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9 篇“ 茵栀黄颗粒 “的相关文章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茵 栀 黄 颗粒 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 疸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 :比较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茵 栀 黄 颗粒 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 疸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儿黄 疸患儿88例。全部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候积分、经皮胆红素水平、皮肤黄 染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黄 染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茵 栀 黄 颗粒 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 疸效果更优,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促进皮肤黄 染消退,促进患儿肝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张明镜 孟庆凯 张盈盈关键词:酪酸梭菌活菌散 茵栀黄颗粒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茵 栀 黄 颗粒 结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临床研究2024年 目的研究茵 栀 黄 颗粒 结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总计142例(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将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71例,入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采取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各组患儿数据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中医症候积分(面目皮肤发黄 、不欲吮乳、唇干、小便深黄 、大便白如陶土等)变化、黄 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7.18%vs88.73%),P<0.05;治疗前,各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结合胆红素(Bound bilirubin,DBil)等胆红素指标、中医症候积分(面目皮肤发黄 、不欲吮乳、唇干、小便深黄 、大便白如陶土等)、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CD^(+)_(4)/CD^(+)_(8)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TBil、IBil、DBil、中医症候积分(面目皮肤发黄 、不欲吮乳、唇干、小便深黄 、大便白如陶土等)等指标均下降,CD^(+)_(4)、CD^(+)_(4)/CD^(+)_(8)均上升,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Bil、IBil、DBil、中医症候积分(面目皮肤发黄 、不欲吮乳、唇干、小便深黄 、大便白如陶土等)等指标低于对照组,CD^(+)_(4)、CD^(+)_(4)/CD^(+)_(8)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儿黄 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各项时间均更短,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茵 栀 黄 颗粒 结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临床效果显著,患儿症状改善,恢复快,患儿免疫功能改善,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王向平 张泽佳 陈占芳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茵栀黄颗粒 酪酸梭菌活菌散 胆红素 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复方甘草酸二铵治疗黄 疸型肝炎疗效及肝功指标、TBIL、ALT的变化2024年 目的分析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复方甘草酸二铵治疗黄 疸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庆市立医院怀宁院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黄 疸型肝炎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复方甘草酸二铵治疗,试验组联合使用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患者各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指标明显减小,试验组患者各指标小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持续增高,试验组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复方甘草酸二铵治疗黄 疸型肝炎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刘小平 胡建 伍丽芳 董金华关键词:黄疸型肝炎 茵栀黄颗粒 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 疸的临床效果2024年 探讨新生儿黄 疸联合采用蓝光与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我院2023年全年接收的80例符合特定标准的新生儿黄 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则联合采用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前后分别对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胆红素含量相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的发生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茵 栀 黄 颗粒 与蓝光治疗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黄 疸的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 疸的迅速消退,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相对较低。因此,这一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与实施。 白丽杉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颗粒 蓝光治疗 血清胆红素 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小培菲康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 疸的临床有效性2024年 探究新生儿黄 疸行茵 栀 黄 颗粒 +小培菲康+蓝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新生儿黄 疸患儿为样本,入选患儿有68例,双色球法分组,有比照组、综合组,均有34例,比照组行蓝光+小培菲康治疗,综合组辅以茵 栀 黄 颗粒 ,患儿在2022年3月-2023年12月入选,检测胆红素指标以及肝功指标,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测定TCB、DBIL以及各患儿的TBIL并实施比较,综合组、比照组未构成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测定TCB、DBIL以及各患儿的TBIL并实施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其中综合组低于比照组,构成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测定AST以及各患儿的ALT并实施比较,综合组、比照组未构成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测定AST以及各患儿的ALT并实施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其中综合组低于比照组,构成明显差异,P<0.05。综合组在有效率方面的结果为100.00%,比照组在有效率方面的结果为85.29%,即综合组高于比照组,构成客观差异,P<0.05。不良反应在综合组有11.76%的发生率,在比照组有5.88%的发生率,未构成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以蓝光、小培菲康为基础辅以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可增强疗效,使胆红素指标迅速下降,可降低患儿肝功受损程度,且能防控不良反应,使黄 疸患儿得到安全治疗。 