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8篇“ 行距配置“的相关文章
- 株行距配置对塑料大棚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探索适宜辣椒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以苏椒5号为供试品种,在45000株/hm^(2)的栽培密度下,以传统大小行栽培(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7 cm)为对照,研究T1(一畦双行,大行距10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2 cm)、T2(一畦双行,大行距12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8 cm)、T3(一畦双行,大行距14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5 cm)、T4(一畦四行,大行距100 cm,小行距40 cm,株距40 cm)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增大和株距的减小,辣椒株高、叶面积和干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粗随行距的增大和株距的减小呈下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片色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先升高后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以T2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因此,大棚辣椒推荐采用大行距12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8 cm的栽培模式。
- 杨明郑雅杰张大龙万建新黄国东魏珉
- 关键词:辣椒株行距配置
- 不同行距配置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开展耐密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设置三组差异显著的行距处理。结果显示,行比4:2时,大豆行距40-43cm、玉米间距55-65cm的紧凑型配置,可提升群体通透性,实现玉米单产约8000kg/hm²、大豆增产至1450-1520kg/hm²。据此结合区域气候,提出行距优化策略,为该地区种植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 王圣刚
- 关键词:行距配置农艺性状
- 脱叶剂对不同行距配置下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2025年
- 本研究选择近2~3年第三师主推棉花品种塔河2号和推荐品种金垦1565作为试验材料,设2种行距配置模式:(63+13)cm和76 cm等行距,4种脱叶催熟处理:臻灵、瑞脱龙、欣噻利及清水处理,旨在筛选出适于第三师图木舒克不同行距配置模式下的机采棉脱叶催熟剂,以期为该地区棉花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棉花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的脱叶率(R=63.7%)均高于(63+13)cm种植模式(R=54.1%);通过对比第一次脱叶效果,得出欣噻利作用效果较缓和。喷施脱叶剂两遍后,臻灵(R=71.8%)与瑞脱龙(R=72.8%)脱叶效果较好,施药后吐絮率表现为:臻灵(T后=100%)>瑞脱龙(T后=98.6%)>欣噻利(T后=97.7%)>清水(T后=95.1%),综合分析得出:臻灵与瑞脱龙是较适合第三师地区的棉花脱叶催熟剂,667 m2药剂用量:臻灵(噻苯·敌草隆11.1 mL+44.4 mL助剂)、瑞脱龙(噻苯·敌草隆18.5 mL+18.5 mL助剂+74 mL乙烯利),均喷施两次,两次喷药间隔7 d且药剂用量相同。其中,臻灵较适于塔河2号,瑞脱龙较适于金垦1565。通过实收产量分析,喷施脱叶催熟剂会降低籽棉产量,三种药剂产量均低于清水对照,但差异不明显;从纤维长度上分析,喷施欣噻利(30.20 mm)和清水(30.15 mm)的纤维长度均长于臻灵(29.10 mm)、瑞脱龙(29.50 mm),说明欣噻利对棉花上部纤维影响较小,可作为优质纤维棉花选用的脱叶剂。
- 王鹏军贾梦梦王潭刚徐珊张素梅孔松邱森胡宝孔宪辉孔宪辉
- 关键词:棉花行距配置脱叶剂
- 优化行距配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种植行距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设置等行距60 cm(M1)、等行距70 cm(M2)、宽窄行50 cm+70 cm(M3)、宽窄行40 cm+80 cm(M4),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转运参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间的玉米物质积累和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以宽窄行40 cm+80 cm处理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花后转运效率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最高,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0080.0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单县夏玉米种植采用40 cm+80 cm的种植行距具有较好的生产效益。
- 马果真
- 关键词:玉米行距干物质积累量
- 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对棉花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当前新疆棉花种植主要采用宽窄行配置,也有等行距配置方式,但对这两种方式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以中棉所88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行距配置(等行距和宽窄行)为主区,种植密度12×104株hm^(–2) (D1)、16×104株hm^(–2) (D2)和18×104株hm^(–2) (D3)为裂区,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行距配置和密度对棉花群体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以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密度(16×10^(4)株hm^(–2))下等行距和宽窄行处理组合的叶面积指数(LAI)增速、LAI峰值,以及吐絮期生殖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合,且二者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合间的棉花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和棉铃生长率(BGR)均无显著差异。2年平均,中等密度下等行距和宽窄行处理组合的籽棉产量相当,纤维品质指标也无显著差异。表明在中等密度下,无论采用等行距还是宽窄行种植模式,均能达到理想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为新疆棉花行距配置和密度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 辛明华秘雅迪王国平李小飞李亚兵董合林韩迎春韩迎春
