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05篇“ 致用“的相关文章
- “节物致用”思想下的中国古代节约型服饰探析
- 2025年
- “节物致用”作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观念之一,从中衍生出的各类节约型制衣手法对中国古代服饰结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历史节约型服饰制衣工艺及方法的实例进行分析、整理、归类,探究古代节约型服饰的设计思路、制衣工艺、适用阶级及社会需求,阐释“节物致用”造物思想在古代服饰的设计及应用中的具体设计表现。研究认为:“节物致用”造物思想的应用和延续不仅符合普通百姓的生存需求和道德需求,也是上层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和政治寄托,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提倡的道德风尚和设计智慧,是中国传统服饰设计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贾琦刘冰涵
- 关键词:造物思想
- 读以致用:研究生学术阅读中致用思维的迷失与回归
- 2025年
- 认为研究生学术阅读中致用思维至少由读以创知、读写一致以及读贵有法三部分构成。研究生学术阅读应以知识生产为己任,以论文写作为载体,以知出知入为方法。指出研究生学术阅读中致用思维迷失的主要表现:单纯采撷与引用的快餐式学术阅读、为了阅读而阅读的盲目性学术阅读与仅获取零散结论的碎片化学术阅读。提出三条研究生学术阅读中致用思维的回归路径:以前提反思为手段,增强学术阅读的批判性;以问题展开为视线,确保学术阅读的聚焦性;以脉络梳理为基石,把握学术阅读的贯通性。
- 童宏亮郑志辉
- 关键词:学术阅读研究生教育
- 查新致用:融合学术前沿的高中历史跨学科学习——以《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为例
- 2025年
-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搜集利用敦煌学发展史及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涵分析,认识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并以此探讨查新的内涵、意义及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思辨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 何德营
- 关键词:高中历史跨学科学习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新经世致用论——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四大家为中心
- 2025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一种新经世致用论。这种新经世致用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原则为指导,是对传统经世致用论批判与继承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史学求真与致用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实践理性精神,而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则为马克思主义史家新经世致用论提供了历史解释的视域。马克思主义史家虽然认为革命性是以科学性为基础的,但往往为了革命性而忽视科学性。故史学要真正做到经世致用,必须以尊重史学科学性为前提。
- 徐国利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家革命性
- 食物本草致用与养生
- 本书拈取常用食物本草百余味,通过大量的古今医籍、药典、史书、诗词文化、现代营养学等视角观察,以药话的文体形式,将每一味本草的形态特点、功效应用、营养效用、文化典故以及个人的临床实践和认知,融合在每一个章节中,既彰显了这些...
- 于俊生
- 试论吕振羽与蒋廷黻史学致用观之异同
- 2025年
- 基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和蒋廷黻在史学研究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两人都强调史学的学以致用,提倡史学为现实和政治服务。但因学习背景、工作经历以及所服务的政党不同,两人在史学研究之服务现实的内容与对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和差异,前者是为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服务的,而后者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是为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服务的。
- 曾维君罗祥龙罗玉龙
- 关键词:蒋廷黻学以致用
- 徐旭生治学道路和学术研究的“致用”特征
- 2025年
- 徐旭生早年受明末清初王船山等人学术思想的影响,目睹西方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以及西方学者在中国考察时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等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学术研究要为民族和国家服务的“学术致用”理念。他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既学习和积累了考古学知识,又加强了对西方学者掠夺中国文物资源的深入了解。他在北平研究院主持陕西考古发掘目的是寻找考古材料编修国史,而编修国史可以激发抗战时期民众需要的民族自信心。他在抗战期间研究传说时代的历史和中西文化,也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密切相关。相较于民国时期以史学“求真”为主导的研究风气,徐旭生的学术研究始终充满着“致用”的特点。
- 刘江
- 关键词:古史研究中西文化比较
- 学“遗”致用——传统非遗智慧振兴发展模式的研究
- 2025年
- 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促进非遗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与民族、国家紧密联系的概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介绍传统非遗的传承发展现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使传统非遗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振兴。
- 郭超琼岳冰纪一汀姬雅晴殷显娟谭浩然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 从“经世致用”到“精神标高”:宋代士大夫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解码
- 2025年
- 宋代士大夫群体在儒学复兴与民族危机交织的特殊历史场域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家国情怀体系。这种情怀既非简单的政治效忠,亦非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书院教育、诗词创作、社会治理等多维实践,将个体生命价值与国家命运深度绑定的文化自觉。该文以“知识生产—价值形塑—实践转化”为分析框架,通过考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谱系、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文化认同、文天祥《正气歌》的生死抉择等典型案例,揭示宋代士大夫家国情怀的三重生成机制:道统重建中的价值锚定、文明碰撞中的身份觉醒、日常生活里的精神物化。研究发现,这种情怀建构模式对当代文化认同培育具有重要启示——在全球化语境下,需通过激活传统精神符号、重构文化叙事逻辑、创新价值传递载体,实现家国情怀从历史记忆向现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 刘振刚肖尚任
- 关键词:宋代士大夫家国情怀文化基因儒学复兴
- 激扬求是之心,引发致用之理——周光召先生口述《科学》杂志百年风雨
- 2025年
- 2005年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出版博物馆(筹)在整理馆藏史料时发现了几十件中国科学社的旧档,遂联合存有中国科学社档案的上海档案馆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开启了“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合作了反映中国科学社发展历程的8集纪录片《火种》。本采访即基于纪录片制作之需,在《科学》杂志编辑部的帮助下,于2006年10月28日在上海市湖南路262号湖南别墅内完成的。2025年是《科学》诞生110周年,整理多年前的采访场记,谨此悼念前辈周光召先生,并致敬奠基中国现代科学的先驱们。
- 周光召(口述)林丽成(采访/整理)
- 关键词:中国科学社上海电视台
相关作者
- 毛致用

- 作品数:1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 研究主题:农业 党性锻炼 村级组织建设 涣散 为政清廉
- 刘致用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初筛 病案室 血清白蛋白 候诊时间 核糖霉素
- 王致用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
- 研究主题:炽热 财务管理 财会 寻常 管理咨询业务
- 毛致用

-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研究主题:果树 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工程 沼气
- 李致用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研究主题:操作系统 安全数据库 安全操作系统 数据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