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篇“ 药敏特性“的相关文章
- 鲤源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 2025年
- 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苗种死亡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药敏特性。结果显示,从患病鲤苗种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WZ2302),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两端钝圆,整体呈杆状;菌落表面光滑、颜色为浅黄色半透明;有运动性,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过氧化氢酶、吲哚试验呈阳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蔗糖、七叶苷、阿拉伯糖、甘露醇、水杨苷;16S rDNA和cpn60基因序列与豚鼠气单胞菌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和98%;回归试验攻毒组与临床病例表现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13种药物敏感;对环丙沙星、链霉素和麦迪霉素敏感性较差,对青霉素、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存在耐药性。综上,引起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鱼苗种死亡的病原菌是豚鼠气单胞菌,可选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进行防治。
- 张超吕军
- 关键词: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
- 基于光声成像的无标记类器官药敏特性表征方法和平台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声成像技术的无标记类器官药敏特性表征方法和平台,旨在通过非侵入性、无标记的成像技术,解决传统药物敏感性评估方法在类器官三维结构评估方面的不足。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量化药物对无标记类器官的影响,还能够...
- 罗晓飞单晗陈迈科陈泽宇陈翔赵爽林旗波于锡泽杨佳茹何家兴
- 中华鳖源按蚊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研究对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某中华鳖养殖基地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一株按蚊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研究。在无菌环境中解剖患病中华鳖得到肝脏、脾脏组织,匀浆后接种在LB培养基上,分离得到优势菌株EJX2021。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以鉴定菌株种类;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因子分析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其致病能力和药物敏感性特征。从患病中华鳖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EJX2021,结合其表型特征、16S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按蚊伊丽莎白菌。在人工回归感染后,该菌株对中华鳖15d的LD50为1.62×10^(8)CFU/mL,95%置信区间为(0.78—3.37)×10^(8)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肺脏、脾脏、肝脏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毒力因子分析显示该菌株包含246个潜在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15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研究证明了按蚊伊丽莎白菌是能够导致中华鳖病害的一种病原菌,为该细菌导致中华鳖病害的检测、鉴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王玉柱蒋巍巍刘文舒路晶晶唐艳强肖海红郭小泽李思明
- 关键词:药敏特性中华鳖
- 小丑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鱼类创伤弧菌病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2019年6月,天津某养殖场患病小丑鱼(Amphiprion percula)主要表现为腹部出血、肠道炎症和腹水等临床症状,并导致严重发病死亡。本研究从患病小丑鱼体内分离得到一株致病菌,命名为VA-1菌株,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测序、人工感染试验以及药敏特性等研究,结果显示VA-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半乳糖、葡萄糖、纤维二糖、麦芽糖、松二糖、果糖等的试验结果为阳性。Blast检索显示,VA-1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Vibrio vulnificus(MH244242.1)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发育树分析与Vibrio vulnificus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该菌株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氨苄、阿齐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多种药物敏感,但对四环素和万古霉素耐药。人工感染斑马鱼显示该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3×10^(5) cfu/m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鱼类有较强致病性,本研究为小丑鱼创伤弧菌病的诊治奠定了基础。
- 霍佳昕胡秀彩夏苏东吕爱军
- 关键词:小丑鱼创伤弧菌药敏试验
- 杂交鲟源鲁氏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和药敏特性分析
- 2024年
- 为鉴定重庆彭水某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从病症明显的杂交鲟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SHS.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gyrB,rpoB和cpn60基因序列进行鉴定,PCR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优势菌株PSHS为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该菌含有yhlA,yrp1,yrpA,OmpF,ampC 5种毒力基因,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8×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患病相似.药敏结果显示:菌株PSHS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6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杆菌肽等21种抗生素表现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杂交鲟肝、脾、肾、肠、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肝细胞变性空泡化和肝血窦充血扩张、肾小球萎缩且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坏死脱落及肌肉层充血表现最为明显.
- 任朝颖高宣贺蝶李杨李芳薛洋翟旭亮吕光俊朱成科
- 关键词:杂交鲟药敏特性
