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篇“ 进针部位“的相关文章
- 急诊科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不同进针部位的效果评估
- 2025年
- 探究急诊科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采用不同进针部位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操作提供更精准的选择依据,助力提升急诊救治效率与质量。方法 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选取80例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急诊患者。依据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颈内静脉穿刺法,实验组采用股静脉穿刺法,规范操作流程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结果 实验组在血管壁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穿刺点周围皮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不适感和血栓发生率等方面的评分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股静脉穿刺法在穿刺成功率与患者舒适度上表现突出,颈内静脉穿刺法在首次穿刺的速度上有其特点。临床实践中,应紧密结合患者个体状况,审慎选择最佳的进针部位,以优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实施效果。
- 马闯
- 关键词:急诊科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进针部位疗效评估
- 腰椎穿刺术在椎间隙中具体进针部位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行腰椎穿刺术时,穿刺针在椎间隙中具体进针部位。方法:对45例行腰椎穿刺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中线,椎间隙正中和下一椎体上缘中线三个不同部位进针,观察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穿刺成功率为60%,C组穿刺成功率为26.67%。结论:进针部位沿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正中线垂直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当加以重视,可以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的痛苦。
- 王海龙周杰张书琼
- 臀部外上区肌肉注射进针部位的解剖学观测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确定臀部肌肉注射的安全部位,为临床护理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0例成人下肢标本(男84,女16)臀部的外上区逐层解剖、观察测量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厚度,臀上神经的分支类型和臀上动、静脉的管径,并个别进行了穿刺和切片观察。结果皮肤与皮下组织厚度为(1.12±0.35)cm,臀大肌厚(1.75±0.48)cm,臀中肌厚(1.41±0.35)cm,臀上神经与臀上血管的深支在臀肌之间共同形成血管神经层,多分为上、下两支位于相关血管的下方,占(64.0±4.8)%。结论由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以上的臀部外上区,其中1/3和下前1/3区的上部最宜于肌肉注射,上中1/3区下部两横指处可选择进行肌肉注射,其余各区不宜作肌肉注射。
- 李思忠郝玉梅王明
- 关键词:肌肉注射体表定位
- 肩井穴进针部位的局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为临床肩井穴针灸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 40例成人尸体肩部。结果 :肩井穴直刺进针时 ,针尖穿经层次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及前锯肌 ;针尖前下方深层为肋及肋间隙、壁胸膜及肺上叶 ;针尖前内方为胸膜顶及肺尖 ;针尖后下方为冈上肌及肩胛骨。针体经皮肤、皮下组织达斜方肌深面的深度为 2 .0 2± 0 .63cm ,达前锯肌表面的深度为 3.82± 0 .79cm ;针体由皮肤穿达肋或肋间隙表面的深度为 5 .2 3± 0 .94cm ;针体经皮肤刺入点达肩胛骨上缘所成的线与刺入点处皮肤成角 67.5± 1 0 .0°(向上的角 )。结论 :针刺肩井穴时 ,进针角度可选择直刺或向后下方斜刺 ,应避免向前下方或前内下方深刺 ,以免刺破胸膜及肺 ;同时 ,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 2 .5cm(瘦弱的人以不超过 1 .5cm为宜 ) ;进针角度以针体与刺入点处皮肤成角 (向上的角 )小于 67.5± 1 0 .0°为安全角度。
- 崔怀瑞楼新法蒋松鹤杨新东
- 关键词:针灸学肩井穴进针部位局部解剖学
- 小腿后侧肌注进针部位的局部解剖学探讨被引量:7
- 1993年
- 为减少肌内注射药物对组织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以探讨新的肌注部位。本文报告在33具62侧成人尸体上,用游标卡尺(精度为0.02 mm)定位针及钢卷尺等,解剖观察了小腿后浅层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对小腿后部深层血管、神经的走行作了定位,测得小腿后内侧部的肌肉厚度为3.42±0.80 cm,并与常用肌注部位肌肉厚度进行比较,证实该部位是肌注的安全区,适宜作肌注部位。
