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藿香正气滴丸“的相关文章
- 藿香正气滴丸干预大鼠湿困脾胃证的转录组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技术分析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证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藿香正气滴丸组(1 g/kg)。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建立湿困脾胃大鼠模型,共造模20 d,造模第11天灌胃给药。测量大鼠体质量变化、观察大鼠脏器系数、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检测结肠组织中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利用RT-qPCR验证藿香正气滴丸对关键差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胸腺指数及IgG水平显著降低,结肠组织变化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藿香正气滴丸能显著回调大鼠脾脏、胸腺指数及IgG水平,能改善结肠病理变化。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湿困脾胃证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共525个,其中有192个基因显著上调,333个基因显著下调。藿香正气滴丸共回调了113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ATP的合成、调节干扰素系统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代谢通路、生热作用、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RT-qPCR验证显示,藿香正气滴丸能明显回调差异表达基因。结论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改善机体免疫系统有关。
- 陆海龙李立烯邹忠杰韩彬龚梦鹃
- 关键词:藿香正气滴丸湿困脾胃证转录组学
- 基于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藿香正气滴丸组(1 g·kg^(-1))。采用综合物理模型复制方法结合饮食失节制备湿困脾胃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和行为学指标(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与自主活动次数)。利用GC-TOF/MS方法对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组进行分析,鉴定与湿困脾胃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尾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腹围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藿香正气滴丸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P<0.05),腹围指数明显降低(P<0.05)。在大鼠血清、尿液中分别鉴定了38、44个与湿困脾胃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藿香正气滴丸对模型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表型能产生有效的干预,并能使血清、尿液中的17、1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回调,共涉及7条代谢通路。结论藿香正气滴丸对湿困脾胃型大鼠的干预机制可能与调节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谷氨酸-谷氨酰胺代谢、能量代谢及肠道菌群等有关。
- 李立烯陆海龙邹忠杰谢媛媛龚梦鹃
- 关键词:藿香正气滴丸湿困脾胃代谢组学
- 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肠炎治疗期间采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随机纳入185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研究组93例实施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对照组92例实施对症支持治疗预防脱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例数为91例,总有效率为97.84%,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为82例,总有效率为89.1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后,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18.51±3.77、41.55±3.44、18.11±2.25,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后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29.41±3.45、50.27±3.51、23.44±2.55研究组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时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中呕吐发生例数为0例,占比为0.00%,轻度恶心发生例数为1例,占比为1.08%,一过性皮疹发生例数为1例,占比为1.08%,总发生率为2.1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中呕吐发生例数为0例,占比为0.00%,轻度恶心发生例数为2例,占比为2.17%,一过性皮疹发生例数为2例,占比为2.17%,总发生率为4.34%;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肠炎治疗期间采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方案,效果确切,明显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运用.
- 蒋淑美
-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
- 金双岐联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金双岐联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医科门诊的慢性非感染性腹泻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金双岐组和金双岐联合藿香正气滴丸组,4周后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组症状缓解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岐联合藿香正气滴丸对慢性非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疗效。
- 陈智伟康秀燕曾继平
- 关键词:金双岐藿香正气滴丸慢性非感染性腹泻
- 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滴丸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滴丸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本方法可在20min内完成一次色谱分析,被测定的7种成分色谱峰均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在室温条件下24h内稳定;各成...
- 佟玲李云飞李东翔孟文婷张永志
- 金双岐联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金双岐联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医科门诊的慢性非感染性腹泻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金双岐组和金双岐联合藿香正气滴丸组,4周后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疗效...
- 陈智伟
- 关键词:慢性非感染性腹泻藿香正气滴丸
- 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病毒性肠炎小儿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6,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试验组(n=46,采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以及止泻之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试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 李丽
- 关键词:病毒性肠炎藿香正气滴丸小儿
- 一种藿香正气滴丸鉴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藿香正气滴丸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标准藿香正气滴丸指纹图谱的制备;步骤2、待测藿香正气滴丸指纹图谱的制备;步骤3、对指纹图谱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两者相似表明待测藿香正气滴丸合格。
- 阚红玉孙玉侠曹凤兰李腾刘彦莉
- 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对糖尿病腹泻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选取在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就诊的编号将其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6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藿香正气滴丸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肠炎宁片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服药4周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腹泻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其中给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5.46%)显著高于采用肠宁片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腹泻患者采用藿香正气滴丸药物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王瑞香
- 关键词:藿香正气滴丸糖尿病腹泻临床疗效
- 一种藿香正气滴丸中百秋李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 一种藿香正气滴丸中百秋李醇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步骤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步骤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步骤4,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百秋李醇含量。
- 阚红玉孙玉侠曹凤兰刘彦莉尹俏
相关作者
- 孙玉侠

- 作品数:43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藿香正气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 养血清脑颗粒 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
- 阚红玉

- 作品数:26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藿香正气滴丸 指纹图谱 HPLC法 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刘彦莉

- 作品数:10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藿香正气滴丸 养血清脑颗粒 百秋李醇 当归内酯 熊果酸
- 杨强

- 作品数:63被引量:4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多中心临床观察 三联疗法治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曹凤兰

- 作品数:15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藿香正气滴丸 ICP-MS 微波消解-ICP-MS 微波消解 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