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03篇“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相关文章
浙江省2018年和2020年自报有性行为女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及行为特征比较
2025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8年和2020年自报有性行为的女大学生(女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及行为特征的差异,为高校女生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8年10-11月和2020年11-12月在浙江省11个城市13所高校女生中各开展1次横断面调查,纳入自报最近1年有性行为的女生为研究对象,两次调查样本量估计数分别为5265人和9466人。分析两次调查的研究对象相关特征变化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和2020年分别调查高校女生17354人和20675人,自报最近1年有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56%(1139/17354)和4.19%(866/206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2018年,2020年女生最近1年接受学校开展的艾滋病专题讲座或健康教育课(aOR=1.57,95%CI:1.29~1.91)、接受学校开展的HIV检测宣传教育(aOR=2.59,95%CI:2.13~3.14)、接受学校开展的HIV感染风险自我评估(aOR=2.97,95%CI:2.43~3.65)、使用安全套自我效能非常有信心(aOR=2.00,95%CI:1.66~2.41)、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VCT)(aOR=1.81,95%CI:1.41~2.87)、自评有HIV感染风险(aOR=2.44,95%CI:1.32~4.54)、最近1年发生临时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aOR=3.35,95%CI:1.66~6.77)的比例较高。结论相比于2018年,2020年浙江省高校女生的自报有性行为的比例略低,接受艾滋病专题讲座或健康教育课、自评有HIV感染风险的比例、接受艾滋病VCT、使用安全套自我效能非常有信心、发生临时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
陈卫永陈玲娟周欣周欣姜婷婷姜婷婷王憓
关键词:信念女大学生
2021年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通过对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0至1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4所高校(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独立学院、专科)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大学生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等,通过SPSS 24.0软件分析影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分析了8 719份调查问卷,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者占44.1%,不知晓占55.9%。将是否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分组与多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T=4.696,P<0.001)、性别(χ~2=12.807,P<0.001)、学校类型(χ~2=107.207,P<0.001)、年级(χ~2=57.171,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χ~2=4.897,P=0.027)、感染艾滋病风险非常低或比较低的最主要原因(χ~2=25.681,P<0.001)、接受艾滋病相关教育的学段(χ~2=27.6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有效问卷参与者中有过性行为的占比为10.9%,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的占49.8%,不知晓的占50.2%;有固定性伴占79.1%,其最近1年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比为45.5%;从未使用占8.6%;有临时性伴的占30.5%,其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的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比为56.4%;从未使用占20.2%;有过商业性行为的大学生仅占18.2%,其中男男同性恋及双性恋占11.0%,其最近1年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安全套使用情况占52.6%。对953名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月均生活费水平(χ~2=17.761,P<0.001)、性取向(χ~2=37.896,P<0.001)、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程度(χ~2=24.910,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差,特别是对基础常识类问�
胡彦范吉祥李雪静王琳璐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
安徽省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HIV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和HIV感染情况,为开展男性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4—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芜湖市、铜陵市、合肥市和阜阳市的建筑工人、企业工人和商贸经营者3类职业男性流动人口,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行为等资料,实验室检测艾滋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毒(HCV)抗体。分析不同职业男性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特征及HIV、梅毒和HCV抗体检出情况。结果调查1616人,年龄为(40.63±12.32)岁,其中建筑工人1016人,占62.87%;企业工人253人,占15.66%;商贸经营者347人,占21.47%。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9.54%,商贸经营者、建筑工人和企业工人知晓率分别为98.33%、88.29%和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年与配偶/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和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7.15%(91/1273)、64.00%(16/25)和50.00%(8/16)。建筑工人、企业工人和商贸经营者最近1年与配偶/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54%、11.63%和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HIV、梅毒和HCV抗体阳性各1、1和3例。结论安徽省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可能存在HIV感染风险。
戴色莺沈月兰刘爱文张进吴家兵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性行为
1186名高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2024年
目的 了解成都市金牛区高一新生艾滋病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学校防控艾滋病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9月对成都市金牛区4所中学高一新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纳入学生1 186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2.29%,普通高中艾滋病知晓率低于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χ^(2)=16.650、14.268,P<0.01);“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吗?”知晓率最高(97.55%),“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男男同性性行为吗?”知晓率最低(61.47%);1.43%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41.18%。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占96.37%,最早接受有关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学校以小学(57.83%)和初中(39.11%)为主,专题讲座(63.15%)和学校课程(59.11%)是学生主要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认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占99.16%、“认为开展性教育对预防艾滋病有作用”的占98.96%。结论 成都市金牛区高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国家要求,不同类型学校均有学生发生过人类免疫缺陷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易感高危性行为,需针对性加强学校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
孙敏张星何勤英罗叶熊洋晋婷婷李从伟
关键词:高一新生艾滋病知识行为知晓率健康教育
艾滋病相关知识宣讲下对医学院校学生知晓情况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宣讲下对医学院校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石家庄市某医学院2019级医学专业新生1 127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禁毒防艾宣讲,记录宣讲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相关行为的正答率,及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艾滋病知识宣讲后,2019级新生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情况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87,P=0.005)。“血液、血制品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答率,宣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419)。性别、家庭环境、中学时期所学文理科、是否参加过相关宣教对护理、临床、口腔和中医系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23,P=0.003)。与宣讲前相比,宣讲后“艾滋病离大学生很遥远吗、通过外表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结婚/就业/入学等权益受法律保护吗”的正答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7,P<0.001)。与宣讲前相比,宣讲后“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持赞同态度的比率由54.92%提高到6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70,P=0.049)。结论 艾滋病知识宣讲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徐书方刘立秋张玉清王永祥张伟
关键词:艾滋病
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大理市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s)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知晓率的年度变化趋势,为女性性工作者人群艾滋病的防治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于横断面调查的研究...
