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03篇“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相关文章
咯血患者经血管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经血管栓塞治疗咯血患者的咯血病因、诊断思路、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经血管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病因、术中血管造影情况、术后转归。161例咯血患者均行血管栓塞治疗,其中134例(83.2%)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5例(3.1%)进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11例(6.8%)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8例(5.0%)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和支气管动静脉瘘栓塞术,3例(1.9%)进行肺动脉瘤栓塞术。结果161例患者咯血患者中,52例(32.3%)为小量咯血,36例(22.4%)为中量咯血,73例(45.3%)为大量咯血。161例患者均完成胸部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2.7%。155例患者完成支气管动脉CTA,诊断阳性率为79.4%。63例患者完成支气管镜检测,诊断阳性率为25.4%。136例患者明确了咯血病因,主要为肺结核(28.0%),其次是支气管扩张(20.5%)、肺部真菌感染(12.4%)。161例患者术中血管造影共找到286支病变血管,其中支气管动脉261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22支,肺动脉3支。术后短期疗效中,显效117例,有效28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1%。结论本研究中咯血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血管栓塞治疗术中造影发现咯血患者主要病变血管为支气管动脉,少数患者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以肋间动脉为主。
应祥宇赵超云仝雪霞李芳
关键词:咯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短期疗效
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血管栓塞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CA)-胼周动脉(PA)动脉瘤血管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脑血管病科(12例)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6例)接受血管栓塞治疗ACA-P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8例(19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13例。术后即刻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动脉瘤显影情况,并采用Raymond-Roy栓塞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术后3个月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术后6~24个月行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观察动脉瘤是否复发、支架及载瘤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术后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8例患者的血管治疗均顺利完成,其中11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7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Raymond-Roy栓塞分级Ⅰ级17例,Ⅱ级1例。4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中因血管痉挛出现"抱管"现象,解痉治疗后好转;1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支架置入后出现支架血栓形成,1例术前胼胝体少量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治疗术后第1天胼胝体血肿较术前略增大,2例破裂动脉瘤患者(1例为术中出现"抱管"现象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3个月18例患者均行头颅CTA检查,术后15.50(13.25,18.00)[M(Q_(1),Q_(3))]个月16例行DSA检查,术后1年2例行MRA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显示动脉瘤未复发,支架及载瘤动脉无狭窄、闭塞情况发生。术后1年GOSⅤ级17例,Ⅳ级1例。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可有效闭塞ACA-PA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较轻,术后短期不易复发。
莫志晓丁小强王新兰陈祖文李吻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颅内动脉瘤胼周动脉
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动脉瘤患者采用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动脉瘤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瘤患者采用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脑损伤程度,降低血清指标,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刘友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损伤
CT血管成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动脉瘤经血管栓塞治疗后复发
2025年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动脉瘤(IA)经血管栓塞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血管栓塞治疗的205例IA破裂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n=35)与非复发组(n=170),比较组间治疗前CTA所示IA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判断上述参数之间有无共线性,将无共线性参数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IA经血管栓塞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构建基于形态学参数(模型1)及联合血流动力学参数(模型2)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IA最大径、瘤颈宽度、最大高度、最大垂直高度及尺寸比(SR)均大于非复发组(P均<0.05),而振荡梯度数(GON)小于非复发组(P<0.05)。瘤颈宽度、SR、瘤颈平面压力、IA时间平均壁剪切应力(TAWSS)、振荡剪切指数(OSI)及GON均无明显共线性(VIF均<10);其中,瘤颈宽度、SR及TAWSS均为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模型1、2预测颅IA经血管栓塞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668和0.723,模型2预测效能高于模型1(综合判别改善指数为0.055,P=0.025)。结论IA CTA形态学联合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预测其经血管栓塞治疗后复发。
王欣然胡斌施昭张龙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复发血管造影术
