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1 篇“ 血小板输注无效 “的相关文章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被引量:9 2009年 李归宁 胡丽华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 同种免疫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血小板抗原 群体反应性抗体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被引量:7 2009年 周立红 刘泽霖关键词: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被引量:49 2008年 焦淑贤 杨志夏 赵林关键词:血小板 输注无效 免疫性血小板 输注 无效 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2025年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PTR)是血 液病和肿瘤患者常见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免疫性PTR的诊断标准、影响因素,以及近年来的预防和管理策略。诊断标准通常涉及输注 后血小板 增量(PI)、血小板 恢复率(PPR)和血小板 校正计数增量(CCI)。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均可能导致PTR,其中免疫因素主要包括HLA和HPA抗体。预防和管理策略包括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 、HLA和HPA抗原匹配血小板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以及免疫抑制策略等。尽管已有多种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免疫性PTR的预防和管理仍面临挑战。未来的研究需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防治策略,同时考虑新兴技术如纳米技术在输血 领域的应用潜力。 赵沛喆 徐熠 梁雅珺 李卿 周源 许先国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 免疫性因素 血 液病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的预测模型验证2025年 目的对本中心建立的血 液病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方法采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输注 血小板 的血 液病患者数据作为训练集,2023年1—12月输注 血小板 的血 液病患者数据作为验证集,利用验证集数据对训练集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根据文献和前期研究结果收集PTR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血小板 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分为有效组和无效 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因子,利用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验证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验证集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S:P=0.000,提示原模型需要优化。通过比较基线值差异和Logistic回归选择输注 红细胞单位(redblood cell unit,RBC-U)和输注 血小板 治疗量(platelet unit,PLT-U)作为优化模型的预测因子。优化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L拟合优度检验S:P分别为0.930和0.056;ROC面积分别为0.7935和0.8094,特异度分别为90.95%和84.21%,灵敏度分别为59.26%和70.04%,准确度分别为78.14%和74.10%。验证集DCA结果显示其预测概率在0.2~0.8之间可获得临床净获益。结论RBC-U和PLT-U与血 液病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具有负向相关性,由此构建的PTR预测模型具有中等强度的预测效能和临床获益。 黄秀兰 岳姝含 蔡群 卢黎琦 何梦珍 雷乔 刘曹毅 张静薇关键词: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无效 利妥昔单抗治疗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 液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 液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以40例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 液病患者为例,时间以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为起止,将40例对象经随机法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相关性血小板 减少症中存在的血小板 输注 无效 等临床难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疗法可通过靶向作用于产生抗体的免疫性B淋巴细胞,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有望突破常规疗法的局限性。 何玉琴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液病 临床疗效 血 液病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的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血 液病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血小板 输注 治疗的血 液病患者,对血小板 输注 效果进行判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其进行风险因子筛选,并构建血小板 输注 无效 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DCA)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价值。结果共计纳入血 液病患者334名,男性168名,女性176名,PTR发生率40.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 输注 量、红细胞输注 量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是PTR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子建立血 液病患者PTR预测模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377(95%CI:0.723~0.772),灵敏度为58.52%,特异度为89.95%;校正曲线显示S∶P为0.964,最大绝对差值Emax为0.032,平均绝对差值Eavg为0.009;DCA分析显示风险阈值范围在0.2~0.9之间时,该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血小板 输注 量、红细胞输注 量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构建的PTR预测模型可为血 液病患者血小板 有效输注 提供依据。 岳姝含 黄秀兰 曾彦 雷乔 何梦珍 卢黎琦 游时松 张静薇新疆地区肿瘤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肿瘤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肿瘤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后的预后。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1年9月新疆地区医院的135例肿瘤输注 血小板 患者,按照血小板 校正计数增量(CCI)指数将患者分为输血 有效组(85例)和输血 无效 组(50例)。采集病史资料后分别检测血小板 表面CD36、淋巴细胞表面CD36、血小板 抗体(抗HLA-Ⅰ、HPA抗体),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输血 后2年随访患者生存状态,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输血 有效组和无效 组比较既往输血 袋数、输注 血小板 有效期及输注 血小板 是否滤除白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CD36抗原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7,P=0.033),不同血小板 抗体种类肿瘤患者血小板 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4.434,P<0.001)。对于白血 病患者,血小板 输注 有效组生存率明显高于血小板 输注 无效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肿瘤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发生率较高,CD36、血小板 抗体及血小板 有效期及既往输血 袋数等是肿瘤患者血小板 输注 无效 的影响因素。白血 病患者发生血小板 输注 无效 对患者生存周期有一定影响。 赵刚 吕冬芳 孔维娜 郭凡关键词:肿瘤患者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的原因及其配型疗效的相关分析2024年 分析血小板 输注 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原因及其配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血小板 输注 治疗的120例患者,以固相凝聚法检测其血小板 抗体,并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和交叉配型,观察相关数据。结果 血小板 抗体阳性、血小板 输注 超过6次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患者PTR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配型输注 PTR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PTR发生影响因素主要有血小板 抗体、输注 次数和疾病类型,且予以配型阴性血小板 输注 有助于最大化输注 疗效达成。 谢研研 孔晓君 张红梅 严成 何俊吉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配型 血小板抗体 疾病类型 血小板 自身抗体在血小板 输注 无效 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 自身抗体与同种抗体对血小板 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 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9月在本实验室完成血小板 抗体鉴定的106例血小板 输注 无效 (PTR)患者,根据血小板 抗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20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为观察组,86例同种抗体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输注 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 及随机血小板 的24 h血小板 计数增加指数(CCI)值及输注 有效率的差异,并对观察组自身抗体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结果观察组的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及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注 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 与随机血小板 的24 h CCI值及输注 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 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 的24 h CCI值及输注 有效率均高于输注 随机血小板 (P<0.001),对照组患者输注 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 后24 h CCI值及输注 有效率比观察组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输注 随机血小板 后24 h CCI值及输注 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数患者的自身抗体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血小板 自身抗体对血小板 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 效果的影响比同种抗体小。血小板 自身抗体强度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渐下降乃至消失的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自身抗体患者的治疗,应当首先查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需要输注 血小板 ,可以选择输注 随机血小板 。 温玉洁 范成艳 张丹 李冬妹 孙铁成 贾延军 刘娜关键词: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交叉配型
相关作者
叶欣 作品数:244 被引量:738 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HLA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血小板 CD36 邓晶 作品数:121 被引量:303 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HLA抗体 HPA 陈扬凯 作品数:117 被引量:300 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血小板 HLA抗体 CD36 丁浩强 作品数:123 被引量:275 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 HLA CD36 HLA抗体 徐秀章 作品数:112 被引量:206 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 HLA抗体 HLA C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