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篇“ 软组织转移“的相关文章
- 宫颈癌背部软组织转移一例
- 2024年
-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肝脏、脑,软组织转移十分罕见。其软组织转移临床表现通常为质硬、界不清、活动差的肿块,伴疼痛、麻木和肌力减退。报告1例已婚女性,同房后阴道出血1个月余,经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2023年8月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行化疗联合放疗。术后5个月发现左侧背部皮下肿物,活检提示为鳞状细胞癌,考虑宫颈来源。考虑疾病出现进展,行骨骼肌软组织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更改治疗方案为放疗、免疫治疗联合紫杉醇类与铂类药物化疗。截至末次随访时间,患者病情稳定。宫颈癌的软组织转移较为罕见,临床症状往往并不明显,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宋翰刘晗黎王希波
- 关键词:宫颈肿瘤肿瘤转移软组织肿瘤
- 胰腺癌臀部软组织转移经原位疫苗整合模式治疗后完全缓解——案例分享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回顾1例胰腺癌臀部软组织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在胰腺癌根治术后1年余出现左臀部疼痛,血清CA199水平显著升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胰腺癌臀部软组织转移,十分罕见。结合患者体力状况及既往多线治疗病史,采用了原位疫苗整合模式治疗,治疗后臀部软组织转移灶消失,达到完全缓解。胰腺癌软组织转移十分罕见,原位疫苗整合治疗模式为这种难治性多线治疗后的软组织转移灶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曹鑫杜娟刘宝瑞
- 关键词:胰腺癌软组织转移免疫治疗
- 食管癌伴上肢软组织转移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回顾
- 2022年
-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第7位和第6位。其远处转移多见于肝、肺、骨、肾上腺等脏器,软组织转移十分罕见,且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59岁男性患者,在确诊食管癌4个月后发现左上肢软组织转移,在全身及局部治疗后原发病灶较前缩小,但发现软组织转移后4个月病故,总生存期为8个月。目前,针对远处转移性食管癌,尚无有效标准治疗方案,本文针对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策略进行文献回顾。
- 张焱张焱蓝丹陈文慧陈文慧
- 关键词:软组织转移食管鳞癌
- 临床特征对胃癌患者发生胃周软组织转移及其生存期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对胃癌患者发生胃周软组织转移及其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胃周软组织转移分为转移组(134例)与未转移组(278例)。观察不同临床特征对胃癌患者发生胃周软组织转移的影响,以及不同临床特征对胃癌合并胃周软组织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有无远处转移、Bomnann分型、分化程度、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是胃癌患者发生胃周软组织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直径、有无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度、是否合并远处转移、血清CEA水平、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会影响胃癌合并胃周软组织转移患者生存期(P<0.05)。结论胃癌的进展过程中胃周软组织转移常发生于肿瘤直径≥5 cm、浸润深度为T4、有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度>20%、低或未分化癌、Borrmann浸润型、血清CEA>5μg/L的患者中,且发生胃周软组织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
- 赵宏升潘吉勇闫瑞锋闫龙超陈郑达宋小海王梅
-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临床病理学
- 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分析——单中心10年诊治总结
- 2019年
- 目的总结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2007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NB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特征,评价近期疗效,分析比较同期不伴有头面部软组织侵犯的高危NB患儿的生存率。随访至2018年4月30日。结果 39例符合入组标准,占同期诊断诊治患儿的6. 5%(39/601)。其中男30例,女9例,中位发病年龄31. 5(5~132)个月。其中26例眶周软组织转移、8例额颞部软组织转移、6例鼻咽部软组织转移、6例颌面部软组织转移、5例头皮软组织转移。首发症状为头面部肿物者15例(38%)、发热9例(23%)、肢体疼痛9例(23%)、腹痛4例(10%)、乏力3例(8%)、面色苍白3例(8%)、腹部包块2例(5%)、颈部包块2例(5%)、打鼾1例(3%)。原发瘤灶为腹膜后来源者18例、肾上腺来源者17例、后纵隔来源者3例、颅底来源者1例。INSS分期:IV期38例、IVs期1例。危险度分组:高危(HR)37例、中危(MR)1例、低危(LR)1例。伴N-myc基因扩增者16例(41%)。初诊时所有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血清LDH大于1000U/L者占54%,血清NSE大于检测上限(370ng/mL)者占51%。所有患儿均存在3个及以上部位的转移,除1例IVs期患儿外,均存在骨骼转移(97%),且均为多发骨转移,33例(85%)伴有骨髓转移。1例LR(IVs期)给予手术联合化疗(CBVP及CADO方案交替进行,共4疗程),随访1年,目前完全缓解(CR)。1例MR患儿给予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随访2. 3年,目前CR。37例HR患儿给予化疗联合手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13-顺式维A酸维持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3(4~126)个月;9例目前CR,1例随诊5年后失访,6例停药后复发,21治疗中进展,中位进展时间8(4~15)个月。5年EFS 13%,5年OS 14%。同期收治的不�
- 秦静张大伟王生才于彤付利兵岳志霞柴希秦茂权邰隽倪鑫马晓莉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近期疗效
- 隐匿性肝癌并巨大左侧肘部软组织转移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男性,76岁,2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肘关节球形包块,伴有疼痛,不伴肿胀,包块呈进行性增大”就诊于当地医院,具体治疗不详。8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左手肿胀,不伴视物模糊、阵发性疼痛等症状。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5 kg。既往有输血史、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查体:腹部柔软,肝脾肋下未扪及。
