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0篇“ 艺术类课程“的相关文章
“跨界理念”教育下影像艺术类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本科高校的实证研究
2025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趋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满意度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对改善学习体验至关重要。本文以影像艺术类课程的“跨界理念”教育为背景,基于“嵌套论”和期望理论重点考察社会联结、共同目标对学习满意度的作用机制,并检验社会信任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旨在为教育者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跨界教学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提供建议。
黄琳谢履羽徐俊东
关键词:学习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TBL教学法的艺术类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究
2025年
TBL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体系,在任务驱动中提升思维能力,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借助小组协作教师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创作过程更加开放、多元。而教师的教学模式则围绕任务设计、阶段性提升、跨界融合与多维评估展开,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索艺术表达。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基于TBL教学法的艺术类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
杨帆
关键词:TBL教学法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
新时代高校影视艺术类课程的美育教育探索与创新研究
2025年
高校影视艺术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的教育格局中占据关键地位。本文以视听语言、影视声音概论、中外电影史、电视栏目制作四门课程为例,剖析当前高校影视艺术类课程美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的创新探索,本文提出强化新时代高校影视艺术类课程美育教育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力及综合素质。
王帅
关键词:影视艺术美育教育课程创新
构建“岗—校—专”三环融合的高职艺术类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2025年
经过4年实践研究,发现高职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思政育人目标及岗位职业精神的系统性建设存在不足,导致“岗位、学校、专业”之间协同受阻。为此,以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总结了围绕协同育人目标、提升师资能力、融合课内外活动、统一评价标准的四维经验,构建了科学的“岗位、学校、专业”三环融合的思政教育体系,强化了整体性和协同性,为高职艺术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刘堃
关键词:岗位
中职学校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研究——以天津市西青区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25年
张朋李潇雨
红色音乐融入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中形成的独特音乐形式,亦是中华民族由生死危亡到扭转僵局、焕发生机的珍贵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丰富素材资源库、提升目标达成度、凸显专业特色化和增强育人效能感。在具体的内容组构中,应深入发掘能够厚植爱国情怀、引发情感共鸣、强化审美教育、提升价值认同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化塑造不断完善内容体系。从实践路径的设计出发,通过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拓展多元化建设渠道、加强数字化技术支持以及开展专题化教研活动,促使红色音乐在融入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进程时,能够更加符合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不断提升融入准度与深度,助力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冯菲姜小平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艺术类课程
基于OBE理念的师范院校艺术类课程设计与评估体系
2024年
师范院校艺术类课程不仅是提升师范生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及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其具备艺术教育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文章旨在将OBE理念融入师范院校艺术类课程设计与评估体系,通过深入探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改革等维度,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师范院校艺术类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以切实提升师范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卢泓予
关键词:艺术课程课程设计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纾解之策
2024年
随着我国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幼儿园师资培养由注重实践、技能转向关注理论、学术。这一转型,使得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设置未能有效平衡,导致人才产出成效不显著、艺术技能式微。艺术类课程肇始之初就以“技术”的样态入场,其“艺术”属性弱化并呈现“工具论”取向。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急需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幼儿园教师,而当前艺术类课程所体现的上述特征使其困境凸显。具体体现为:艺术类课程实施未观照艺术素养培育,艺术类课程设置未观照专业能力培养,艺术类课程内容未观照幼儿园实践需求。为此,提出以下纾解措施:在通识课程中增加美育模块以培养师范生的艺术素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技能实践学时以培养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在课程内容中融合教学理论以培养师范生的实践理性。
郭敏郭敏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课程建设
“1+2+3”艺术类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展示设计方向课程为例被引量:3
2024年
文章指出,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下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艺术类课程,构建“1+2+3”艺术类课程思政特色育人模式,即一体系、二融合、三实践的培养路径—以“艺术+思政”特色育人课程一个体系,融合“美育+德育”两条主线,基于系列专题项目关联课程教学内容,联通课内、课外、社会三个层面实践平台协同实施教学,形成专业教育、美育和德育的三重培养,可以为提升“德艺相融、立德树人”课程育人效果及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验总结与借鉴。
万如意
关键词:艺术课程育人模式教学实践
数字赋能背景下高职艺术类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以三维角色动画制作为例
2024年
本文以三维角色动画制作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在数字赋能背景下高职艺术类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提出了通过构建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新生态的路径,组建“三师协同”教学团队,并重构“思政 专业”双主线教学设计,实现数字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优化职业教育的品质,推动其内涵式深化发展。本文为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也为动漫设计专业在数字技术与课程思政融合应用方面提供了具体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数字技术

相关作者

张新吾
作品数:19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校本课程 田径比赛 高中生 体育艺术类 艺术类课程
冯晓辉
作品数:75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课程 健美操 思政 高校 竞技健美操
梁青
作品数:39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体育部
研究主题:大学生 高中生 青少年 体育艺术类 校本课程
范魁元
作品数:22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学校章程 现代学校制度 基础教育阶段 科学发展观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贺春华
作品数:8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研究主题:艺术教育 普通高校 艺术类课程 艺术类 艺术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