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3篇“ 自然键轨道理论“的相关文章
2,7′-(乙烯基)-二-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密度泛函和自然轨道理论计算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7′-(乙烯基)-二-8-羟基喹啉(2,7′-Ethq2)及其3种金属M(M=Zn,Mg,Be)有机配合物M(2,7′-Ethq2)2的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并用ZINDO和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同时,利用自然轨道理论(NBO)对分子内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谱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和能,改变中心金属原子对配合物吸收光谱性质影响不大。和2,7′-Ethq2相比,M(2,7′-Ethq2)2的吸收光谱产生明显红移。2,7′-Ethq2及其M(2,7′-Ethq2)2分子内存在较强的氢,氢与环上的碳原子形成五元环,分子内氢的存在使分子的稳定性增加。
李志锋吕玲玲袁妮康敬万
关键词:8-羟基喹啉衍生物自然键轨道理论含时密度泛函
H_2C=S…HCl氢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密度泛函及自然轨道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H_2C=S…HCl氢复合物势能面上的唯一稳定构型,频率分析表明复合物中H—Cl伸缩振动频率发生显著的红移,红移值为378.3cm?1,与实验值362.3cm^(-1)吻合.经MP2/6-311++G^(**)水平计算的含BSSE校正的相互作用能为-13.59kJ·mol^(-1).自然轨道理论(NBO)分析表明,引起H—Cl变长的因素包括3种电荷转移:(1)n_1(S)(sp^(0.31))→σ*(H-Cl);(2)n_2(S)(sp^(40.46))→σ*(H-Cl);(3)σ(H-Cl)→RY*(3)(S)(sp^(3.22)d^(9.32)),其中n2(S)→σ*(H-Cl)的转移占主要作用,总的结果是σ*(H-Cl)的自然布居数增加了50.23me.NBO程序中自然共振理论(NRT)对复合物的序分析表明H—Cl被削弱,与红外光谱频率计算分析和电荷转移的结论一致.同时还计算并讨论了H_2C=O…HCl氢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袁焜吕玲玲王云普刘艳芝
关键词:氢键复合物自然键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
核壳型量子点(ME)_(4)@(ME)_(28)(M=Cd/Zn,E=Se/S)核壳间相互作用研究
2021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自然轨道理论结合的方法对核壳型量子点团簇(ME)_(4)@(ME)_(28)(M=Cd/Zn,E=Se/S)的几何结构、范德华体积、分子轨道和核层与壳层间的轨道占据进行模拟,分析不同核壳团簇结构中核与壳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核层金属原子与壳层非金属间距离大于核层非金属原子与壳层金属原子间距离,相同壳层时,Zn-Se/S长小于Cd/Zn-Se长,孤立的核和壳体积之和大于相应核壳构型的体积;核壳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壳层非金属原子Se的sp杂化轨道和核层金属原子Cd/Zn的s、p及少量的d轨道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一方面,核内原子和壳上的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化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核与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边界,表明核、壳构型有差异,核壳构型中的核与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二者相互影响.
王新琴赵岩张正荣郭中华马云云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自然键轨道理论
硝基肉桂酸的振动光谱和分子性质研究
肉桂酸是一种天然产物,在食品添加剂、香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肉桂酸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癌、抗氧化等药物活性。硝基肉桂酸是肉桂酸衍生物的一种。对硝基肉桂酸能抑制一些特定生物酶,例如:制备一种脲酶...
朱海波
关键词:拉曼光谱静电势自然键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
N-烷基乙二胺-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型质子化离子液体的分子间氢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研究选用密度泛函理论中M06-2X及6-311G(d,p)基组,对由N-烷基乙二胺阳离子[HAlkyl]+(hexyl,octyl、2-ethylhexyl及EtHex)与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TFSA]-形成的[HHex][TFSA]、[HOct][TFSA]及[HEtHex][TFSA]型质子化离子液体(Protic ionic liquids,PILs)的分子间氢相互作用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几何优化和分子振动频率分析得到其5种较稳定构型[HAlkyl][TFSA]S1~S5,结果表明:该类PILs的基组重叠误差(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BSSE)校正后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ΔE int BSSE在-88.8^-108.9 kcal/mol范围内;由于阴阳离子间形成了较强的N—H…N或N—H…O型氢,[HAlkyl]+阳离子中参与氢的N—H长延长,红外谱图显示N—H伸缩振动发生了红移,且红移值显著。通过自然轨道理论分析可知,其稳定化能主要来源于阴离子[TFSA]-中N、O原子的孤对电子与阳离子[HAlkyl]+中N—H反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LP(N/O)→σ*(N—H)。采用分子中原子理论计算二阶微扰能E(2)值、电子密度ρc值及拉普拉斯值2ρc的结果表明,[HAlkyl]+中碳链的长短、支链的引入对[HAlkyl][TFSA]分子间氢作用的强弱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在伯胺质子化构型(S1~S3)中形成的氢相互作用比仲胺质子化构型(S4、S5)较强。
张欣辰徐宇花儿
关键词:自然键轨道理论
三类分子梭性能及运动机理的理论研究
本文主要使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三类分子梭体系的结构、性能、机械运动机理进行了研究。  第一,在碱金属阳离子作用下,大环型离子缺电子环番(CBPQT4+)可以在1,5—二氧亚萘基残基[18]冠醚-6衍生物即线性分子1和1,4—...
