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7篇“ 荧光动力学“的相关文章
一种全自动智能化、多功能的高阶非线性荧光动力学测试方法及装置
一种全自动智能化、多功能的高阶非线性荧光动力学测试方法及装置,涉及非线性光学和纳米光子学领域。搭建由激发光生成模块、自动功率调节模块、激发光调制模块、样品扫描模块、数据采集分析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组成的光学测试装置,在入射...
梁亮亮刘畅郑磊李志恒
铝处理对油茶花期光合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025年
以八年生“湘林210”油茶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铝溶液的方法,研究了铝胁迫对油茶花期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探究不同浓度铝处理对油茶花期光合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铝溶液对油茶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但能调节光合有效辐射(PAR)吸收能力。0.05 mol·L^(-1)铝处理在12:10时PAR显著高于对照,0.10 mol·L^(-1)铝处理在多个时间点均有较高的PAR,说明适当浓度的铝处理能够增强PAR吸收,提升光合作用效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t)日变化显示,0.15 mol·L^(-1)铝处理在多个时间点NPQt值最高,说明铝处理还能够通过增强光保护机制,提升油茶对高强度光照的适应性。光合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Φ2)在0.15 mol·L^(-1)铝处理中整体最高,进一步证实了铝处理有提高油茶光能利用效率的作用。综上,油茶可以通过调节光合荧光参数逐渐适应铝胁迫环境,保护自身免受光合系统的不利影响。
张孟可卢海燕范亚琼谢鹏
关键词:油茶铝胁迫
荧光动力学法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测量中初始荧光准确获取
2024年
针对目前初始荧光检测技术集中在特征吸收波长领域,非特征吸收波长检测灵敏度低,难以准确反映藻类捕光色素能量吸收效率的问题,提出了荧光动力学法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测量中的初始荧光准确获取技术。利用OJIP荧光动力学技术测量原理调控电子受体氧化还原状态,获得最佳激发条件,利用积分放大技术对多波段初始荧光进行高灵敏检测。测量结果表明:初始荧光能够准确反映藻类色素的实际吸收情况,铜绿微囊藻在569 nm出现藻红蛋白(PE)吸收峰,在620 nm出现藻蓝蛋白(PC)主要吸收峰,4种淡水绿藻均在439 nm出现Chl a吸收峰,在474 nm出现Car吸收峰;5种受试藻种的荧光产率F_(PSII)与初始荧光相似度均在0.996以上,表明初始荧光能够用于反映光系统Ⅱ(PSII)吸收,且测量准确性较高。
董鸣殷高方殷高方王翔赵南京马明俊梁天泓马明俊徐敏胡翔黄朋
关键词:海洋光学荧光动力学高灵敏
链霉素驱动微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响应研究
2024年
为了探究微藻对链霉素的敏感性,通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分析蓝藻-拟柱孢藻(Raphidiopsis raciborskii)和绿藻-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对链霉素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链霉素对拟柱孢藻和四尾栅藻的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DI0/RC)、单位光面积吸收的能量(ABS/CS0)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拟柱孢藻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0/RC)起抑制作用,且链霉素能够明显降低拟柱孢藻的光合驱动力.利用质量浓度为0.05~1.0 mg/L和1.0~20.0 mg/L的链霉素分别培养拟柱孢藻和四尾栅藻,其比生长率分别是对照组(0.00 mg/L)的0.74~0.25和1.19~0.51倍.拟柱孢藻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随链霉素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链霉素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四尾栅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链霉素质量浓度响应敏感度低.因此,本研究认为蓝藻对链霉素的敏感性比绿藻显著,主要原因是拟柱孢藻和四尾栅藻的能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何书晗张洪波欧阳添施军琼吴忠兴
关键词:链霉素光合机构四尾栅藻
