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篇“ 退耕坡地“的相关文章
- 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退耕坡地土壤侵蚀与有机碳变化
- 土壤侵蚀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土壤有机碳(SOC)库演变产生重要影响。137Cs和210Pbex等核素示踪技术,被认为是在土壤侵蚀研究领域中较为高效的一个科研手段,...
- 王俊杰
- 关键词:SOC土壤侵蚀退耕还林
- 白水河小流域退耕坡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以白水河小流域退耕坡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探讨植被覆盖类型及其他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为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Mean=18.847 g/kg)和TN(Mean=0.749 g/kg)的含量属于中等水平,TP(Mean=0.291 g/kg)和TK(Mean=3.333 g/kg)的含量则比较缺乏。各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CV)在10%~100%之间,为中等变异性。(2)SOC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TN和TK为球状模型,TP为指数模型。其中,TP和TK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变程范围分别为23.43 m和27.48 m,其空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的结构因素引起。SOC和TN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变程范围分别为37.78 m和32.65 m,其变异是随机因素(施肥、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人为活动)和结构因素的共同作用。(3)各土壤养分总体呈空间连续分布的特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植被自然恢复,人为干扰较小的灌木和樱桃+草本分布点的SOC和TN含量较高,经营管理强度较高的樱桃和樱桃+玉米分布点的SOC和TN含量较低。耕地施用磷钾肥明显提高了其TP和TK的含量。植被覆盖类型与TK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植被对TK的分布影响较小。(4)相关性分析表明,SOC、TN、TP在土层浅薄、坡度大、岩石裸露率高的区域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反之亦然。而TK含量的分布规律则与其他土壤养分相反,这可能与研究区施肥和土壤属性有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施肥和种植结构的差异是引起这种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
- 曹以群谭伟潘志华
- 关键词:退耕坡地土壤养分环境因子地统计学分析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被引量:16
- 2017年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而植被能从根本上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安塞县典型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侵蚀针法,结合2012—2015年降雨数据及不同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坡地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年份植被群落土壤侵蚀强度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不同植被类型群落防治土壤侵蚀的能力不同,具体为自然恢复灌木群落>自然恢复草本群落>人工灌木群落>人工乔木群落。灰色关联度显示,降雨量与坡度是影响植被群落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因素,乔灌木群落坡度>降雨量,草本群落降雨量>坡度。自然恢复植被群落枯落物盖度>植被盖度,人工植被群落植被盖度>枯落物盖度;因此,在当前植被条件下,未受到扰动的群落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优先进行植被自然修复,适时适地引入乔灌木进行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尽早促进乔木群落的林下植被发育,保护其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同时减少人为干扰。
- 赵珩钪曹斌挺焦菊英
- 关键词:土壤侵蚀植被群落黄土丘陵沟壑区
- 宁夏南部退耕坡地与宜林荒山植被恢复方式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土石山区退耕坡地、宜林荒山为试验区,以植被恢复效果为依据,研究了几种技术措施在宁夏南部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证明,与任垦任牧相比,自然封禁或人工造林3年后,植物种类分别增加13个、4.75个,增加百分比达到76%-126.8%;植被盖度增加49.8%-14.9%;基质(下垫面)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0-20cm土层粉粒百分比分别较对照提高8.2g/kg、0.79g/kg、5.8mg/kg、6.54%;减流56.9%-91.5%,减沙61.3%-94.7%;自然封禁区草被盖度、高度、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增加14.9%、16.5%、38.1%、38.3%;人工造林区辽东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88.3%、87.9%、89%。可见,自然封禁和人工造林都是宁南植被恢复的好方法,两种措施相对比,人工造林区〉自然封禁区,退耕坡地〉宜林荒山地;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尽量多采用人工造林方法,并尽可能选用辽东栎作为乔层树种。
- 谢树春朱建军赵玲李陇堂
- 关键词:植被恢复退耕坡地宜林荒山
- 黄土高原退耕坡地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选取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树种紫穗槐、油松、侧柏、新疆杨、刺槐和柠条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坡地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土壤酶活性,并通过计算土壤生物学活性综合指数比较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生物学活性差异。结果表明,0~60cm各土层中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呼吸速率和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提高。0~20cm和20~40cm土层,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林地,柠条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现最大值,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以刺槐和紫穗槐林地最大;40~60cm土层,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林地,而土壤微生物量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以柠条林地最大,各林地与对照之间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生物学活性综合指数表现为柠条〉刺槐〉油松〉侧柏〉紫穗槐〉新疆杨〉对照。在黄土退耕坡地营造人工水保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生物量碳、呼吸速率和酶活性,从土壤生物学活性角度考虑,柠条和刺槐可作为试验区退耕还林的优先选择树种。