- 郭进学冯天详张秀云张金刚肖华暴银素
- 关键词:小腿后侧肌肉内注射解剖学
- 小腿后肌注进针部位的局解学探讨被引量:1
- 1992年
- 在33具62侧成人尸体上,观察小腿后浅层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小隐静脉行于小腿后中间部有46侧,占74.19%;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隐静脉伴行有52侧,占83.87%;腓肠外侧皮神经行于小腿外侧有49侧,占79.03%。对小腿后深层血管神经作了体表定位。测量了小腿后内侧部的厚度,并与常用肌注区肌肉的厚度进行了比较,证实该部位是肌注的安全区,适宜作肌注部位。
- 郭进学暴银素冯天祥张秀春张金刚肖华
- 关键词:肌注局部解剖学
- 三角肌肌肉注射进针部位的探讨被引量:3
- 1981年
- 前言临床上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采用臀大肌和三角肌。三角肌肌肉注射从未明确划分注射区域,一般认为整块三角肌都能注射。据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门诊近十年来发现,有25例桡神经损伤的病例是因药物经三角肌肌肉注射而引起的,其中3例(12%)因肌肉注射时注射针头直接刺入桡神经所致。而其他病例虽针头未直接刺入桡神经,但总是离神经较近。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三角肌有关的神经、血管的局部解剖安排作进一步的观察,以便确定三角肌肌肉注射最安全的进针部位。
- 朱松林于彦铮(指导)
- 关键词:三角肌厚度肌内注射肌肉注射腋神经
- 对三角肌肌肉注射进针部位的探讨被引量:7
- 1998年
- 姜兴杰李玉光任凤芝母永华孙秀荣
- 关键词:三角肌注射部位
-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与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关系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19年
-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临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手背静脉是常用的穿刺部位,在临床工作中不少患者反映不同的进针角度在血管穿刺时疼痛的强度有所差异,穿刺时难免给病人带来一些疼痛,不少学者对穿刺时进针角度、部位、方法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为探讨如何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感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本文对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李雯朱永健
- 关键词:静脉输液进针角度进针方法进针部位疼痛程度
- 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找到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好的体位、进针部位、穿刺方向及定位方法。方法对5具成人尸体颈根部及腋窝进行解剖,观测与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有关结构、结构间位置关系及其随体位变化,比较不同部位进针穿刺锁骨下静脉。结果腋-锁骨下静脉上缘与锁骨下缘相交处(下称A点)在锁骨上缘对应的结构是前斜角肌外侧缘等。上肢贴躯干时、肩外展90°时,腋-锁骨下静脉上缘与锁骨下缘的夹角分别是41.3°±2.2°(45.2°~36.8°)、22.4°±1.8°(24.6°~19.8°)。肩前屈、外展时,锁骨与第一肋之间间隙变大;反之变小。在A点外下方1~1.5cm处(下称B点)进针,朝A点穿刺,针尖能顺利到达A点,再贴锁骨后面往胸锁关节穿刺,针尖能顺利到达胸锁关节;在锁骨外、中1/3交界处下1~1.5cm处进针,按相同方向穿刺,针尖在锁骨内、中1/3交界处被第一肋顶住。结论进行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时,应采取肩前屈、外展体位;用前斜角肌外侧缘在体表定位A点、B点;应在B点处进针,朝A点穿刺。
- 甘功友王友良何卫国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下入路体位进针部位穿刺方向
相关作者
- 张金刚

- 作品数:2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肌注 局部解剖学 进针部位 肌肉内注射 解剖学
- 郭进学

- 作品数:57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咽旁间隙 断层解剖 侧颅底
- 肖华

- 作品数:1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肌注 肌肉内注射 局部解剖学 进针部位 解剖学
- 姜兴杰

- 作品数:1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肌肉注射 进针部位 注射部位 三角肌
- 张秀云

- 作品数:2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肌注 肌肉内注射 局部解剖学 进针部位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