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篇“ 茵陈五苓散“的相关文章
-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茵陈五苓散中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 2025年
- 目的建立茵陈五苓散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波长切换HPLC法建立茵陈五苓散指纹图谱,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肉桂酸、桂皮醛7个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PLS-DA,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结果24批样品茵陈五苓散指纹图谱标定20个共有峰,共指认出7个成分,24批样品与对照图谱相似度为0.966~0.994;归属性分析表明,色谱峰1、2、3归属于茵陈和泽泻,峰4(新绿原酸)、峰5、峰6、峰7(绿原酸)、峰8、峰9、峰10、峰11、峰12、峰13、峰14(异绿原酸B)、峰15(异绿原酸A)、峰16(异绿原酸C)、峰19为茵陈特征峰,峰17(肉桂酸)、峰18(桂皮醛)、峰20为桂枝特征峰。主成分分析将24批样品分为4类,PLS-DA确定异绿原酸B、新绿原酸等11个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茵陈五苓散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赵丽娟魏滟蕴郭亮徐晓艳潘新波
- 关键词:茵陈五苓散指纹图谱桂皮醛化学模式识别
- 基于FXR/SHP/PEPCK和FXR/ApoCⅡ通路探讨茵陈五苓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
- 2025年
- 目的:基于法尼醇X受体(FXR)/微小异源二聚体(SH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FXR/载脂蛋白CⅡ(ApoCⅡ)通路探讨茵陈五苓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饮食建立M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五苓散高剂量组、茵陈五苓散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并选取同批次未进行造模处理的大鼠作为空白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和0.9%氯化钠溶液干预4周。灌胃期间每周定时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FBG);生化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ELISA法检测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RT-qPCR法检测肝脏FXR、SHP、PEPCK、ApoCⅡ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陈五苓散高剂量组、茵陈五苓散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体重、肝重和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FBG、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G、TC、LDL-C、AST、ALT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升高(P<0.01);肝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FXR、SHP、ApoCⅡmRNA表达增加(P<0.01),PEPCK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茵陈五苓散能够改善MAFLD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和肝脏组织病理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FXR/SHP/PEPCK和FXR/ApoCⅡ通路有关。
- 石丹丹艾碧琛李木兰张毅刘杰
- 关键词:茵陈五苓散法尼醇X受体通路
- 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7例T2DM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二甲双胍组(A组)、茵陈五苓散加减组(B组)及二甲双胍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组(C组)各9例。治疗28 d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并分别采集其治疗前后的粪便样本,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粪便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3组菌群丰度。结果:治疗后,3组FBG水平均降低(P<0.05),且3组间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升高(P<0.05),B组、C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降低(P>0.05),且A组高于B组、C组(P<0.05)。治疗后,A组瘤胃球菌(科水平)、梭菌目(目水平)、梭菌纲(纲水平)、普氏栖粪杆菌(种水平)丰度均降低(P>0.05),B组及C组上述菌群丰度均升高(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减能降低FBG,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有益菌的菌群丰度并保护胃肠道。
- 李思韵蔡宏桂张珏李清吴雯静魏爱生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茵陈五苓散空腹血糖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 茵陈五苓散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肝炎黄疸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茵陈五苓散联合苦黄注射液在急性肝炎黄疸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目的选取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肝炎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茵陈五苓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症状严重程度、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胀等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6%)高于对照组(8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8,P<0.05)。结论在急性肝炎黄疸的治疗中,茵陈五苓散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
- 秦耀辉张晓艳
- 关键词:茵陈五苓散苦黄注射液急性肝炎黄疸
- 防己黄芪汤合茵陈五苓散联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的疗效评价
- 2024年
- 目的:分析防己黄芪汤合茵陈五苓散联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防己黄芪汤合茵陈五苓散)和对照组(利尿剂),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24h尿量、腹围、腹水深度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接受防己黄芪汤合茵陈五苓散联合利尿剂的有效率高,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腹水深度。
- 宁远英
- 关键词:防己黄芪汤茵陈五苓散利尿剂肝硬化腹水
- 茵陈五苓散对湿重于热型阻塞性黄疸胆道术后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对胆道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术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胰外科诊断为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共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胆道术后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苓散方(颗粒剂),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胆道术后治疗5 d、7 d,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术前1 d增加(均P<0.05),CD4^(+)CD25^(+)Treg细胞较术前1 d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 d、7 d两组组间比较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内、组间CD8^(+)T淋巴细胞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5 d、7 d,IL-10、TGF-β_(1)浓度降低(均P<0.05)。结论:胆道术后早期联合茵陈五苓散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 韩树旺尚海涛张德林郝成飞刘军舰
-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茵陈五苓散T淋巴细胞亚群
- 茵陈五苓散对脾虚湿盛型T2DM患者血糖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茵陈五苓散对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肥胖相关指标、肠道菌群菌种数量水平、中医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影响,观察茵陈五苓散对脾虚湿盛型...
- 蔡宏桂
- 关键词:茵陈五苓散脾虚湿盛肠道菌群血糖
- 栀子大黄汤合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4年
- 分析采取栀子大黄汤合茵陈五苓散治疗的方式对于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炎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0名患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被选取,他们都是在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之间住院,且入组患者都通过肝超声、CT等检查证实,通过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栀子大黄汤、茵陈五苓散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治疗组的中医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组在酒精肝的疗效、中医症候的疗效和肝功能的治疗效果都要好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上的差别。结论 栀子大黄汤和茵陈五苓散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病人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杨东银
- 关键词:栀子大黄汤茵陈五苓散湿热蕴脾酒精性肝炎
- 茵陈五苓散加减退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及对症状改善、肝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加减退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及对症状改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黄疸型肝炎患者64例进行观察,纳入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茵陈五苓散加减退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肝功能指标更优(P<0.05)。结论:针对黄疸型肝炎患者实施茵陈五苓散加减退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指标。
- 任红梅
- 关键词:茵陈五苓散黄疸型肝炎症状肝功能
- 茵陈五苓散对高淀粉日粮下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肝脏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欧阳雪梅
相关作者
- 王东生

- 作品数:124被引量:86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茵陈五苓散 血液流变学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
- 魏爱生

- 作品数:171被引量:1,56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 刘天

- 作品数:49被引量:183H指数:9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2型糖尿病 茵陈五苓散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李若梦

- 作品数:16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研究主题:茵陈五苓散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异构前列腺素 阿尔茨海默病 扶正祛邪
- 陈方平

- 作品数:327被引量:999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血小板无力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 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