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篇“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相关文章
- 中子热化不充分对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 2012年
- 裂变径迹测年方法中,母体的测量是通过热中子诱发235U裂变产生的诱发裂变径迹间接测得的.当热化不充分时,还会诱发238U和232Th裂变,造成母体测量的误差.因此,中子热化充分与否对年龄测试结果存在重要影响.2007年,由于安全生产的原因,原101反应堆关闭,本研究尝试492反应堆做热中子辐照的可行性及从理论上探讨相关因素对裂变径迹结果可能的影响.本文采用SRM612和CN5标准玻璃成对辐照方法,通过多次的监测结果,研究了反应堆中子热化(thermalization)的情况.研究表明,热中子在空间上(无论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表现出不均匀性,特别是横向上的不均匀性较大.但是在原子能反应堆中适当的位置,可以满足裂变径迹测试的辐照条件.本文计算、评估了当前热化不充分条件对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影响,发现影响年龄的主要因素是标准样与样品中的232Th/238U比值.当样品中的232Th/238U比值与标准样品一致时,对测试结果无影响;当样品的232Th/238U比值大于标准样品232Th/238U比值时,测试结果偏小;相反,则偏大.研究认为,为了减小辐照带来的误差,应严格地限定辐照的通道及位置,另外减小每包的样品量,降低横向上热化不均匀性的影响,也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方式.
- 庞建章郑德文万景林李大明张培震杨静
- 关键词:裂变径迹测年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4000m岩心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3
- 2006年
-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0-4000的岩心样进行了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在不同深度共测定了3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布在98.6~3.2Ma之间,年龄值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是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地表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是87.1Ma,至3899m深处则为3.2Ma,基于磷灰石中裂变径迹的退火特征,反映出地壳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年龄值随深度的变化,也有若干波动,尤其是1550~2450m之间的这部分岩心,在年龄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上是不连续的,这部分岩体可以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构造作用带。根据年龄.深度关系和约束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对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后期折返机制进行了探讨。
- 刘顺生U Glasmacher许志琴U WeberG Wagner
-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超高压变质带
- 江苏东海预先导孔(CCSD-PP2)岩心样中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9
- 2003年
-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CCSD-PP2)的11个钻孔岩心样进行了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其中10个样品的结果为79.6~52.0 Ma。经数学处理后,初步可以看出裂变径迹年龄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隆升速度和古地温梯度进行了初步讨论,推算该地块在80.4~52.0 Ma以前的隆升速度约为35.0 m/Ma,当时的古地温梯度约为35.6℃/km。
- 刘顺生殷秀兰许志琴
- 关键词:裂变径迹年龄磷灰石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 临夏盆地新生代地层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7
- 1996年
- 用裂变径迹法对临夏盆地王家山、东乡毛沟剖面红层中同生石膏及次生石膏矿物作了年龄测定,测定年龄为6.79—21.39Ma,推断其开始形成时代为中新世早期。
- 陈怀录方小敏李吉均康世昌
- 关键词:临夏盆地石膏裂变径迹测年
- 中国大陆微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1
- 1995年
- 用裂变径迹法对江苏新沂、泗洪等地第四纪下更新世王圩组地层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了年龄测定,实验采用外探测器法,年龄计算中对微玻璃陨石和白云母的蚀刻效率进行了校正,两个样品六个颗粒测定的结果分别为:0.64、0.70、0.51、0.65、0.68和0.49Ma,平均(0.61±0.09)Ma。对微玻璃陨石的成因和裂变径迹年龄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刘顺生李增慧
- 关键词:微玻璃陨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陨石
-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98
- 1995年
- 应用同一岩石样品的角闪石、黑云母的^(40)Ar-^(39)Ar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定年结果,讨论了大别造山带岩石的冷却历史。南大别岩石在约190Ma前,北大别岩石在约125Ma前冷却到约540℃,冷却速率先快后慢,在约110~120Ma前南、北大别岩石都冷却约100℃,表明南、北大别地块间以及与超高压变质岩石间都有相对垂直运动,直到约110~120Ma前才结束相对运动。
-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
- 关键词:造山带裂变径迹定年氩40-氩39
- 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隆升证据: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54
- 1995年
- 取自天山南侧库车盆地北缘欧西达坂花岗岩体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给出了初步结果: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在早白垩世(134Ma~109Ma)发生了明显快速隆升,平均隆升速率为0.13mm/a(130m/Ma);而从晚白垩世到现在,天山板内造山带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3mm/a(31.9m/Ma)。在晚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再次发生了快速隆升。现有的同位素研究成果表明中新生代天山造山带至少发生了两次幕式快速隆升。
- 杨庚钱祥麟
- 关键词: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隆升速率新生代
-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中自生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3
- 1993年
- 经电镜分析发现,胜利油田主要产油(气)的第三系沉积岩中存在少量自生磷灰石,其特征为:具有自形或半自形;颗粒周围无风化晕圈;沿大的裂隙也无风化晕带。作者采用裂变径迹法对该自生磷灰石作了单颗粒年龄测定。实践证明,裂变径迹法测定年轻沉积地层的年龄是可行的。
- 戴贤忠杜韫华王庆隆万景林
- 关键词:裂变径迹地层磷灰石年龄
- 兰州九洲台黄土中石膏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及黄土形成时代的探讨被引量:1
- 1991年
- 用裂变径迹法对兰州九洲台黄土中同生石膏矿物作了年龄测定,得出年龄值为1.46—1.52Ma,从而推断九洲台黄土形成时代应早于1.5Ma。
- 陈怀录陈发虎杨化中
- 关键词:黄土石膏裂变径迹年龄
- 某些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2
- 1989年
- 沉积盆地中个别碎屑锆石颗粒通常能提供有价值的沉积物来源的信息。因此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广泛开展用以研究沉积盆地中矿物来源及其热历史。 目前已有几种较好的显示锆石中自裂变径迹的方法出现。本文报道了取自不同地区的锆石样品用不同的蚀刻程序得到的结果。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蚀刻程序的选择对分析实验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来源的锆石的蚀刻行为有很大差异。
- 翟鹏济康铁笙
- 关键词:锆石裂变径迹
相关作者
- 刘顺生

- 作品数:7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磷灰石 裂变径迹年龄 年龄测定 CCSD 磷灰石裂变径迹
- 许志琴

- 作品数:359被引量:6,584H指数:5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榴辉岩 青藏高原 超高压变质带 俯冲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 陈怀录

- 作品数:129被引量:1,1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城镇化 西部小城镇 小城镇 兰州都市圈 城市规划
- 刘顺生

- 作品数:28被引量:19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 研究主题:风化壳 裂变径迹 热释光 成矿作用 红土型金矿床
- 翟鹏济

- 作品数:39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裂变径迹 铀 锆石 裂变径迹定年 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