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篇“ 苗种生长“的相关文章
养殖密度对三倍体虹鳟苗种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4年
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苗种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0.17 g,体长2.93 cm的同批次开口苗种16800尾,试验设置200、400、600、800、1000、1200尾6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M1组、M2组、M3组、M4组、M5组、M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2个月,其间记录幼苗体长(cm)、体重(g)及成活率。结果显示,M3组的肥满系数及成活率数值最高,与其他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试验末体重、体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M2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性能表现最佳的为M1组,但M1组的成活率仅为93.2%,与M3组成活率98.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1℃~13℃的养殖条件下,三倍体虹鳟稚鱼的最佳养殖密度为M3组(6667尾/m~3),其生长性能及存活率表现较佳。
牛建功张涛蔡林钢李春雨余洋刘鸿胡江伟米乃瓦尔·木依提杨博文
关键词:养殖密度
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苗种生长性能的影响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日益发展,众多新型绿色养殖模式应运而生,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便是其中之一。该模式是地面上设置圆形养殖桶并耦联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将吃食性鱼类集中圈养于养殖桶内的一种集约化高效养殖方式。本论文以异育...
谷潇
关键词:苗种培育养殖密度
鲈鲤苗种培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研究鲈鲤(Percocypris pingi)苗种生长特性,开发鲈鲤育苗技术,采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开展了10日龄至110日龄鲈鲤苗种培育试验。经过100 d的培育,鲈鲤鱼苗体质量从(46.45±4.03)mg增加到(2600.09±105.18)mg,平均体长从(16.22±0.46)mm增长到(50.78±2.97)mm,平均成活率为82.00%;体质量变异系数在4.05%~24.80%,体长变异系数在2.49%~7.32%,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体质量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变异系数整体变化较为平缓,在整个培育阶段,鲈鲤种群生长离散呈现从加剧到减弱的变化规律;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在(0.91±0.49)%/d~(7.75±2.18)%/d,体长特定生长率在(0.47±0.29)%/d~(1.94±1.46)%/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大于体长特定生长率;在水温16.8~23.0℃条件下,鲈鲤生长状况良好,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当水温高于23.0℃之后,特定生长率呈降低趋势,表明16.8~23.0℃是鲈鲤鱼苗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09±0.10)~(2.85±0.18)g/cm^3,肥满度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x)和体质量(y)的拟合方程为y=0.0015x^3.7566(R^2=0.9806),b值为3.7566;全长(y)和体长(x)的拟合方程为y=1.223x-0.5055(R^2=0.9908)。试验结果表明,鲈鲤苗种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及自然水温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16.8~23.0℃是鲈鲤苗种的适宜生长水温。
张建明姚金忠姜伟郭文涛
关键词:苗种培育
一种大型藻类促网箱刺参苗种生长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藻类促网箱刺参苗种生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型藻类的投放:在池塘平均水温高于16℃时,挑选生长旺盛、颜色健康的菊花江蓠,剔除杂藻,按200‑800 g/m<Sup>2</Sup>的密度投入3m...
刘义豪周全利刘相全郭治诚相智巍曹体宏李斌
文献传递
添加碳源对福瑞鲤2号苗种生长及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研究生物絮团对福瑞鲤2号苗种生长及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法,设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组以甜菜糖蜜为碳源,每周添加一次。各组放养鱼类品种、数量、规格完全相同。试验历时60 d,每7 d测量一次鱼类生长指标,试验一周后每周监测一次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每天监测一次。结果表明,试验组鱼类成活率、出池个体平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碳源添加一周后,氨氮低于对照组,三周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亚硝酸盐自添加碳源后,试验组一直低于对照组,前三周无显著差异(P>0.05),三周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系数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碳源能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促进养殖鱼类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刘艳辉高春山刘铁钢杨炳坤祖岫杰
关键词:碳源苗种水质
小龙虾苗种生长差异化及分级育种方案被引量:1
2021年
小龙虾苗种生长差异化问题是每个养殖户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不单单是养殖技术的问题,还有小龙虾本身生物习性方面的缺陷。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小龙虾苗种产量迈向新高度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育苗现状分析了引起小龙虾苗种差异化的原因及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虾苗分级管理的解决建议,以期为提高小龙虾苗种产量及养殖效益起到借鉴作用。
袁晓泉
关键词:小龙虾苗种差异化
不同标记方法对黑鲷苗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该试验主要目的是探究体内体外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于不同规格的黑鲷苗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剪鳍法和体内PIT标记法,对大(平均体质量69.00 g)、小(平均体质量41.29 g)两种不同规格的黑鲷进行标记。分析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于黑鲷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为期25 d的试验中,在相同的生存条件下,大规格黑鲷体外标记组、体内标记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6.67%、83.33%、93.33%,生长率分别为3.32%、15.82%、11.23%;小规格黑鲷体外标记组、体内标记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100.00%、96.67%,生长率分别为10.64%、22.31%、11.44%,从试验结果判断,体内标记(PIT标记)优于体外标记(剪鳍),在一定范围内,规格小反而更适宜进行标记。该试验结果为黑鲷的标志放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波孙瑞健肖李霞汤晓建丁尧尧黄加澎张志勇张志伟