- 关键词:棉花
-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南疆棉花生长效应研究
- 2024年
- 以新陆中82号和塔河2号为材料,设置一膜3行(76 cm+86 cm+66 cm,平均行距76 cm,株距9.1 cm),一膜4行(76 cm+10 cm+76 cm+6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2.2 cm),一膜6行(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2.5 cm)3种模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优化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在一膜3行配置下的棉花蕾铃数最多;干物质积累增长速度最大;籽棉单产最高,且与其他配置差异显著,其中新陆中82号为6355.75 kg·hm^(-2),塔河2号为6585.07 kg·hm^(-2);衣分在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一膜3行的种植模式更适合南疆的棉花主栽品种。
- 张玉博彭浩源周苗苗罗新宁
- 关键词:陆地棉株行距配置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
- 中棉113适宜株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研究
- ‘中棉113’通过甘肃省审定后引入新疆大规模种植,株型紧凑适宜机采。在新疆全面推行机采棉模式下,对机采棉适宜株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还尚未明确。本试验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的‘中棉113’为供试品种,设置双因素裂区...
- 杨泽
- 关键词:种植密度行距
- 株行距配置对小麦茎秆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
- 生产中,常通过增加一定的种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来提升小麦产量,然而,种植密度增大会导致小麦冠层结构不合理、冠层光环境变差,茎秆易发生倒伏,产量稳定性降低。改变种植行距是调节个体空间分布、构建合理群体、协调产量构成因素...
- 王超
- 关键词:小麦株行距配置碳水化合物抗倒伏
- 株行距配置对玉米密植群体根系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玉米株行距配置为重点,设置高(100050株/hm^(2))和中(67500株/hm^(2))两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下设置40cm、60cm两种行距处理,探究不同密度下株行距配置对产量、根系分布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产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中密度种植相比,高密度下玉米产量增加13.9%。在中密度下减小行距玉米产量提高1.0%,高密度下减小行距玉米产量显著提高26.1%。在高密度条件下,减小行距在水平、垂直方向均增加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并使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提高4.9%、8.1%、25.8%和4.5%。根系性状、植株养分含量、植株干重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高密度下通过适当减小行距、增大株距,减小株间根系竞争,提高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对玉米密植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 王鸿宇张英俊姜兴芳雷鸣黄收兵陶洪斌王璞廖树华
- 关键词:玉米株行距配置根系养分吸收
- 不同株行距配置下缩节胺对棉花株型塑造的影响
- 2024年
- 优化机采棉株行距配置与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剂量是构建棉花合理个体与群体结构、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以‘源棉1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密度一致的条件下,主区设置76 cm等行距、(66+10)cm宽窄行2个株行距配置模式,副区设置270、410、550和690 g·hm^(-2)4个缩节胺用量,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主茎生长速度、株型结构、冠层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缩节胺处理下,76 cm等行距模式提高了棉花主茎日增长量与主茎节间长度,增加了棉花下部果枝夹角与上部果枝长度,降低了下部果枝长度与上部果枝夹角,叶面积指数在冠层垂直方向上分布合理,提高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与皮棉产量;相同种植模式下,棉花的主茎日增长量、各部位主茎节间长度、上部果枝第1果节间长度均与缩节胺剂量呈反比,各部位的果枝夹角均随缩节胺剂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增施缩节胺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棉花叶面积指数。结合棉花株型和产量对比分析,建议76 cm等行距配置模式的棉花全生育期缩节胺喷施量为550 g·hm^(-2)、(66+10)cm模式的棉花缩节胺喷施剂量为410 g·hm^(-2),可获得较理想产量。以上结果为新疆机采棉的株行距配置的选择以及化控管理措施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 翟梦华孙明辉李雪瑞徐新龙高海洲张巨松
- 关键词:棉花株行距配置缩节胺株型
相关作者
- 陈国栋

- 作品数:225被引量:3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
- 研究主题:棉花 间作 南疆 种植密度 栽培
- 郭天财

- 作品数:405被引量:4,700H指数:39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穗型 籽粒产量 小麦品种
- 王永华

- 作品数:158被引量:2,441H指数:31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 小麦 穗型 籽粒产量 光合特性
- 翟云龙

- 作品数:186被引量:65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
- 研究主题:棉花 间作 南疆 冬小麦 春大豆
- 万素梅

- 作品数:277被引量:1,20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
- 研究主题:棉花 间作 南疆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