大脑大静脉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栓塞治疗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大脑大静脉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血管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接受血管栓塞治疗的6例大脑大静脉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情况采用单纯经动脉入路或动脉联合静脉入路进行动静脉瘘栓塞术。术后即刻及12个月左右复查DSA评估DAVF的栓塞程度,并根据术后随访资料评估临床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3例经动脉入路,3例经动脉联合静脉入路进行栓塞治疗,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DSA显示,5例完全栓塞,1例近全栓塞。术后6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且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8~15个月),DSA随访结果显示,6例患者DAVF均为完全栓塞。结论对于大脑大静脉区DAVF患者,采用单纯经动脉入路或经动脉联合静脉入路行血管栓塞治疗,术后即刻和12个月左右的栓塞率高,疗效好。
刘鹏桂思铭蒋佳李佑祥
关键词:动静脉瘘预后
血管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栓塞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入路栓塞(TAE)治疗42例,其中40例术后即刻完全栓塞,1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经静脉入路栓塞(TVE)治疗5例术后即刻均完全栓塞。出院时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0~1分46例,5分1例。术后6个月随访,1例死亡,其余46例复查DSA显示完全栓塞42例(91.3%),次全栓塞4例(8.7%),其中TAE组复发2例(4.9%),TVE组复发2例(40.0%);mRS评分0分39例,1分7例。结论血管栓塞治疗DAVF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供血动脉数目及走行,不同病变位置以及引流静脉的血管情况等。
高亚强汪雷马金阳符常涛胡火军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
温敏水凝胶在血管栓塞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血管栓塞是常见的微创治疗手段,栓塞材料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温敏水凝胶是一类特殊的新型栓塞剂,可随温度变化实现溶胶-凝胶转换,在多个疾病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文章就各类新型温敏水凝胶的特点及现有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周宝林刘曦谌浩王金马雪琴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栓塞材料介入治疗
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动脉瘤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研究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动脉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6月~2023年06月入院接受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的80例颅动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神经介入血管栓塞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血清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等。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CD3 、CD4 以及CD8 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D3 和CD4 指标较高,CD8 指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MMP-9、NF-κB以及ESS等水平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MMP-9、NF-κB以及ESS等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血管栓塞治疗动脉瘤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可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还可以减少手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同时,可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还可以降低血清指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社会推广与应用。
马陈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栓塞治疗在神经镜经鼻蝶入路术后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技术在神经镜经鼻蝶入路术后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栓塞治疗的21例经鼻蝶镜术后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评价及判定患者出血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有无复发。结果 21例患者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其中2例患者造影结果阴性, 造影阳性率达90.5%(19/21)。根据造影结果, 14例双侧鼻黏膜染色异常患者及造影阴性患者均行双侧颌动脉远端分支血管栓塞治疗予以止血, 4例单侧鼻黏膜染色异常患者行单侧颌动脉远端分支栓塞治疗, 1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术后21例患者鼻出血症状均完全好转, 治疗效果良好。其中8例(38.1%)出现颌面部疼痛, 4例(19.1%)出现牙痛, 2例(9.5%)出现面部麻木, 7例(33.3%)无明显并发症。2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10±2.05)个月(1~10个月)。至末次随访, 无一例患者出现鼻出血复发。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神经镜经鼻蝶入路术后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安全且有效率高。
范国锋程鹏文渊丰房泰鞍杜郭佳
关键词:鼻出血手术后并发症
经桡动脉入路血管栓塞治疗破裂基底动脉动脉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23年
股动脉入路为全脑血管造影及神经介入治疗的经典穿刺路径,也是最初的脑血管介入诊疗路径。随着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的进展,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现报道1例应用TRA行基底动脉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病例,以期提高对该入路的认识。
王莹王德亮李先强周逸熊晖伊琳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治疗全脑血管造影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穿刺路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相关作者

段传志
作品数:320被引量:1,41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 血管内栓塞治疗
马廉亭
作品数:669被引量:2,68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影像融合
李铁林
作品数:296被引量:1,16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刘作勤
作品数:274被引量:583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放射学 血管内栓塞治疗 栓塞
杨铭
作品数:296被引量:1,36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