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3篇“ 药效学试验“的相关文章
- 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药效学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测定其抗炎作用,探索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的体外药效学。试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敏感性较低,MIC和MBC分别为31.25mg/mL、15.63mg/mL、62.5mg/mL和31.25mg/mL、31.25mg/mL、125mg/mL;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率和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6.05%和39.58%,与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体外抗菌和抗炎效果良好。
- 王留夏晴付赛赛
- 关键词:蒲公英奶牛乳房炎药效学安全性
- 板芪益肺散药效学试验
- 2023年
- 为了研究自拟中药方剂板芪益肺散的止咳、平喘、祛痰和抗炎效果,本试验选用清肺散为对照中药,采用浓氨水引咳法、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喘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法,检测了高、中、低剂量板芪益肺散[35.00、17.50、8.75 g/(kg·bw)]的药效。结果显示,板芪益肺散与清肺散的止咳作用相近(P>0.05),但2种中药方剂的止咳效果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枸橼酸喷托维林(P<0.01);板芪益肺散具有良好的平喘效果,且其高剂量组平喘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氨茶碱与清肺散(P<0.01);板芪益肺散祛痰效果极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盐酸溴己新(P<0.01),但与清肺散作用相近(P>0.05);板芪益肺散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抗炎效果极显著优于清肺散(P<0.01),但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氢化可的松(P<0.01)。结果表明,自拟方剂板芪益肺散较传统方剂清肺散具有更为良好的平喘功效,止咳、祛痰作用明显,同时还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 张艳刘雪松薛沾枚尹珺伊苏景郝敬友唐伟孙洪杰钟鹏史同瑞
- 关键词:止咳平喘祛痰抗炎
- 清解败毒颗粒镇咳、祛痰、平喘和抗炎的药效学试验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探索清解败毒颗粒的主要药效学原理,本试验对清解败毒颗粒的镇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小鼠氨水诱咳、气管段酚红排泄法和二甲苯耳肿胀法分别评价清解败毒颗粒镇咳、祛痰和抗炎的作用;采用豚鼠组胺引喘法观察其平喘作用。结果显示:镇咳试验中,清解败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咳嗽次数减少,与造模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麻杏石甘散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与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组效果基本一致(P>0.05);祛痰试验中,同造模组相比,清解败毒颗粒可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泄量(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效果高于低剂量组和麻杏石甘散组(P<0.05),但与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组无显著差异(P>0.05);平喘试验中,清解败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具有延长豚鼠引咳潜伏期的作用,效果与麻杏石甘散、氨茶碱片基本一致,但极显著高于造模组(P<0.01);抗炎试验中,清解败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肿胀抑制率分别为72.44%、49.21%、24.80%,均高于麻杏石甘散组(20.08%),其中高剂量组肿胀抑制率略高于醋酸地塞米松片组(64.96%)。结果表明清解败毒颗粒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平喘及抗炎作用。
- 景慕娴李连缺王志玲张宝元刘明孟志敏
- 关键词:镇咳祛痰平喘抗炎药效学
- 基于多指标成分和药效学试验优选芪丹益肺通窍方的提取工艺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优选芪丹益肺通窍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10种成分含量及干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工艺参数;采用大鼠过敏性鼻炎模型评价芪丹益肺通窍方水提物的疗效。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丹益肺通窍方工艺提取物可明显减轻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的鼻痒、喷嚏、流涕症状,减少鼻黏膜渗出物与炎症细胞产生,升高血清IL-10和降低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提取工艺为加5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芪丹益肺通窍方水提物在减轻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症状、改善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及降低免疫因子水平方面疗效确切,表明优选的芪丹益肺通窍方水提工艺稳定、可行,为该方后续的新制剂研究提供依据。
- 袁强华呼梅李东棋刘慧霞田理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 青蓝石膏口服液药效学试验
- 2021年
- 为探索青蓝石膏口服液的药效作用,就其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抗炎、解热等作用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方对巴氏杆菌MIC为1:64,生药含量为15.625mg/mL;MBC为1∶32,生药含量为31.25mg/mL;对二甲苯刺激导致的小鼠炎性反应有抗炎作用;高剂量组降温作用明显,可抑制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的致热作用,中、低剂量组使大鼠体温升高时间减慢,升温幅度减小。综上表明,青蓝石膏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抗炎、解热等作用,对应于禽巴氏杆菌病的症候群,为禽巴氏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药效学数据。
- 韩卢生李焕荣王玉民
- 关键词:药效学作用抗炎解热