冯鑫龙
关键词:艾滋病女性性工作者知晓率
在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研究
2023年
研究并统计在校学生艾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方法 于某地区某学校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在校就读学生中选出1000名,开展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活动,对比在性别、知识获取渠道、AIDS行为态度以及年级方面AIDS知晓率分布情况。结果 1000名在校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年级58.33%,高年级88.75%;男学生55.00%,女学生45.00%,知识获取渠道网络40.00%,学校教育25.00%,杂志35.00%;愿意同AIDS人同处一室者知晓率84.91%,愿意同AIDS人共餐、拥抱、握手知晓率74.42%,主动关心并帮助AIDS人92.70%,不赞成婚前性行为83.33%,主动咨询或检测AIDS62.71%,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校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男性、行为态度好、高年级学生略高,多来源于网络渠道获取知识,可加强学校教育,提高疾认知水平。
李尊艳
关键词:艾滋病在校学生网络
某高校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比较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某高校听障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为今后开展听障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2月整群抽取某高校聋人工学院听障学生237人和电气学院普通学生797人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听障学生艾滋病知识合格率为64.60%,低于普通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合格率(8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01);对于高危行为后,听障学生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需求(94.60%)高于普通大学生(8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1);39.24%听障学生能接受大学时期发生性行为比普通学生60.35%低(χ^(2)=32.97,P<0.001);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前3位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73.42%)、同学朋友(50.21%)和学校老师(29.96%)。结论听障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度低于普通学生,对高危行为后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需求较普通学生更积极,对大学时期发生性行为的接受度低于普通学生。建议根据听障学生身体及心理特征加强听障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
董耀武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听障学生知识
芜湖市不同家庭成长环境对MSM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与HIV感染状况等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不同家庭成长环境对MSM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为当地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的MSM问卷,增加不同家庭成长环境等问题,对招募到的707名MSM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行为、家庭成长环境等资料,并采集血液开展HIV检测。结果707名调查对象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婚姻状况异常的有72人(10.18%),生活状况异常的有82人(11.60%);其艾滋病知识全部答对率为72.98%(516/707);近6个月发生肛交的有591人(83.59%),发生异性性行为的有159人(22.49%);对其采集5 mL血液开展了HIV检测,阳性率为12.87%(91/707)。近6个月发生肛交的MSM中每次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1.59%(364/591),最近1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为80.37%(475/591);发生男男商业性性行为的占9.64%(57/5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汇总显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婚姻状况异常的MSM相对于其他状况的其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相对较差(OR=0.502,95%CI:0.299~0.843),近1年接受HIV检测服务的更多(OR=2.464,95%CI:1.233~4.922),更易感染HIV(OR=1.936,95%CI:1.044~3.588);成长过程中生活状况异常的MSM相对于其他状况的其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的更少(OR=0.533,95%CI:0.333~0.852),更易感染HIV(OR=1.947,95%CI:1.083~3.501)。结论在异常家庭环境成长的MSM更易感染HIV,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差,较少接受同伴教育服务,应根据其相关特征有针对性开展该人群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工作。
芮蓓方艳姣豆正东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者
青海省1020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及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现状,探讨高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性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3所综合类高校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年级进行分层,共随机整群抽取30个班级的全体学生。结果:共调查1 020名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73%(599/1 020),16.27%(166/1 020)的学生表示赞同婚前性行为,14.12%(144/1 020)的学生表示发生过性行为,其中76.39%(110/144)的学生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时采取了安全措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18岁(OR=3.868,95%CI=1.324~11.298)是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女性(OR=0.572,95%CI=0.377~0.868)、回族(OR=0.355,95%CI=0.144~0.874)、对婚前性行为持不赞成(OR=0.056,95%CI=0.032~0.099)和中立态度(OR=0.383,95%CI=0.244~0.602),是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青海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性安全健康教育,宣传科学安全的避孕措施,倡导安全性行为。
牛菊红程海萍赵垚吴锦杭赵志军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性行为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陈世海
作品数:44被引量:23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接触者 知识 性传播疾病 警察
王华东
作品数:90被引量:371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知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影响因素 死亡率
杨林胜
作品数:90被引量:554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研究主题:艾滋病 老年人 知识 抑郁 社区老年人
计国平
作品数:156被引量:852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研究主题:艾滋病 健康教育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儿童
朱建靖
作品数:25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接触者 性传播疾病 安全套 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