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1篇“ 贮藏物质“的相关文章
调控超甜玉米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GWAS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2025年
利用玉米56K基因芯片获得的SNP标记,采用MLM(Q+K)模型,对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及候选基因挖掘,揭示超甜玉米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共定位到6个调控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贡献率范围在14.5%~23.8%、表型变异解释率在1.1%~20.0%,其中2个SNP位点距前人定位关联SNP位点0.7 Mb的范围内。在显著SNP位点上下游200 kb的置信区间内,共检测到184个候选基因,其中已注释基因62个,占比为33.7%。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筛选出18个候选基因调控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主要参与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细胞分裂、蛋白质和酶合成等过程,为深入理解超甜玉米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的遗传机制提供线索,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相关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余育林刘杰王东兴孙涛崔妮妮陈磊程昕昕余海兵
关键词:超甜玉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低温处理对桃种子贮藏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桃种子打破休眠需要一定的需冷量,生产上常采用层积处理的方式打破桃种子的休眠.为了探究层积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以“锦香”和“秋彤”种子为试验材料,将破核后的桃种用湿毛巾包裹放入4℃条件下的冰箱,分别在15 d、30d、45 d、60d取样,对其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锦香”和“秋彤”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在45 d时达到高峰,60d时发生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可溶性糖含量与低温处理时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SOD酶活对照组均为最高,分别在30 d、45 d有上升的趋势;POD酶活与对照相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MDA含量在45d时均为最低.SOD、POD、MDA共同保护了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对不同品种桃种子贮藏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贮藏物质和酶活性动态变化与桃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研究结果为明确桃种子萌发障碍以及休眠现象的产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侯小进张梦刘克帅蔡祖国陈莹莹王保全
关键词:种子休眠贮藏物质抗氧化酶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种子发芽特性及贮藏物质转运的影响
2024年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成熟种子的萌发和种子贮藏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文章以百农矮抗58(AK58)和百农4199(BN4199)为试验材料,利用标准发芽试验法对旋耕(CK)、深松(S0)和深耕(S1)后收获的小麦籽粒进行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贮藏物质转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S0和S1促进了AK58种子活力指数、根数和根系活力的增加;对BN4199的根芽比、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有促进作用.AK58的含蛋白质量在旋耕条件下最大,含淀粉量在深松下最高;BN4199的千粒质量为深松高于旋耕,但含蛋白质和淀粉量差异不明显.耕作方式对种子千粒质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较为显著.旋耕有利于种子贮藏物质转化效率的增加,深松有利于提高AK58种子的贮藏物质转运量和BN4199的贮藏物质转运率和呼吸消耗.品种基因型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决定作用,种子贮藏物质指标和呼吸消耗与根数和根系活力更为相关.
黄玲杨文平姚素梅梅沛沛胡喜巧张传功
关键词:耕作方式深松小麦幼苗生长
苦荞与水稻籽粒贮藏物质合成与积累相关基因的演化差异分析
苦荞与水稻都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均在籽粒胚乳(苦荞是少有的胚乳较发达的双子叶植物)中贮藏淀粉、蛋白质及脂类等营养物质,其籽粒灌浆过程相似,且贮藏物质的类型及比例也相似。水稻和苦荞分别隶属于单、双子叶植物,基因组经历...
鲁佳林
关键词:苦荞水稻基因复制
水分胁迫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生理及茎秆贮藏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尹豪杰
水稻OsPPDK基因突变体及其在稻米贮藏物质含量与分布改良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OsPPDK基因突变体及其在稻米贮藏物质含量与分布改良中的应用,通过在水稻胞质型PPDK基因(CyOsPPDK,LOC_Os05g33570)编码区第2外显子区插入碱基C,得到水稻OsPPDK基因突变体,...
