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55篇“ 艺术类大学生“的相关文章
- 吉林省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2025年
- 艺术类大学生肩负着文化创新和文艺创造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着新时代青年文化使命的落实。对吉林省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情况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升;较大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评价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校风和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持正面评价,但仍有一成左右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加强吉林省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建强思政队伍,提高教学能力,明确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向;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特点,融合艺术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理论学习兴趣;要拓展实践基地,创新艺术实践,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 孙强华孟鹏涛
-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卷调查艺术人才培养
-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探微——基于辅导员工作案例
- 2025年
- 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高校应关注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面向贵阳学院艺术生展开调研,分析艺术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成因,并通过实际工作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专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共性管理与个性教育结合等有效措施。
- 冯洁
-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个性教育
- 艺术类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以对云南省某艺术类高校的调查为例
- 2025年
- 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云南省某艺术类高校75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大学生就业焦虑问卷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品质、完美主义和就业焦虑之间呈两两相关;完美主义和积极心理品质均可以正向预测就业焦虑;积极心理品质在完美主义和就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22.50%。完美主义与积极心理品质都会对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焦虑产生影响,而且完美主义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就业焦虑,还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影响就业焦虑。建议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正视完美主义,挖掘艺术学科的优势,调整个体就业期望,降低心理预期,完善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减轻学生过度择业焦虑感。
- 刘照辛玮李亚楠
-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完美主义就业焦虑积极心理品质中介作用
- 网络软引导模型在应用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 2025年
-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挑战,即网络引力的“围猎”和学生自我心理抵触的“固守”。创新建立网络软引导模型,并通过引导实验来分析其在应用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积极利用网络引力、正视学生抵触心理,可以让网络软引导模型有效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外阻力,提供一种应用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引导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认真学习思想政治内容,增强他们对维护思想政治安全、坚持思想政治斗争的真切理解与自发认同。
- 聂钰石刘语涵
-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
- 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究
- 2025年
-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践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学生的扩招,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数量逐渐增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因材施教,找到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和参考。
- 吴文杰
-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五育并举”视域下推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以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 2025年
-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加强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彰显高校教育力度,亦能够充分起到立德树人教育作用。对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思想建设对其本身的思想引领和学习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艺术院校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化,缺乏党史学习自觉及对社会时政的关注,导致创作出来的作品容易脱离时代。为解决艺术专业学生日常思政学习少、创作主题性不强和社会实践实效性弱等问题,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三位一体”推进团学工作品牌建设,以“理论+实践”“思政+艺术”“课堂+课外”相结合的思路开展活动,为学生思想建设提供了途径和方式。
- 王永艳胡广才
- 关键词:党史学习主题创作社会实践
- 地方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路径探索
- 2024年
- 在就业的大潮中,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毕业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业具有专业性、时代性、广泛性的特点。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特点、艺术类人才市场饱和等特点,地方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则尤为显著。因此,各方需要抓紧时机积极行动,且需要全社会、政府、高校、家庭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作为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从而实现地方院校艺术类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
- 郭娟
- 关键词:地方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
- 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探究
- 2024年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艺术类大学生热爱文化艺术生活,善于创作并传播文化作品。艺术手段在挖掘文化意蕴、彰显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探索并培育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信,创造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指出艺术类大学生具有艺术专业知识丰富但文化素养欠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但理想信念不坚定、艺术创作能力强但对主流文化关注度不高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及困境,发现培育过程中存在对传统文化信心不够、对革命文化认知不足、文化自信培育受外来文化冲击、新媒体平台消解文化自信、艺术类大学生党员发挥引领作用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更好培育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进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提升对主流文化的关注和认同;正确认识、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文化素养;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和创新作用。
- 沈蓓蓓
-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信
- 以美育优化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
- 2024年
- 美育作为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法,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责任。高校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本文立足当前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美育浸润、艺术实践和将职业规划与美育融合的对策建议,为促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优化发展,全面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育人机制提供实践路径。
- 王艺
- 关键词:美育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现状与挑战
- 2024年
- 采用量化为主的研究方法,以艺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测量法、访谈法开展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旨在揭示艺术类大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及教学启示。目前,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整体处于较低的初中水平,未能达到大学要求,且专业类别、教学策略和语言因素对其影响显著;其语用能力培养存在水平偏低、目标与内容单一、实践不足、评价体系薄弱、语言环境有限及个体差异未被关注等问题。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语用教学需从目标、内容、实践、评价和环境五方面优化,明确目标,融入语用实践,强化情境模拟活动,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改善语言环境,关注个体需求,以全面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为跨文化交流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 马颖
-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相关作者
- 于佳鑫

- 作品数:24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类大学生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
- 沐牧

- 作品数:42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高校 艺术类大学生 文化产业 艺术
- 冯菊

- 作品数:18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类大学生 艺术类 高校 基层党组织 抛物型方程
- 张继玉

- 作品数:35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视野 职业价值观 艺术生 艺术类大学生
- 任月

- 作品数:18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艺术类大学生 艺术类 艺术类学生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