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6篇“ 跨媒介叙事“的相关文章
- 跨媒介叙事
- 这部论文集探讨的问题是,在跨越各种媒介的表达过程中,叙事如何迁移、变异并创造意义。探讨分五个方面:面对面叙事、静止画面、活动画面、音乐、数字媒介。《跨媒介叙事》考察支撑媒介的内在属性如何塑造了叙事的形式并影响叙事体验。这...
- (美)玛丽-劳尔·瑞安(Marie-Laure
- AIGC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机制
- 2025年
- 在传统文化跨介质统合、智能技术全模态发展、叙事传播融合化关联驱动下,AIGC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传播带来新活力。当前,基于AIGC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媒介叙事表现出仪式共享、故事共生、话语共创等特征,既在叙事要素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窗口式、文体式转化,又在叙事内容上对传统文化故事施以互文再现和共世扩展手法,还在叙事话语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机交互的话语实践中。文章指出,在AIGC时代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叙事效果,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仍有赖于AIGC向经典化、风格化、游艺化、原乡化的方向发展。
- 张奎王秀伟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媒介叙事
- 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 2025年
- 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实现了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影视作品中的塑造挣脱了文学创作形象与故事的枷锁,以真实、完整为目标,更重视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本文从跨媒介叙事视角出发,通过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杨戬故事形象的对比分析,探究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故事中展现的新时代观念。
- 任硕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神话故事动画电影
-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应用策略
- 2025年
- 跨媒介叙事作为21世纪初新兴的内容创意理念,适用于学校德育在智媒时代语境下的跨界传播与创新转化。通过分析跨媒介叙事重构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育人环境、育人范式及育人实效,进一步从书面媒介的文本化创新、跨媒介叙事的影像化体验、媒介互动融合的展演化再造三个层面探寻跨媒介叙事助推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总结出跨媒介叙事视角下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应用策略,以期更加生动地呈现学校德育的内涵与情节,为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变革方式。
- 庞莉庞莉问宪莉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学校德育
-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数字化创意写作实践路径研究
- 2025年
- 数智时代,数字化创意写作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结合创意写作本身对个性、创意的要求,使得呈现跨媒介叙事特征的数字化写作不仅可有效扩展创作内容的面向及价值,还实现了创意写作形态的创新革命。数字化创意写作所生产出来的文本具有跨媒介的“超写作”特性,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内容的跨平台传播与延展、作者与读者的身份转化或变革、创作文本的交互式与智能化。其中,跨平台意味着内容传播介质基础的升级,“跨”为文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呈现方式及展现路径,数字化平台也突破了原有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允许作者、作品、读者在特定空间互动联系。作者与读者的身份转化或变革体现在作品的“超主体”特征上。尤其本文讨论的交互式文本最能体现该特征,而交互式与智能化则是数字化创意写作的新型创作形式,为其创作提出新的可能。
- 张雯雯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数字化创意写作
- 文学改编话剧《两京十五日》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 2025年
- 赵淼导演的话剧作品《两京十五日》以跨媒介叙事思维重构马伯庸同名长篇历史小说,通过对“成长”母题的深度开掘展现中式美学意蕴,实现了小说文本到舞台的媒介转换,在舞台呈现过程中通过借鉴戏曲、电影等手段实现多媒介融合,体现了跨媒介叙事在文学改编话剧过程中的现代性意义。该剧在改编策略、舞台呈现、主题开掘等方面都体现了跨媒介叙事的思维策略,彰显出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契合于当代的审美需求,对现代戏剧的多媒介融合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 薛晓涵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文学改编
-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代际阅读体验升维机制研究
- 2025年
-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世代共读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图书馆开展代际阅读日益重要。论文引入跨媒介叙事,分析了当前图书馆开展代际阅读现状,在单线、分层的目的下,以被动、有限的形式,追求孤立、零散的体验,显示出固定、浅层的特征。由此提出图书馆应从“高概念”层面推动代际阅读向沉浸、整合、交互、影响方向进行转型,在物理层面和非物理层面利用“叙事积木”实现场景重构、内容整合和情感交互,并构建了代际阅读体验升维模型,阐述了场景互动、技术交互、情感共读、符号共识、知识融合、文化认同、社会交流、时间穿插八大运行机制。
- 曹晓文董莹罗娜
- 关键词:图书馆跨媒介叙事
- 传统艺术跨媒介叙事研究: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
- 2025年
- 现代的文化衍生,以艺术的媒介间性和当下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基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形态进行了重构。对艺术作品进行跨媒介叙事研究,已成为当前传播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作品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艺术在跨媒介叙事的文化创新和传播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平台获得了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构和再生。
- 张琪雅
-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跨媒介叙事
- 影游融合视域下的跨媒介叙事研究——论《黑神话:悟空》
- 2025年
- 基于影游融合的跨媒介叙事理论,《黑神话:悟空》通过技术赋能、视觉呈现以及对经典IP形象的重塑,满足受众对互动性和沉浸感的需求。影像叙事结构的复杂建构与多元化拓展,文化要素的丰富延伸和“现代转化”,使得“西游”或“孙悟空”IP突破了原有边界,在影游融合新空间有了创新性发展。游戏还通过对文化素材的再创造,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思路,促进电影、游戏、文旅等多元产业在文化价值链条上的深度衔接与协同增效,凸显了文化创新价值。
- 陈旭光宋辛烨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
- 千年“变形”:《阿波罗与达芙妮》神话的前现代跨媒介叙事
- 2025年
- 在前现代时期神话跨媒介叙事已然生机勃勃,除了诗歌等语言媒介,绘画、雕塑等叙事模式偏于说明式的传统艺术媒介对神话叙事的重构与延伸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阿波罗与达芙妮》故事为例,《变形记》文本、画家的木版油画、雕塑家的大理石雕塑虽然依托不同媒介,但共同构成该神话叙事谱系的重要节点。在“变形”叙事的前现代千年演变中,诗歌-绘画-雕塑的媒介变形催化了神话的叙事内容变形,辅助叙事重心由阿波罗的神权转向达芙妮的拒斥,再转向二者之间的平衡张力,阐释话语随之变形,从“变形”的权力内涵转向对人与自然的同一,再转向道德隐喻。神话叙事的“媒介-内容-阐释”三重变形受到历史发展和文化语境的共同制约,其实践经验可为当下的新神话叙事创作与研究提供借鉴。
- 于敏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
相关作者
- 龙迪勇

- 作品数:103被引量:1,578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跨媒介叙事 叙事 叙事学研究 空间叙事 出位之思
- 凌逾

- 作品数:132被引量:25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跨界 跨媒介 小说 叙事 跨媒介叙事
- 晏青

- 作品数:92被引量:6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文化 社交媒体 视频 粉丝文化 媒介
- 米高峰

- 作品数:170被引量:540H指数:13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动画 动画短片 动画电影 电影 动画创作
- 陈旭光

- 作品数:522被引量:2,846H指数:3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 中国电影 想象力 电影工业 主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