关键词:黑鲷生长率存活率
池塘养殖密度对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生长、成活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以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为试验对象,在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8 000尾/667 m^2(B1)、10 000尾/667 m^2(B2)、12 000尾/667 m^2(B3)、15 000尾/667 m^2(B4)的4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50 d的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鱼种培育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B3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B1和B2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3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饲料系数B3组显著低于B1、B2组。试验期间,苗种成活率为66.4%~74.7%,4个密度组中B4组的成活率最低,与其他3个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养殖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B3组>B4组>B2组>B1组,B3组产量最高。B4组支出成本显著高于B3组,导致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的降低。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为(1.05±0.02) g的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苗种放苗密度以12 000尾/667 m2为宜。该结果可为池塘养殖条件下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在生产实际中科学设置放养密度,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王明华姜虎成秦钦钟立强张世勇陈校辉王江
关键词:养殖密度养殖经济效益
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及其苗种生长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苗种生长特性及发育规律,为其苗种培育积累基础资料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流水单养培育模式,在水温15.9~24.2℃、养殖密度200尾/m3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将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至130日龄,期间每隔10d随机抽样10尾苗种进行全长、体长和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测量,并分析齐口裂腹鱼苗种生长特性。【结果】从10~130日龄,齐口裂腹鱼苗种的平均体质量从35.38±2.73mg/尾增长到2001.92±33.84mg/尾,增幅为5558.34%,对应的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1.55%~7.70%;平均体长从13.18±0.29mm/尾增长到50.20±1.96mm/尾,增幅为280.88%,对应的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1.31%~6.87%;平均成活率为71.0%。齐口裂腹鱼苗种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92±0.29)%/d^(6.71±0.48)%/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47±0.25)%/d^(1.88±0.83)%/d,除120和130日龄外,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高于体长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23±0.06~3.22±0.15,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齐口裂腹鱼苗种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049x3.4473(R2=0.9689,P<0.01),b为3.4473,即呈异速生长;在水温17.0~23.0℃的范围内,齐口裂腹鱼苗种生长状况良好,体质量和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在该水温区间范围内相对较高。在齐口裂腹鱼苗种的整个生长阶段,其种群生长离散呈加剧—减弱—加剧的变化规律。【结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17.0~23.0℃是齐口裂腹鱼苗种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在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日龄阶段的生长特性,控制适宜养殖条件,分阶段优化投喂策略,以促进齐口裂腹鱼苗种的快速生长
张建明姜华田甜姜伟
关键词: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肥满度水温
钦州大蚝天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生长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对钦州大蚝天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进行生长比较试验,定期分别测量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显示,2种大蚝苗种生长状态良好,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变化均呈上涨趋势,且均较试验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 05);大蚝人工苗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天然苗种(P<0. 05),表明人工苗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海域,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蚝人工繁育技术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可为当地发展大蚝产业遇到的苗种生长缓慢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及方法。
钟方杰严雪瑜覃波忠
关键词:人工育苗养殖技术

相关作者

刘新富
作品数:158被引量:55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菱鲆 鱼类 条斑星鲽 卵子 工厂化养殖
黄滨
作品数:207被引量:67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网箱 养殖 工厂化 海珍品 深水网箱
孟振
作品数:124被引量:22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菱鲆 鱼类 盐生杜氏藻 雌核发育 工厂化养殖
张家松
作品数:166被引量:67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对虾 水产养殖 循环水养殖系统 对虾养殖
刘滨
作品数:143被引量:40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菱鲆 鱼类 工厂化 工厂化养殖 雌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