- 刘祖平杨成万郭庆喜
- 关键词:软组织转移病例报道
- ^(18)F-FDG-PET-CT在软组织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软组织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8月经广东省中医院PET/CT诊断软组织转移瘤患者69例。观察转移灶的数目、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并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肌肉及皮下软组织转移灶PET/CT显示率。结果 (1)肌肉转移灶:PET/CT显示100个;PET显示100个、显示率为100%,SUVmax:1.91~15.93;CT平扫显示肌肉转移灶32个、显示率为32%;分为三型:结节、肿块型,炎症型,钙化型。(2)肌肉转移灶CT增强(16例):同扫描范围PET/CT显示26个,CT增强显示11个(显示率为42.3%),表现为均匀、不均匀或环形轻度~明显强化。(3)皮下软组织内转移灶:PET/CT显示78个;CT显示78个,显示率为100%,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结节或肿块;PET显示74个、显示率为94.9%,SUVmax:1.13~11.73。(4)肌间隙软组织内转移灶:PET/CT显示7个,表现为单发结节,SUVmax:1.26~6.42。结论 PET/CT不但能全面显示软组织转移瘤的形态、部位及代谢等情况,还能明确原发肿瘤,在软组织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优于单独PET或CT,具有独特的优势。
- 梁祥欧阳富刘玉品冉鹏程廖伟东李葆元高路
- 关键词:软组织
- 软组织肉瘤远隔软组织转移25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远隔软组织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发生远隔软组织转移的STS患者25例。统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远隔软组织转移患者中同时性转移6例(24%),异时性转移者19例(76%),原发灶手术后到出现转移病灶的平均时间为45.3个月。转移灶最常见的部位是躯干,共18例(72%)患者,其次为头颈部5例(20%)。本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80%,3年总生存率33%,11例(44%)伴有肺转移患者3年总生存率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S远隔软组织转移患者中组织学分级2级、无肺转移者有更高的总生存率;新辅助化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案,靶向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呈现较好的疗效。
- 高天樊征夫刘佳勇白楚杰薛瑞峰李舒张路方志伟
-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软组织转移肺转移
- 非小细胞肺癌皮下软组织转移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脑、肾上腺和肝脏。不同的转移部位临床特点不同,预后情况也存在差异。皮下软组织转移是肺癌少见的转移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发生皮下软组织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9-09-01-2016-06-3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筛选其中发生皮下软组织转移的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NSCLC皮下软组织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通过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NSCLC皮下软组织转移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其中男30例(66.7%),女15例(33.3%)。肺癌原发灶与皮下软组织转移同时发现的为27例(60.0%),转移灶在诊治中出现的为18例(40.0%)。仅存在孤立性皮下软组织转移的为7例(15.6%),同时伴有其他远处转移的为38例(84.4%),其中伴有骨转移的33例。病理类型分别为腺癌30例(66.7%),鳞癌14例(31.1%),腺鳞癌1例(2.2%)。在26例有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病例中,EGFR基因突变者7例(26.9%),EGFR野生型为19例(73.1%)。45例患者的生存期为0.5~40个月,中位数为4.0个月。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NSCLC皮下软组织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一线治疗效果稳定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NSCLC患者出现皮下软组织转移提示预后极差。一线治疗效果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韩森聂鋆戴玲胡维亨陈筱玲张洁马向娟田广明吴頔龙皆然韩金娣王洋张自然方健
- 关键词:肺癌皮下软组织预后
-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腰椎及椎旁软组织转移1例被引量:2
- 2017年
-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20%-25%,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2%-15%,好发于大脑半球,主要发生于30-50岁成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大范围的破坏周围脑组织和血管,发展迅速,预后极差。
- 张胜平邓兴力郑家礼杨智勇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颅外转移腰椎转移
相关作者
- 方志伟

- 作品数:110被引量:3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软组织肉瘤 软组织肿瘤 肢体 硬纤维瘤 滑膜肉瘤
- 高天

- 作品数:38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软组织肉瘤 化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病理
- 樊征夫

- 作品数:45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软组织肉瘤 肢体 化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 余永利

- 作品数:77被引量:34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甲状腺癌
- 陆汉魁

- 作品数:168被引量:1,175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肿瘤标志物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