梁忠帅
关键词:非共价相互作用密度泛函理论自然键轨道理论
氨基酸侧链与氧化鸟嘌呤碱基对体系的氢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分别在气相和水溶液中对氨基酸侧链与氧化鸟嘌呤碱基对(8-oxo-G∶C)形成的三体复合物的氢能、几何结构、电荷分布及二阶稳定化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液的存在削弱了复合物中的氢强度,电荷分布变化明显,水溶液中形成氢位点的电荷变化量约为气相中的10倍,而几何结构变化不明显、对于酶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需在水溶液中进行.水溶液对带电三体复合物中8-oxo-G∶C与氨基酸侧链间的氢有较大影响,能平均减小了69.23 k J/mol,不带电复合物仅减小了3.60k J/mol.水溶液中三体复合物中8-oxo-G∶C间的氢受侧链的影响不大,且与侧链带电与否无关,带电复合物和不带电复合物的氢强度分别减小了24.57和30.05 k J/mol,且二阶稳定化能越大,其对应的氢长越短.
韩冰玉李月刘翠
关键词:自然键轨道理论量子化学方法
离子液体的结构及吸收气体小分子的理论研究
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离子液体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蒸汽压低,不仅使其可以作为绿色溶剂,而且在小分子气体分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不同极性的溶剂及离子液体阴离子的碱性强弱对离子液体结构...
黄佳瑶
关键词:离子液体密度泛函理论自然键轨道理论
锂取代乙烯酮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从头算被引量:1
2015年
在MP2/6-311++G**水平上,研究了5种复合物的几何结构型和成特征,对能量、自然轨道和分子中的原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锂取代3位置时,锂的电子性质突出,体系的偶极矩增加,锂的离子性质增强,通过体系共轭作用,增加了端基氧的电负性,氧的电负性质增强使得氧的给电子能力增强;当锂取代1和2位置时,锂与双形成π-Li或者锂与氧形成六元环结构.光谱分析表明:锂取代3位置时,红外光谱发生红移;当锂取代1和2位置时,由于锂的离子性很强,光谱发生蓝移.
何青林刘思齐王艳红于健康
关键词:自然键轨道理论量子化学
罗丹明123荧光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引量:5
2015年
研究了罗丹明123(RDM123)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的荧光反应,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稀H2SO4溶液中,罗丹明123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黄色荧光缔合物,激发波长为500 nm,发射波长为538 nm。通过含时密度泛函计算结果得:罗丹明123化合物激发波长主要是π→π*电子跃迁产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OSO3Na)、十二烷基硫酸钠(DSO4Na)浓度分别在0-56和0-115μg/m L范围与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576和0.0843μg/m L,方法用于环境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冯泳兰刘梦琴曾荣英唐文清蒋伍玖邝代治唐斯萍庾江喜李俊华
关键词:罗丹明12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荧光光度法自然键轨道理论

相关作者

袁焜
作品数:43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自然键轨道理论 氢键 分子间 氢键复合物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刘艳芝
作品数:70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自然键轨道理论 氢键 蒙脱土 氢键复合物 分子间
朱元成
作品数:122被引量:180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秸秆 稀土 PH电位法 自然键轨道理论 配合物
李志锋
作品数:103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秸秆 聚羧酸减水剂 缓凝型 多元共聚 自来水净化
吕玲玲
作品数:116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秸秆 聚羧酸减水剂 减水剂 缓凝型 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