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5篇“ 被动微波“的相关文章
- 一种主被动微波联合卫星自旋扫描探测系统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被动微波联合卫星自旋扫描探测系统,涉及空间微波遥感领域技术领域,微波探测成像主体与抛物面天线连接,抛物面天线设置在自旋卫星平台外部并通过第一折叠收缩结构与自旋卫星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双频降水雷达...
- 李彬
- 联合维纳滤波和SIR算法的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数据重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维纳滤波和SIR算法的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数据重建方法,属于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空间分辨率低已成为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在遥感应用领域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提高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空间分辨率的图像重建方法...
- 顾玲嘉范昕桐任瑞治
- 基于邻域变化检测和被动微波约束的土壤水分反演方法
- 本申请涉及基于邻域变化检测和被动微波约束的土壤水分反演方法,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覆盖目标研究区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并对SAR影像进行预处理;利用伪散射类型参数和伪散射熵参数得到中心像元的邻域同质像元;基于中心像元和...
- 窦奇杨杰孙维东赵伶俐史磊
- 星载被动微波亮温影像轨道间隙填补:进展与展望
- 2025年
- 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是反演多种地表参量的关键基础数据。极轨卫星搭载的被动微波成像仪获得的被动微波亮温影像在相邻轨道之间存在因轨道间隙导致的观测缺失。填补轨道间隙有利于提高基于亮温生成的次生产品的时空完整性、增强其应用潜力。通过回顾被动微波辐射传输理论、轨道间隙形成原因及其影响,针对基于多源数据填补与基于有效源数据重构这两类遥感数据缺失值填补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应用于被动微波亮温影像轨道间隙填补的前景。在梳理被动微波亮温轨道间隙填补的相关研究与存在的问题时,发现目前已有针对星载被动微波亮温轨道间隙填补的研究较少且均使用了多源数据,传感器的差异导致这类方法普适性不高。总结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从使用再分析资料和时间序列建模的角度,探讨了在考虑特殊下垫面情况下,构建具有良好普适性的高精度统一重构方法的未来方向。
- 王永杰张晓东唐文彬赵少杰马晋孟义真王子卫周纪
- 关键词:极轨卫星遥感
- 基于多星联合被动微波成像的运动目标检测
- 2025年
- 利用卫星编队形成天基被动干涉成像系统可获得高空间分辨率,但探测基线稀疏会导致反演图像存在混叠,影响单像素点目标检测。考虑观测区域的缓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多帧图像进行背景估计,对反演图像进行背景消除;基于旁瓣特征聚集能量,估计目标区域噪声,筛选出候选目标;结合时序运动特征得到目标的运动轨迹,实现运动点目标的检测。以10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构成的编队系统为例,对50个舰船点目标探测,进行300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大视场范围内的点目标检测,平均虚警率为14.5%,平均漏警率为19.5%。
- 李睿邓丽段然
- 关键词:卫星编队运动目标检测点目标
- 无人机被动微波遥感观测系统研究
- 遥感技术作为探索地球表面信息的基石,在诸多领域如自然资源管理、气候预测和灾害评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崛起,凭借其机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引起了全球的瞩目。特别是其中的被动微波遥感观测系统,因其独特特...
- 周秋华
- 关键词:无人机被动微波遥感微波辐射计
- 湖冰及湖泊环境要素被动微波遥感研究
- 湖泊是人们可以直接使用、最主要的地表淡水资源之一。并作为水圈与冰冻圈之间的重要桥梁,在地球表面能量平衡、以及水循环等关键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全球气候变暖将对湖泊环境的关键参数产生影响,会引发水循环的变化、冰冻圈退...
- 彭崇泰
- 关键词:被动微波遥感
- 一种星载热红外和被动微波遥感陆表温度融合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陆表温度获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星载热红外和被动微波遥感陆表温度融合方法,包括:将连续m天内晴空时序的陆表温度时间向量T<Sub>H</Sub>作为输出,陆表温度描述因子向量组D作为输入,训练并验证卷积神经网络...
- 张晓东张软玉李恩晨孟婉婷董克松王平凯姜丽菲徐红新
-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植被指数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动态监测能力分析
- 2024年
- 全球植被的动态监测对于区域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光学植被指数都被作为植被监测的重要工具。微波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能够探测到植被的木质结构及含水量信息,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数据。针对12种植被类型,以光学植被指数NDVI、EVI作为基准,分析了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植被指数MPDI、MVI_B和EDVI在近3 a间的月均值变化并计算了其它植被指数同NDVI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EDVI对植被的动态变化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同NDVI相比EDVI对植被的生长和含水量的变化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以及更大的数值分布范围,能够显示更多的细节。MPDI仅适用于生长周期明显的中、低等生物量的植被类型的监测。MVI_B对大多数植被的季节性变化不敏感,监测能力较差。
- 王雪影王振占
- 关键词:植被指数植被类型
- 基于MODIS积雪覆盖度数据的青藏高原两套被动微波雪深产品降尺度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积雪深度(雪深)是流域水量平衡、融雪径流模拟等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被动微波雪深遥感产品被广泛用于雪深监测。然而,由于山区积雪时空异质性强,这些空间分辨率较粗的雪深产品受到极大限制。本研究基于MODIS积雪覆盖度数据,根据经验融合规则以及积雪衰退曲线对“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的两套雪深产品(由SMMR、SSMI和SSMI/S反演的称为Che_SSMI/S产品;由AMSR-2反演称为Che_AMSR2产品)进行空间降尺度,最终获得青藏高原500 m降尺度雪深数据(Che_SSMI/S_NSD和Che_AMSR2_NSD)。利用6景Landsat-8影像对两套降尺度雪深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套降尺度数据与Landsat-8影像积雪空间分布吻合度均较高。与29个气象站点雪深数据相比,Che_AMSR2_NSD与实测雪深更为接近,相关系数(R)达到0.72,均方根误差(RMSE)为3.21 cm;而Che_SSMI/S_NSD精度较低(R=0.67,RMSE=4.44 cm),可能是由于采用不同传感器亮温数据的两套原始雪深产品精度不同所致。除此之外,实验表明被动微波雪深产品降尺度精度还受积雪深度、积雪期等因素的影响。当积雪深度小于10 cm且在积雪稳定期时,两套雪深产品降尺度精度均最高;当积雪深度大于30 cm且在积雪消融期时,两套雪深产品降尺度精度均最低。通过对比两套降尺度雪深产品,有助于全面地了解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 徐帆张彦丽李克恭
- 关键词:积雪深度被动微波遥感
相关作者
- 蒋玲梅

- 作品数:69被引量:50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被动微波遥感 被动微波 AMSR-E 土壤水分 微波遥感
- 施建成

- 作品数:91被引量:72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土壤水分 AMSR-E 被动微波 微波遥感 被动微波遥感
- 张立新

- 作品数:87被引量:706H指数:16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被动微波遥感 被动微波 冻土 AMSR-E 土壤水分
- 车涛

- 作品数:75被引量:1,238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积雪 遥感 青藏高原 被动微波遥感 被动微波
- 李新

- 作品数:247被引量:4,979H指数:4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黑河流域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被动微波遥感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