外源CO和H_(2)S对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_(2)S)调控作物幼苗抗盐能力的机理,为缓解盐渍土中NaCl对作物的胁迫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以加工番茄品系KT-7为试验材料,采用无土栽培方法进行CO和H_(2)S叶面喷施试验。CO供体为氯化血红素溶液(hemin 15μmol/L),H_(2)S供体为硫氢化钠溶液(NaHS,50μmol/L),并因处理需要使用了H_(2)S清除剂次牛磺酸溶液(HT,100μmol/L)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溶液(ZnPPⅨ,25μmol/L)。试验共设6个处理,除对照根部浇灌营养液,叶面喷施清水外(CK_(0)),其余5个处理均根部浇灌200 mmol/L NaCl溶液,叶面分别喷施清水(CK_(1))、CO、H_(2)S、CO+HT、H_(2)S+ZnPPⅨ。幼苗长至四叶一心时,连续6天进行NaCl浇灌和叶面喷施处理,然后测定幼苗形态学指标,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光合参数,用Imaging-PAM荧光成像系统测定叶绿素荧光系数,植物效率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结果]胁迫6天后,加工番茄幼苗的各项形态学参数、净光合速率(P_(n))、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系统Ⅱ(PSⅡ)性能指标[PI_(ABS)和PI_((CSM))]显著下降,OJIP曲线产生形变,并出现K点。CO和H_(2)S处理均有效提高了加工番茄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PSⅡ的综合性能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效率;提升了OJIP曲线中的J点、I点、P点,降低了ΔK,从而缓解了OJIP曲线的形变;CO处理的P_(n)、表观CO^(2)利用率(CUEapp)、Y(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分别较CK_(1)上升了75.63%、100%、60.00%和57.72%,H_(2)S处理分别上升了65.95%、100%、55.00%和52.68%,CO和H_(2)S处理均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和热耗散的比例,减少了PSⅡ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的损伤。CO+HT处理缓解NaCl胁迫的效果和CO处理相似,而H_(2)S+ZnPPⅨ处理则不能缓解NaCl胁迫,其光合色素含量、P_(n)、F_(v)/F_(m)、Y(Ⅱ)、qL、ETR、PI_(ABS)和PI_((CSM))较H_(2)S处理显著下降,热耗散比率则较H_(2)S
骆霞滕元旭崔辉梅
关键词:硫化氢加工番茄NACL胁迫叶绿素荧光
沟播对中轻度盐碱地小麦土壤养分、叶片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适用于中轻度盐碱地条件的小麦播种方式,以‘青麦6号’为实验品种,比较传统平播(CK)、双行沟播(T_(1))和三行沟播(T_(2))3种种植方法,研究沟播对‘青麦6号’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沟播方式显著提高了同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在叶片荧光动力学参数方面,所有处理的小麦旗叶的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呈现增长趋势,而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则呈下降趋势,其中T_(2)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小。籽粒灌浆数学模型表明,T_(2)处理在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天数上优于其他处理;在产量构成要素方面,沟播处理的公顷穗数与平播处理差异显著,而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差异不显著。与CK处理相比,T_(1)处理增产7.53%,T_(2)增产12.06%。综上所述,沟播是一种适合盐碱地小麦种植的方法,尤其是三行沟播(T_(2))是较优的种植模式。
薛远赛彭科研陈希彦李秋芹张艳邹士国朱静行韩伟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养分冬小麦荧光动力学参数
基于藻类荧光动力学的水体放射性核素快速监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放射性核素进入水环境所导致的水体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是当今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此问题,将蛋白核小球藻作为受试生物,以三种典型放射性核素锶(^(90)Sr)、铯(^(137)Cs)和钴(^(60)Co)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及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_(v)/F_(m),Fv是可变荧光,Fm是最大荧光)和光合性能参数(PIABS)对^(90)Sr、^(137)Cs和^(60)Co三种放射性核素在180 min短期胁迫下的响应规律与特性,从而明确了藻类荧光动力学技术应用于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现场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此外,通过F_(v)/F_(m)与PIABS对三种放射性核素响应性能的对比,进一步优选出可用于放射性核素毒性灵敏检测的最佳光合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暴露180 