顾佳佳关键词:茵栀黄颗粒 蓝光照射 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 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在新生儿黄 疸中应用效果观察2024年 目的:以新生儿黄 疸患儿为例,分析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黄 疸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加用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治疗;比对两组效果。结果:治疗效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 疸中,予以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胆红素水平,安全性高,推荐。 汪兆云关键词:茵栀黄颗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新生儿 黄疸 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3610例黄 疸患者的真实世界临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2024年 目的对真实世界进行定向数据挖掘,针对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黄 疸的临床方案特征进行分析,探索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黄 疸的联合用药方案。方法从真实世界15家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提取3610例使用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黄 疸患者的个人、住院及用药情况,标准化数据后以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式得出临床中使用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黄 疸的联合用药方案;结果3610例患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45~65岁占比最多(1242例,占34.40%),均为男性多于女性。联合用药情况:茵 栀 黄 颗粒 主要联用西药胸腺肽、地塞米松、甘草酸、苯巴比妥、奥美拉唑、中药柴胡注射液、感冒清热颗粒 、苦黄 注射液、康复新液、结核丸,用药类别为西药抗菌药、肝胆疾病治疗药、免疫促进药,中药解表剂、清热剂、扶正剂。常见一般性黄 疸治疗用药方案:茵 栀 黄 颗粒 +苦黄 注射液+甘草酸;茵 栀 黄 颗粒 +甘草酸+胸腺肽+苦黄 注射液;抗结核药物相关肝损害所致黄 疸协同治疗用药方案:茵 栀 黄 颗粒 +结核丸+康复新液+乙胺丁醇;茵 栀 黄 颗粒 +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康复新液;常见的用药类别联合方案:茵 栀 黄 颗粒 +清热剂+肝、胆疾病治疗药;茵 栀 黄 颗粒 +肝、胆疾病治疗药+免疫促进药+抗菌药+清热剂;茵 栀 黄 颗粒 +解表剂+清热剂+抗菌药;茵 栀 黄 颗粒 +扶正剂+解表剂+清热剂+抗菌药。结论治疗一般性黄 疸,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案为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苦黄 注射液+甘草酸和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苦黄 注射液+甘草酸+胸腺肽;对于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黄 疸,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结核丸+康复新液+乙胺丁醇和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康复新液。 熊文娟 杨恺瑞 张成 庄严 谢雁鸣关键词:茵栀黄颗粒 黄疸 联合用药 HIS 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酒精性肝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茵 栀 黄 颗粒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肋痛胀满、痞块结坚、乏力纳呆、舌红苔黄 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流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前列腺素E_(2)、CXC趋化因子配体1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欧洲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满意度测定量表(EORTCQLQ-C30)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00%比8.00%,P>0.05)。结论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 栀 黄 颗粒 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肝功能、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张会玲 张文静 梁友云 裴士会 姚志山关键词:酒精性肝病 茵栀黄颗粒 中医证候 肝功能 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 疸的临床疗效观察2024年 目的探讨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蓝光照射对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 疸的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 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观察组在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茵 栀 黄 颗粒 ,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血清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BIL、IBIL水平、血清TBA、γ-GT、AK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蓝光照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黄 疸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江慧婷 李杰 丁忠莲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颗粒 蓝光照射 胆红素 蓝光照射同步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小儿黄 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观察蓝光照射同步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小儿黄 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190名儿童黄 疸儿童作为对照组,每组95名。对照组给予茵 栀 黄 颗粒 +枯草杆菌双联活菌组,研究组采用双联活菌-茵 栀 黄 颗粒 +双联活菌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痊愈率和总的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 TBiL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3,5,7 d较对照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在黄 疸消失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在副作用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蓝光照射同步茵 栀 黄 颗粒 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小儿黄 疸,能显著提高治愈率与总疗效率,加快TBiL的降低速度,缩短疗程时间,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次旦卓嘎关键词:小儿黄疸 蓝光照射 茵栀黄颗粒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相关作者
谢雁鸣 作品数:1,401 被引量:10,108 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医院信息系统 联合用药 安全性 META分析 中药 张国强 作品数:55 被引量:99 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胆汁淤积 雌激素诱导 异烟肼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茵栀黄颗粒 魏玉辉 作品数:213 被引量:752 H指数:1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药动学 胆汁淤积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玉泉丸 盐酸二甲双胍 周燕 作品数:50 被引量:179 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药动学 MRP2 肾排泄 高尿酸血症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张慧娟 作品数:26 被引量:83 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黄疸 三联活菌 茵栀黄颗粒 毛细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