.8和26.1℃·(10 a)^(-1),安徽省及其各麦区10-12月每月积温上升速率呈现出11月>10月>12月规律;沿江麦区12月积温上升速率[6.5℃·(10 a)^(-1)]明显低于淮北[8.4℃·(10 a)^(-1)]及江淮[8.3℃·(10 a)^(-1)]麦区;淮北和江淮麦区10-12月总积温上升速率均为26.6℃·(10 a)^(-1),沿江麦区略低[24.9℃·(10 a)^(-1)]。安徽冬小麦冬前生长至相同叶龄时,后21 a播 期 比前30 a总体推迟1~4 d。淮北、江淮和沿江麦区后21 a适宜 播 期 比前30 a分别平均推迟2.61、2.86和2.07 d。后21 a淮北麦区半冬性、弱冬性品种适宜 播 期 分别为10月16-21日、10月12-16日,江淮麦区春性、半冬性品种适宜 播 期 分别为10月25-30日、10月21-25日,沿江麦区春性品种适宜 播 期 为10月30日-11月4日。 邓骋 赵莉 杨太明 陈金华 包琪 白群升 何贤芳 林勇翔 汪建来关键词:冬小麦 适宜播期 气候变化背景下有限供水冬小麦的适宜 播 期 研究 2025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气候变化加剧导致华北平原中北部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条件发生改变,调整冬小麦播 期 对该地区实施“两早-两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基于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2016—2023年限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7个生育期 4个播 期 2个品种的试验数据,确定以稳产为前提的冬小麦适宜 播 期 及满足适播 的热量条件。4个播 期 分别为当地正常播 期 (播 期 1)以及每个播 期 在上一个播 期 基础上推迟5~7 d (播 期 2、3和4)。结果表明,除‘石优20’外,冬小麦在播 期 2后产量明显下降,播 期 4与其他3个播 期 下的产量差异较大,根据本试验条件适播 日期 为10月12—24日,以作物发育基点温度为0℃计算的冬前积温和生育期 总积温需分别达350和2 010℃·d。不同播 期 通过积温影响冬小麦各阶段生育期 ,随着播 期 的推迟,不同生长阶段(播 种—越冬、越冬—拔节、拔节—扬花和扬花—收获)持续时间变化分别为缩短、延长、延长和缩短,且不同品种对播 期 的响应不同。晚播 冬小麦冬前不具备充分分蘖的气象条件,在拔节期 形成最大群体,发育进程滞后影响群体数量以及生殖生长持续时间,从而导致作物减产。冬小麦扬花前生物量增长速率与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同步,若冬末春初遇到高温,晚播 冬小麦能弥补前期 生长进程过慢产生的差距。播 期 对产量三要素产生的影响为:穗数降低、穗粒数增加和千粒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晚播 冬小麦收获指数高于早播 ,籽粒品质随播 期 推迟存在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通过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在温度升高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适宜 播 种日期 可推迟2.6 d,为夏玉米延长灌浆期 晚收获创造条件,研究结果为华北平原中北部实施“两早-两晚”技术的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农业发展适应气候变化减轻压力。 刘青姗 刘娜 邵立威 邵立威 陈素英关键词:气候变化 冬小麦 播期 稳产 一种春玉米适宜 播 期 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春玉米适宜 播 期 的确定方法,所属技术领域为农业生产领域,包括:确定半干旱风沙区代表性站点,基于APSIM‑Maize模型对所述半干旱风沙区代表性站点的模拟效果进行验证,获得验证模型;设置春玉米的三基点温度和... 李扬 王靖 王培娟 尹红桐梓县九坝镇高山番茄适宜 播 期 比较 2024年 桐梓县九坝镇是重庆旅客夏季避暑的乡村旅游点,为给重庆避暑旅客提供丰富的蔬菜产品,结合绿色丰产栽培技术,开展番茄4个播 期 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桐梓县九坝镇高山露地栽培番茄适宜 播 期 是2月28日。 刘元士 陈凇关键词:番茄 播期试验 水稻品种‘美谷2号’不同种植模式下适宜 播 期 和移栽期 筛选试验初报 2024年 为探明优质水稻品种‘美谷2号’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适宜 播 期 和移栽期 ,特采用水稻机穴播 、机插秧种植模式,设置不同播 期 、移栽期 ,开展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美谷2号’作为单季晚稻,在机穴播 种植模式下,播 期 宜安排在6月1日前后;‘美谷2号’作中晚熟粳稻,在机插秧种植模式下,移栽期 宜安排在5月30日—6月10日之间。 徐懿 邵京金 唐建国 吴培清 冯斌 夏伟 顾盈关键词:水稻 播期 移栽期 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春玉米的适宜 播 期 被引量:1 2024年 春玉米是半干旱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该区降水少且年际变异大,春玉米产量低而不稳。适宜 播 期 的选择有利于作物稳产高产,但适宜 播 期 会随水分供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半干旱区主栽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使用APSIM-Maize模型探究该区分期 播 种试验的适宜 间隔以及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雨养、灌溉60 mm、灌溉120 mm、灌溉180 mm、灌溉240 mm、潜在条件(灌溉量308 mm)]春玉米的适宜 播 期 范围。结果表明:1)以不同供水条件下春玉米产量的5%分位为差异阈值划分播 期 时,该地区春玉米分期 播 种试验和模拟的时间步长建议设定为4 d;2)雨养条件下,干旱年、正常年和湿润年春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0.9 t·hm^(-2)、2.3 t·hm^(-2)和5.5 t·hm^(-2),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4 kg·m^(-3)、0.7 kg·m^(-3)和1.5 kg·m^(-3),潜在条件、灌溉240 mm、灌溉180 mm、灌溉120 mm、灌溉60 mm和雨养条件下的适宜 播 期 范围分别为5月6日—6月2日、5月6—29日、5月10—29日、5月14—29日、5月14—25日和5月14—17日,适宜 播 期 范围随生育期 供水量的增加而提前和扩大;3)潜在条件下春玉米产量的气象决定因子是生育期 辐射量,灌溉240 mm和180 mm时产量的气象决定因子分别是营养生长阶段辐射量和降水量,灌溉120 mm和60 mm及雨养条件下的产量决定因子均为生育期 降水量。