min以内,^(90)Sr、^(137)Cs和^(60)Co三种放射性核素均会破坏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系统,引起OJIP曲线的显著变化,表明微藻荧光动力学方法能够用于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的快速检测;F_(v)/F_(m)和PI_(ABS)对三种放射性核素的响应均具有活度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表明基于微藻荧光动力学方法所获取的F_(v)/F_(m)和PI_(ABS)均可作为毒性响应参数用于放射性核素毒性的检测和评估;根据基于F_(v)/F_(m)和PI_(ABS)所获取的三种放射性核素的20%效应浓度(EC_(20))和50%效应浓度(EC_(50))对比可知,PI_(ABS)相较于F_(v)/F_(m)对放射性核素毒性具有更灵敏的响应特性,因此PI_(ABS)是基于藻类荧光动力学技术实现水体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的最佳毒性响应参数。本研究为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
谭小璇甘婷婷周蓉卉殷高方赵南京赵南京盛若愚叶紫琪张瑞琦黄旭昀
关键词:荧光动力学放射性核素微藻毒性检测
基于激发响应交叉弛豫的可控上转换荧光动力学研究
李依璇
间作对安吉白茶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探讨薄壳山核桃与茶间作后安吉白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差异,为构建薄壳山核桃和安吉白茶高效复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薄壳山核桃与安吉白茶间作分别以乔木树冠下(T1)、树冠缘(T2)、树冠外(T3)和纯安吉白茶园(T0)等4个测定点,测定10年生安吉白茶茶树新芽数、新稍生长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等生长指标,结合茶树速生期(7-9月)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指标,分析探讨林茶间作不同光照条件下安吉白茶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林茶间作茶树的新芽数、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纯茶园,其中乔木冠缘茶树生长指标较优;间作茶园茶树的百芽鲜(干)质量显著高于纯茶园,单位面积茶树新芽鲜质量以冠缘、冠外显著高于冠下和纯茶园,茶树新芽干质量为冠缘处最高,其次为冠外,冠下与纯茶园较低;(2)通过各测定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曲线分析,7-8月高温强光下薄壳山核桃冠缘处茶树的荧光信号强度较强,8月纯茶园茶树的荧光点位显著低于间作茶树,9月各测定点茶树荧光曲线重合度较高。薄壳山核桃冠缘、冠外茶树相对可变荧光差异曲线(ΔV_(t))波动较小,冠下茶树荧光的J相在7月快速下降但在9月却陡然升高,表明此时茶树叶片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受阻,电子传递的能量配额减少。(3)间作茶园中茶树S_(m)、N、φP_(o)均高于纯茶园茶树,7-8月高温强光时期,纯茶园的茶树M o升高受到了光抑制,林茶间作茶树吸收(ABS/CS_(m))、捕获(TR_(o)/CS_(m))、传递(ET o/CS_(m))的能量均高于纯茶园,纯茶园茶树反应中心量子效率(ABS/RC)和热耗散(DI_(o)/CS_(m))显著升高,致使PSⅡ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异常。薄壳山核桃冠缘附近茶树的光合能力(PI_(abs))较高。表明林茶间作冠缘下散射光有利于安吉白茶生长和光合同化作用,冠外次之,冠下和纯茶园较差。强光对安吉白茶产生
窦全琴朱树林田梦阳季艳红
关键词:安吉白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薄壳山核桃
高温胁迫下香榧雄苗和雌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胁迫下香榧雄苗和雌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用2年生榧树原生苗作为砧木,分别采收香榧雌苗和雄苗幼枝作为穗条接穗,嫁接成活生长2年后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嫁接雌苗与嫁接雄苗分别放在温度为25℃、30...
金松恒季永亮

相关作者

赵南京
作品数:299被引量:99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光谱学 三维荧光光谱 重金属 水体
刘建国
作品数:1,030被引量:3,340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气溶胶 激光雷达 FTIR
匡廷云
作品数:382被引量:3,505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光合作用 PS 类囊体膜 叶绿体 叶绿素
殷高方
作品数:176被引量:34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 浮游植物 叶绿素荧光 水体
刘文清
作品数:1,363被引量:4,305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主题:光谱学 激光雷达 差分吸收光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气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