孙子幸杨宜豪葛潘阳江月
栓皮栎种子贮藏物质和内源激素对萌发成苗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栓皮栎大、中、小粒种子的萌发出苗特性,解析种子贮藏物质和内源激素影响其萌发出苗特性的生理机制,从种子规格角度阐明栓皮栎的更新策略。【方法】称量采集的5 000粒种子的单粒质量,聚类分成大粒(Ⅰ)、中粒(Ⅱ)和小粒(Ⅲ)共3个规格等级,后于人工气候培养箱育种并观测萌发出苗动态。采用酶解法测定种子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影响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主要因素。【结果】(1)栓皮栎Ⅰ、Ⅱ、Ⅲ级种子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23.82%、42.78%、33.40%。不同规格种子的淀粉、可溶性蛋白、ABA含量均值存在显著差异,Ⅰ级种子的淀粉含量均值分别是Ⅱ、Ⅲ级种子的2.02、2.37倍;Ⅰ级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值分别是Ⅱ、Ⅲ级种子的1.05、1.87倍,Ⅰ级种子ABA的含量分别是Ⅱ、Ⅲ级种子的0.86、0.60倍。(2)种子萌发出苗试验结果显示:Ⅰ、Ⅱ、Ⅲ级种子累计萌发率分别为91%、84%、77%,累计出苗率分别为90%、81%、70%,萌发未出苗的种子比例分别占1%、3%、9%,萌发至出苗结束所需天数分别为17、18、23 d。(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贮藏物质与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出苗均具有一定影响,以ABA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结论】栓皮栎规格大的种子所占比例小,萌发和出苗速度快,萌发和出苗率高,规格小的种子则相反,资源分配与萌发特性存在权衡;不同规格大小的种子萌发出苗之间的差异受到贮藏物质以及植物激素的影响。因此,人工培育苗木时,先将种子分级后再播种可提高苗木整齐性,降低挑苗、分级育苗的人工成本。
江文杰杨钦淞李国雷姚飞邵占海刘文
关键词:栓皮栎可溶性蛋白脱落酸
芋球茎贮藏物质积累与食味品质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明芋球茎贮藏物质积累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本研究以靖江‘香沙芋’和泰兴‘香荷芋’为实验材料,运用树脂半薄切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比较了两芋品种球茎中淀粉和挥发性成分等物质的积累情况,并进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香荷芋’含水量较高,而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香荷芋’的淀粉平均粒径明显小于‘香沙芋’,前者淀粉粒度分布峰值为1~2μm,后者为2~3μm。‘香荷芋’中主要检测到1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比例高达48.82%,‘香沙芋’中检测到28种,但大部分属于无色无味的物质。食味品质分析发现‘香荷芋’气味得分较高,但粘度、硬度、外观、口感得分都较低。综上所述‘,香荷芋’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多,使得其气味评分高;‘香沙芋’含水量低、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径大使得其硬度、口感和和综合得分高。该结果说明芋球茎含水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挥发性成分含量等指标都影响食味品质的形成。
孙子怡张二金姜伟杰余徐润熊飞冉莉萍
关键词:淀粉挥发性成分贮藏物质食味品质
薏苡颖果胚乳贮藏物质积累及其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及薏苡素、酚类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与其他谷物相比,薏苡仁具有难糊化的特点,这限制了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本文...
张立然
关键词:贮藏物质理化性质
胁迫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贮藏物质利用与消耗的影响
2023年
以广东甜和华珍2号两个甜玉米种子为材料,探讨了不同胁迫处理对其幼苗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利用与消耗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胁迫处理下,广东甜玉米种子的幼苗生长优于华珍2号;在萌发期10 d内两个品种的种子贮藏物质消耗率均持上升趋势,而贮藏物质利用率却呈先上升后平稳或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幼苗质量与贮藏物质利用率显著相关。通过分析不同胁迫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萌发期贮藏物质消耗与利用率的影响,为提高甜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提供理论基础。
何王飞程昕昕
关键词:甜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相关作者

郝丽珍
作品数:190被引量:1,146H指数:2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沙芥 沙葱 种子萌发 沙芥属 种子
张凤兰
作品数:147被引量:626H指数:16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沙芥 沙葱 种子萌发 沙芥属 种子
杨忠仁
作品数:155被引量:601H指数:16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沙葱 沙芥 种子萌发 种子 萌发
翟秋喜
作品数:72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软枣猕猴桃 温室葡萄 榛子 果仁 葡萄
赵清岩
作品数:56被引量:583H指数:1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沙芥 沙葱 籽用南瓜 营养成分 萌发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