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1篇“ 薄型子宫内膜“的相关文章
- 温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取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研究组联合温针灸治疗,每个月经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持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性欲冷淡、腰酸体寒、耳鸣头晕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更高较对照组更优(P<0.05)。研究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期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调节血清VEGF水平,进一步优化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
- 黄志华曾丽莉吴峰
- 关键词:温针灸子宫内膜厚度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TE)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不足,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过少,妊娠率及活胎率下降。通常认为取卵日、新鲜体外受精周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或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启动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为TE[1]。TE与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子宫内膜≤6 mm的妇女妊娠率仅为29.43%[2]。TE是生殖医学领域的一大棘手问题,治“薄”是第一要务。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可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降低子宫内膜中促炎因子的释放,进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及生殖结果,是修复子宫内膜和改善ER的一种新的替代方法,为顽固性TE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损伤小的治疗选择。本文旨在针对PRP治疗TE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可能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治疗TE不孕症带来更多思路和方法。
- 朱会会李慕白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
- 牛建昭基于“脏腑功能失调”辨治移植周期中薄型子宫内膜
- 2025年
- 牛建昭教授认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中的薄型子宫内膜病机关键在于脏腑功能失衡,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气滞、痰湿、瘀血导致胞脉瘀阻为标,提倡在调整脏腑功能基础上,分期调周和对因辨证施治并行,按IVF-ET进周阶段论治,把握各期临床特点,标本兼治,祛瘀生新,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及活产率。
- 刘小丽代勇牛建昭
- 关键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厚度医案
- 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时,加用阿司匹林对内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雌激素治疗后内膜厚度<7 mm,加大雌激素剂量+阿司匹林组(观察组,n=162)与仅加大雌激素剂量组(对照组,n=152),比较移植前内膜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搏动指数(PI)[(0.77±0.20)vs.(0.84±0.27),P<0.05]、阻力指数(RI)[(0.49±0.10)vs.(0.63±0.10),P<0.01]和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1.94±0.49)vs.(2.22±0.47),P<0.01]降低;同时胚胎着床率(38.00%vs.27.24%,P<0.01)、临床妊娠率(56.17%vs.42.11%,P<0.05)和活产率(84.62%vs.68.75%,P<0.05)升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薄型内膜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时,加用阿司匹林后子宫及螺旋动脉血流显著改变,可改善妊娠结局。
- 周敏张潇潇吴钊
-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阿司匹林冻融胚胎移植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子宫内膜厚度是评估妊娠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内膜厚度不足通常与较低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相关。现有研究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作为一种具备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活性的糖蛋白,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参与胚胎黏附、促进滋养层细胞侵袭等途径,在内膜容受态建立和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提高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然而,学术界对G-CSF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仍存在分歧,部分研究认为其作用有限或无作用。因此,深入探究薄型子宫内膜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及G-CSF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和容受态建立的机制,对于提升薄型子宫内膜群体的妊娠率及活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G-CSF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王晓莹孙海翔颜桂军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子宫内膜厚度薄型子宫内膜
- 电超声联合雌二醇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特征及临床妊娠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电超声联合雌二醇片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特征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用雌二醇片组(对照组,n=30)和雌二醇片联合电超声组(观察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特征和妊娠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以及A型、B型、C型子宫内膜患者比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容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子宫内膜较对照组显著增厚[(8.45±0.42)mm vs.(7.01±0.31)mm,P<0.05]、子宫内膜容积较对照组显著增高[(2.12±0.49)cm^(3)vs.(1.54±0.40)cm^(3),P<0.05];治疗后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vs.16.67%,P<0.05),而C型子宫内膜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6.67%vs.43.33%,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收缩期/舒张期持续时间比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动脉R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他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3)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vs.33.33%,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超声联合雌二醇片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及类型,提高临床妊娠率,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有一定疗效。
- 牟燕刘鑫杨茜刘晓芳
-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女性不孕症
- 薄型子宫内膜月经过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2025年