- 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特点及药敏特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特性以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8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分为耐药组(120例)和非耐药组(563例)。对耐药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征。结果共检出120例耐药结核,耐药率为17.6%,2组是否初次诊断肺结核、是否存在结核空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单耐药比例62.5%,耐多药比例10.8%,广泛耐药比例4.2%。基因突变分析显示,异烟肼耐药主要与KatG和inhA基因突变相关,分别占28.3%和10.0%;利福平耐药与rpoB基因突变相关,占27.5%;链霉素耐药与rpsL和rrs基因突变相关,分别占11.6%和3.4%;乙胺丁醇耐药与embB和embA基因突变相关,分别占10.0%和3.3%;OFX耐药与gyrA和gyrB基因突变相关,分别占5.0%和0.8%。突变频率最高的是KatG基因编码蛋白的第315位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突变频率为20.8%。北京基因型亚型菌株中inhA基因突变的占比显著低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P<0.05)。结论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有特定的基因突变模式,突变基因与药物敏感性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机制,为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药物选择提供了依据,对耐药结核的精准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张新园李继翰国美峰倪磊磊王桂芹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肺结核耐药性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突变
- 湖北吉富罗非鱼源Ⅰa无乳链球菌毒力分析及药敏特性
- 2023年
- 为探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致病原因,对感染的罗非鱼精准施治,本研究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患病吉富罗非鱼脑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结果显示:该菌在BHI平板上生长出光滑、圆形、白色菌落,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呈单个、成对或球形短链状,长短不一,且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经16S rRNA序列、PCR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命名为JZ-202108。分离菌株JZ-202108血清型为Ⅰa型,携带gapC、sodA、bac、bca和hly等5种毒力基因。分离菌株JZ-202108人工感染吉富罗非鱼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类似,出现神经症状和严重的内脏出血现象,并从脑组织中分离到强毒株,其LD_(50)为3.4×10^(5)CFU/尾,对吉富罗非鱼致病性较强。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分离菌株JZ-202108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氨基酸糖苷类药物耐药;乌梅、黄连、朱砂、野菊花等中药对JZ-202108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乌梅和野菊花在菌株JZ-202108感染吉富罗非鱼的体内治疗效果最佳。生产中可考虑用β-内酰胺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以及中药乌梅和野菊花等药物进行治疗。
- 杜苏兰雷连成王玲玲张付贤
-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
- 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被引量:6
- 2022年
- 为了净化水产养殖环境,减少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导致的大量死亡,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试验。2018年5月从湖北省公安县某养殖场采集到一批患病的克氏原螯虾,解剖后发现病虾的肝胰腺肿大发黄,肠道内无食物,有类似肠炎症状,从肝胰腺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经TCBS培养,得到光滑蔓延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斗笠状,菌落大小不一。显微观察发现细菌形态为棒状或弧状,长短不一,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形态单一;通过分析其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副溶血弧菌并命名为Vp-2,其与弧菌属种类同源性最高,并与菌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DQ068942.1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利福平、磺胺异恶唑、庆大霉素耐药。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Vp-2的理化特性基本与标准菌株一致。人工回感试验表明,发病克氏原螯虾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类似,解剖发现死亡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肿大发黄,肠道内有炎症现象,并从中分离到该菌。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克氏原螯虾有致病性,生产中可用氟苯尼考、四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 霍诗天焦厚琪李清兰江风顾泽茂刘学芹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生化特性药敏特性
- 2株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某养殖场患病鲟鱼和井陉县某养殖场患病鲟鱼体内分别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阳性菌,对2株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均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菌株分别进行药敏试验,获得各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发现由井陉患病鲟鱼分离获得的菌株JX-1对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磺胺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氟甲喹耐药;由平山患病鲟鱼分离获得的菌株PS-3对甲砜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敏感,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氟甲喹耐药。2菌株的药敏特性差异主要表现在JX-1对硫酸新霉素中度敏感,PS-3对硫酸新霉素高度敏感。
- 张凤贤
- 关键词:鲟鱼药敏试验
- 一株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从邯郸魏县患病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体内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菌液浓度3.0×10^(10)CFU/mL下感染锦鲤发病,对发病锦鲤进行病原菌分离、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与感染试验菌株为同一种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盐酸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甲喹、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对硫酸新霉素中度敏感。
- 张凤贤刘晓丽李全振王凤敏王圆圆蒋红艳杨蕾
- 关键词:药敏试验
相关作者
- 杨移斌

- 作品数:262被引量:44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斑点叉尾鮰 药敏特性 鉴定及药敏 水产品 嗜水气单胞菌
- 杨先乐

- 作品数:625被引量:2,675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异育银鲫 草鱼 嗜水气单胞菌 水霉病 中华绒螯蟹
- 艾晓辉

- 作品数:338被引量:1,21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斑点叉尾鮰 水产品 嗜水气单胞菌 中华鳖 药敏特性
- 曹海鹏

- 作品数:225被引量:73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噬菌蛭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 南美白对虾 药敏特性 解淀粉芽孢杆菌
- 刘永涛

- 作品数:240被引量:69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斑点叉尾鮰 水产品 嗜水气单胞菌 克氏原螯虾 药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