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48篇“ 语言习得“的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对语言效果的影响
2025年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速,英语作为一门关键的语言,已变为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情境创设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构建贴近实际的语言应用场景,能显著提升学生语言的兴趣,提升语言应用实践能力。本文探讨情境创设对小学英语语言的作用,分析情境创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研究表明,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实施语言,提升其语言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有效推动语言进程。
李英柳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英语语言习得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等”与“等等”用法及第二语言偏误分析
2025年
虚词的应用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虚词的使用相当广泛,而助词是现代汉语各类虚词中最具汉语类型学特点的一类,同时又是与各类实词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类。在助词中,有一类叫“列举助词”。学者们将能附在被列举的词语后面,表示或协助表示列举关系的助词归类为“列举助词”。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列举的助词主要有“等等”、“等”、“之类”、“一类”、“云云”、“之流”等等。本文选取使用频率较高、较为活跃的“等等”、“等”这两个列举助词,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即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及语用功能来辨析他们之间的异同。最后笔者对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语时的偏误做分析,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提出相应的建议。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 words is a notable feat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a key focu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s it represents both a priority and a challeng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unction words are used extensively, with particles being the most typologically distinctive category among them in modern Chinese. These particles are also the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words. Among particles, there is a subset known as “enumerative particles.” Scholars classify particles that attach to enumerated terms and indicate or assist in indicating an enumerative relationship as “enumerative particles.” In modern Chinese, the main enumerative particles include “dengdeng”, “deng”, “zhilei”, “yilei”, “yunyun”, and”zhiliu”, among oth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wo most frequently used and active enumerative particles, “dengdeng” and “deng.” Using the three-plane theory—syntactic function, semantic func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it examin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particles. Lastly, the paper analyzes common errors made by intern
宁子田
关键词: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偏误
《什么是第二语言》评介
2024年
二语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蔡金亭和王敏于2023年出版的《什么是第二语言》一书选取了二语领域的八个核心和热点话题,以问答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相关理论、方法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前沿性和学术性。
陈亚平刘雪卉
关键词:二语习得二语习得理论
《什么是第二语言》述评
2024年
《什么是第二语言》(蔡金亭 王敏 2023)一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二语的核心概念、主流观点、研究动态与研究方法,内容涵盖二语概论、学语言语言普遍性、输入输出与互动、语言迁移、认知与个体差异等方面,是二语领域的入门级学术读物,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建立系统的二语知识框架,把握该领域的关键性专业内容,为后续深入学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全景式理论基础。全书共分为九大部分。
朱叶秋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二语习得语言普遍性学习者语言知识框架语言迁移
第一学段儿童诗“语言”教学探寻
2024年
第一学段是小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儿童诗是第一学段教材中出现的重要内容,共有60多首,是学生语言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要求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儿童诗在多元化表达中所提供的鲜活的语言素材,引导学生在诵读、玩味、赏析、仿写等学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悟、内化相应的语言表达,达成语言的目标。
裴小静
关键词:学习实践活动儿童诗仿写习得语言语言习得
汉英法三语共性研究之语言迁移现象
2024年
在外语教学领域,语言迁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二语研究向三语和多语转向,三语迁移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语言共性论、语言迁移的定义、三语迁移的表现对国内外既往研究分析发现汉语、英语和法语在词汇、时态、句式层面存在语言共性及相似性。三语迁移研究,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教学和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language transfer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hift of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to three language and more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transfer of three languag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 and the expression of language migration, and found that English, Chinese and French have language similarities and similarities at the levels of tense, vocabulary and syntax. The study of three language acquisition transfer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minority student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方宏蕾
关键词:语言迁移语言共性
从儿童语言过程看转喻与隐喻的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两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人类认知的两种方式,而非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与转喻二者区别的讨论,早期基本集中在两者构成的依据和功能上。但是,有关转喻和隐喻与人类概念能力之间的关系,隐喻和明喻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已有的研究并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针对隐喻和转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儿童语言过程中对转喻和隐喻的理解和输出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发现转喻比隐喻出现更早,使用更普遍,因此其功能也更加重要(或基本),更能体现人类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儿童约在3岁左右开始大量使用明喻,这一方面说明儿童已经逐渐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可以对采用明喻表达的理由作出解释,即提供“喻底”。研究还发现,儿童的隐喻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在对事物形状上相似的基础上;2)与自我和与社会角色相关;3)转喻隐喻混合使用;4)多模态交织。
束定芳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转喻隐喻
高中藏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互动与语言研究
2024年
藏语文作为高中的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以及维系藏族文化传承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高中藏语文教学为背景,重点关注课堂内学生互动对其藏语语言的影响。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提高藏语的学效果。研究结果对于优化高中藏语文教学、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扎桑美朵
关键词:藏语文教学学生互动语言习得
基于语言形成的微观机制探索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说
2024年
语言是人类交往、社会发展、个体认知的重要工具,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说是语言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和语言形成微观机制出发,通过微观的神经元突触修剪规律与宏观的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说内在联系和外在表象的分析,提出了第二语言关键期与神经元突触修剪规律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结合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初步推论出“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说”是成立的,同时强调还需要大量的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
张晋蓉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关键期神经元突触
第二语言:任务前的计划时间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
2024年
第二语言写作是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复杂性、准确性和流畅性(CAF)三个维度来衡量其写作能力。本次研究将重点关注写作任务前的计划时间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收集两次实验的写作数据,分析探讨相关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结论。
谢欣妤
关键词:英语写作

相关作者

杨连瑞
作品数:156被引量:91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二语习得 中介语 第二语言习得 中国英语学习者 语言损耗
戴曼纯
作品数:88被引量:3,105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二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中介语 二语习得研究 普遍语法
陈默
作品数:52被引量:31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
研究主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母语 声调语言 第二语言习得 汉语声调
单兴缘
作品数:18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语言习得 儿向语 儿童语言习得 关键期 语言习得机制
王初明
作品数:72被引量:6,310H指数:41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研究主题:外语学习 续写 外语教学 外语 写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