- 子宫内膜会随着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波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当子宫内膜受损时,会形成薄型子宫内膜,从而引起月经量减少。月经过少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然而科研和临床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关注较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月经过少这一症状,故本研究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分析了薄型子宫内膜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目前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月经过少的治疗缺乏统一标准,临床上有中医药调理、西医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等诊治手段。本研究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月经过少的临床方法及研究进展,期望为临床医生治疗此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臧霁霄赵翠英郭昂徐文君
-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月经过少病因中西医治疗
- 子宫内膜搔刮与宫腔灌注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搔刮、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TE)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到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ICSI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204例。移植前未行特殊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A组,52例),行子宫内膜搔刮治疗者为搔刮组(B组,60例),行G-CSF宫腔灌注者为灌注组(C组,48例),行内膜搔刮联合宫腔灌注者为联合组(D组,44例)。比较对照组与各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移植胚胎情况、移植时子宫内膜情况以及移植后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以及活产率。结果: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患者的年龄(F=1.392,P=0.246)、体质指数(F=1.969,P=0.120)、不孕年限(F=0.416,P=0.742)、不孕类型(χ^(2)=4.693,P=0.196)、不孕因素(χ^(2)=7.206,P=0.616)、内膜准备方法(χ^(2)=11.289,P=0.256)、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F=1.736,P=0.161)、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1.894,P=0.132)、雌二醇(estradiol,E2)(F=1.614,P=0.181)、既往移植次数(χ^(2)=4.041,P=0.257)、妊娠次数(F=0.024,P=0.995)、流产次数(F=0.118,P=0.949)、移植胚胎个数(F=0.345,P=0.793)、移植胚胎发育天数(χ^(2)=1.638,P=0.6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A组(7.93±1.34、8.06±0.85、7.79±1.20 vs.6.81±0.91,F=13.88,P<0.001),B组、C组、D组移植日Ⅲ型内膜血流较A组均增高(56.7%、54.2%、56.8%vs.28.8%,χ^(2)=13.70,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51.1%、39.2%、48.6%vs.22.0%,χ^(2)=18.095,P<0.001)、(65.0%、58.3%、54.5 vs.28.9%,χ^(2)=16.1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生化妊娠率明
- 张宗翠马薇王玲阎一鑫石蕊
- 关键词: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
- 温针灸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局部黏着斑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温针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使用95%乙醇宫腔注射法构建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造模次日,取子宫和三阴交,针刺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艾灸组用艾柱施灸,温针灸组针刺后加艾柱施灸。连续治疗3个动情期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并使用Leica qwin std软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角蛋白、波形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FAK和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子宫内膜结构完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上皮(腺上皮和腔上皮)细胞排列形态为扁平状,腺体萎缩,内膜厚度、血管和腺体数目、角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量以及FAK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及温针灸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和腺体数目、内膜角蛋白、波形蛋白表达量及FAK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针刺组和艾灸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子宫内膜结构基本完整,子宫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内膜厚度、血管和腺体数目、内膜角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量及FAK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温针灸可能通过激活FAK/ERK通路促进大鼠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且效果显著高于针刺和艾灸。
- 廖晶晶朱雅琪何诚陈丽川
- 关键词:温针灸子宫内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补肾柔肝祛瘀汤联合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内分泌指标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补肾柔肝祛瘀汤联合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该院门诊收治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西药治疗)、B组(补肾柔肝祛瘀汤)和C组(补肾柔肝祛瘀汤+电针),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同时统计患者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雌二醇、孕酮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治疗前,A、C组患者的PI、RI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患者的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和C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30.00%(9/30)、16.67%(5/30)和46.67%(14/30);B组患者明显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30)、3.33%(1/30),低于A组的20.0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柔肝祛瘀汤联合电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有助于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调节内分泌水平,同时进一步改善子宫内膜血供,促进妊娠,且更安全、有效。
- 贾红伟白杰赵彦
-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厚度血流阻力指数内分泌指标
相关作者
- 尹晓丹

- 作品数:63被引量:374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研究主题:薄型子宫内膜 补肾活血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容受性 雌鼠
- 邓成艳

- 作品数:129被引量:91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囊胚 薄型子宫内膜 IVF-ET 子宫内膜异位症
- 何军琴

- 作品数:97被引量:743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容受性 薄型子宫内膜 补肾活血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复发性流产
- 刘思邈

- 作品数:24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 子宫内膜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癌
- 伍娟娟

- 作品数:60被引量:36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 研究主题:卵巢早衰 薄型子宫内膜 不孕症 免疫性卵巢早衰 软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