本文探究了春玉米的适宜 播 期 及其随生育期 供水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春玉米适水播 种提供理论参考。 李扬 李扬 王靖 王培娟 尹红 胡琦 陈仁伟关键词:春玉米 适宜播期 水分利用效率 降水年型 青海地区花生适宜 播 期 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索花生在青海地区的适宜 播 期 ,本研究以花生品种白沙171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播 种期 对白沙171的生育期 、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4月20日播 种)表现最好,其出苗率、带壳两果、带壳一粒果、带壳一粒果重量、2粒果长、2粒果最大宽、果仁长、果仁宽、单株果数、饱果、百果重、百仁重、公顷产量、含油量、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均最高,其次是处理4(4月28日播 种),处理1(4月9日播 种)表现最差。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以及果实品质,青海地区大田花生的适播 期 为4月20日—4月28日,最晚不应晚于5月5日。 刘雲祥 张礼 咸文荣关键词:播期 农艺性状 小麦新品种扶麦368的选育及适宜 播 期 研究 2024年 针对湖北省小麦单产水平低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制定高产育种目标、优化杂交组合配置、穿梭育种、新品种最佳播 期 研究等手段,以期 培育出了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并明确其最佳播 种期 。研究结果表明,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扶麦368符合最初的育种目标,达到了高产广适的生产要求,两年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7.01%,先后通过湖北省和河南省审定;扶麦368播 期 试验表明,11月4日播 种产量最高,但与10月28日播 种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扶麦368在10月28日~11月4日间播 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本研究为湖北省小麦生产提供了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并提供了配套栽培技术,带动了省内麦区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了湖北省小麦产业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曾高峰 孟俊峰关键词:品种选育 播期 ‘闵粳366’机插秧种植的适宜 播 期 筛选试验初报 2024年 为筛选出‘闵粳366’在机插秧种植方式下的适宜 播 期 ,进一步促进‘闵粳366’在上海市的推广应用,特研究了不同播 期 条件对‘闵粳366’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 期 的推迟,‘闵粳366’前期 生长加快,营养生长期 缩短,后期 灌浆速率变慢、灌浆时间延长,整体表现为全生育期 略有缩短;水稻成穗率明显升高,但是有效穗数整体减少;千粒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023年5月25日播 种的水稻穗粒结构、产量均表现较好。 高美凤 曹月琴 胡海峰 高飞 郭志伟关键词:水稻 播期 生长发育 大豆新品种“贡秋豆5号”适宜 播 期 和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大豆新品种“贡秋豆5号”是四川省首个夏大豆国审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适宜 套作、适应性广等特点,增产增收潜力较大。近年来,该品种虽有一定示范推广面积,但还远远没有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价值,同时实现其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也少有报道。为进一步完善栽培技术集成,在四川丘陵种植区实现高产高效,本文以大豆新品种“贡秋豆5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密度、播 期 )二次通用旋转正交回归组合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开展高产高效的适宜 播 期 和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 条件下的13个组合中,当种植密度为126213株/hm^(2),播 期 为6月8日时,产量为1554 kg/hm^(2),为本次试验的最低产。当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播 期 为6月18日时,产量达到了1902 kg/hm^(2),为本次试验的最高产。 王海鑫关键词:大豆 播期 高产高效
相关作者
杨晓光 作品数:202 被引量:3,934 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背景 东北三省 春玉米 冬小麦 高继卿 作品数:13 被引量:155 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背景 适宜播期 气候变化 春玉米 降水 刘志娟 作品数:60 被引量:1,494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背景 气候变化 春玉米 东北三省 玉米 王晓煜 作品数:13 被引量:173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背景 适宜播期 东北三省 华北平原 夏玉米 孙爽 作品数:20 被引量:352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背景 适宜播期 气候变化 夏玉米 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