- 翟辉张海邱梅郝月姣张超
-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坡地不同树种
-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退耕坡地苜蓿-铁杆蒿群落养分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植物群落养分的空间分布反映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特征,可以为揭示生态系统资源的有效性及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退耕坡地苜蓿-铁杆蒿群落为对象,分析其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退耕地苜蓿-铁杆蒿群落坡上部以苜蓿为主导物种,坡下部以铁杆蒿为主导物种,坡中部由二者共同主导。同一植物的生物量和N含量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并且与植物种类有关;苜蓿和铁杆蒿P含量均以球状模型最佳,K含量的空间分布均以高斯模型最佳。苜蓿-铁杆蒿群落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其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决定。苜蓿和铁杆蒿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自相关性随距离变化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但随生物量和养分种类的不同而异,且铁杆蒿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自相关性大于苜蓿。随着人工草地向天然草地的演替,群落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
- 张燕江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退耕草地养分含量
- 百喜草在退耕坡地种植中的水土保持效应及养羊效果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弄清百喜草在退耕坡地种植中的综合效应,采用针刺样点法测定植被覆盖度,小区径流池观测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等方法,研究了百喜草在退耕坡地种植中的水土保持效应及其养羊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当年,百喜草草丛高度、鲜草产量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15.63cm、2 567.45kg/667m2和95.62%;种植第3年,鲜草产量和植被覆盖度均较当年有所提高,分别为2 896.24kg/667m2和99.23%;而多年生黑麦草及其混播组合与百喜草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撂荒坡耕地相比,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分别降低47.54%和93.25%;百喜草饲养山羊,平均日增重133.5g,其屠宰率和净肉率也较高,每只羊净收入达40.36元。退耕坡地种植百喜草不仅可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长期收获饲草,有利于发展生态草地畜牧业。
- 刘华荣龙忠富邓蓉卢敏李洪曙孟军江
- 关键词:百喜草退耕坡地水土保持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集雨整地技术
- 2010年
- 文章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可利用降水资源动态变化剧烈、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水平沟、鱼鳞坑等水保坡面整地工程形成微地形集雨工程,提高坡地降水资源利用率,以解决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使当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把退耕坡地变成能够利用的土地,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同时,缓解土地紧张、可用耕地较少的矛盾,为农牧民增收及生态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周岗王丽娟陈正新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牧草建植技术
- 2010年
- 文章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可利用降水资源动态变化剧烈、水土流失严重、牧草种植成活率低等问题,以水平沟、鱼鳞坑等水保坡面整地工程形成微地形集雨工程,提高坡地降水资源利用率,结合牧草种子水处理技术、牧草混播技术及牧草生长关键期补灌技术等的应用研究,提出丘陵区退耕坡地牧草集雨建植技术,以解决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相矛盾等问题,使当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把退耕坡地变成饲草生产基地,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同时,缓解畜牧业饲草供应的季节性矛盾,为全面实施禁牧、发展舍饲养畜提供可行的物质保障。
- 王丽娟周岗陈正新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
- 黄土退耕坡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83
- 2009年
- 为明确黄土退耕坡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陕西神木六道沟流域选取退耕30 a的长芒草坡地和裸地坡面,利用图像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长芒草根系和土壤养分在土壤剖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长芒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分布规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模拟。有根系存在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无根系存在的坡面。在有根系存在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的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0~ 50 cm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随深度的变化可用幂函数来表示,而全磷随深度呈线性相关。0~50 cm的土壤养分与根长密度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表示。其研究结果为坡面退耕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韩凤朋郑纪勇张兴昌
- 关键词:土壤侵蚀退耕坡地根系分布土壤养分
相关作者
- 张海

- 作品数:71被引量:432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土壤养分 退耕坡地 葎草 植被
- 邵明安

- 作品数:598被引量:10,935H指数:6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土壤 黄土区 土壤侵蚀
- 张兴昌

- 作品数:276被引量:5,210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砒砂岩 土壤侵蚀 土壤 径流流失
- 李青丰

- 作品数:219被引量:2,088H指数:2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种子 种子萌发 老芒麦 牧草 种子生产
- 王全九

- 作品数:547被引量:6,287H指数:48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土壤 入渗 水盐运移 土壤水分 地表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