- 葛芩止痢颗粒药效学试验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探究葛芩止痢颗粒的抗菌、抗炎、止泻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葛芩止痢颗粒对猪源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构建大肠埃希菌的腹腔感染模型,观测葛芩止痢颗粒对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构建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检测葛芩止痢颗粒的抗炎作用;构建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检测葛芩止痢颗粒的止泻作用。结果显示:葛芩止痢颗粒对3种常见猪病原菌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大肠埃希菌MIC=14.37 mg/mL,猪霍乱沙门菌MIC=28.7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14.37 mg/mL;对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其对小鼠的保护效率略弱于硫酸多黏菌素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分别(8.62±2.18)mg、34.79%,(7.48±1.93)mg、43.42%,(6.50±2.20)mg、50.83%;对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也表现出明显的止泻作用,高、中剂量组的止痢效果与盐酸小檗碱的效果基本一致且均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的效果要弱于盐酸小檗碱的止痢效果,但其止痢效果仍然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表明葛芩止痢颗粒具有明显的体外、体内抗菌作用及体内抗炎、止泻作用。
- 陈鹏举陈鹏举邢广旭焦文强邢广旭陈文成张钧杰郭腾达张光辉
- 关键词:药效学抗菌作用抗炎作用止泻作用
- 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试验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评价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采用蛋白胨制成发热模型研究七清败毒散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水肿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作为试验用菌,采用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七清败毒散对这3种常见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七清败毒散能够显著抑制蛋白胨所致家兔体温升高,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对常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七清败毒散的解热、抗炎、抑菌作用良好。
- 王飞王军侯会霞王雅倩边小利王虹雅陈胡羚李引乾
- 关键词:药效学抗炎作用体外抑菌作用
- 基于腹泻模型药效学试验的白术饮片等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药效学试验对白术不同等级饮片进行质量评价,为传统白术饮片等级划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传统分级方法,结合饮片颜色、大小、厚度、气味等外观性状,将白术生品饮片分为三个等级,采用番泻叶"苦寒泻下"法,建立小鼠腹泻病理模型,研究白术不同等级饮片对小鼠腹泻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不同等级给药组对小鼠肠推进率、体质量、脾脏指数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白术不同等级饮片对小鼠腹泻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一级饮片对小鼠腹泻模型的改善作用优于二级、三级饮片(P<0.05),且二级、三级饮片的药效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将二级、三级饮片合并为一个等级。结论:基于小鼠腹泻模型进行白术生品饮片的等级研究,方法可行,结果为饮片等级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杜洪志郑英陈志琳王建科张敏刘亚琴李玮
- 关键词:腹泻模型药效学试验
- 组分中药CXWS药效学试验及指纹图谱研究
- 组分中药CXWS是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经过组方配伍筛选研究、提取工艺研究和制剂工艺研究而制成的组分中药新药。本方由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延胡索和甘草六味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组成,用于治疗气滞型胃脘...
- 齐美欣
- 关键词:组分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提取物药效学试验
- 中药复方对雏鸭感染沙门氏菌药效学试验被引量:1
- 2018年
- 研究以白头翁为主药的复方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人工感染沙门氏菌雏鸭的治疗效果。体外抑菌试验中,复方制剂4的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17.6 mm,最低抑菌浓度为166.7 mg/mL,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说明沙门氏菌对制剂高度敏感;体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保护率可以达到80%,与头孢噻呋组接近,体质量增加890 g,与阴性对照组基本一致。攻毒后,雏鸡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降低、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给予中药治疗后9-12 d,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说明以白头翁为君药的复方制剂4对雏鸭沙门氏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张林吉任士飞孙朋
- 关键词:复方制剂体外抑菌试验最低抑菌浓度
相关作者
- 徐云根

- 作品数:339被引量:38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化学领域 抑制剂 药物组合物 药物 衍生物
- 李家明

- 作品数:215被引量:5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抗血小板聚集 化学领域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川芎嗪 药效学试验
- 何广卫

- 作品数:112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化学领域 药效学 药效学试验 药物组合物 医药领域
- 朴香兰

- 作品数:83被引量:4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绞股蓝 植物化学 药效学试验 化学成分 柱色谱
- 何祥久

- 作品数:60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波谱学 抗炎 体外抗炎 药效学试验 抗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