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8篇“ 自然妊娠“的相关文章
自然妊娠、辅助生殖妊娠自然流产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
2025年
目的:染色体异常是发生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的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分析SA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并比较不同的妊娠方式和不同的流产次数对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SA患者共1345例。根据妊娠方式分2组:自然妊娠组(S组,n=1242)、辅助生殖妊娠组(ART组,n=103)。按流产次数将S组的1242例患者进一步分为自然妊娠偶发性流产组(S-1组,n=780)、自然妊娠复发性流产组(S-2组,n=462),将ART组的103例患者进一步分为辅助生殖妊娠偶发性流产组(ART-1组,n=68)、辅助生殖妊娠复发性流产组(ART-2组,n=35)。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对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S-1组和S-2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6.79%(443/780)和52.38%(242/462),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36%(34/780)和7.36%(34/462),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然妊娠SA病例中,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多,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流产≥4次组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流产1次、2次组(均P<0.05);流产1、2、3、≥4次组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46%、5.65%、5.88%、4.3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s,pCNVs)+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likely 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s,LP-CNVs)的发生率在流产次数1~3次组中逐渐升高,且1次组与2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1组和ART-2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7.06%(32/68)和37.14%(13/35),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94%(2/68)和11.43%(4/3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1与ART-1组、S-2与ART-2组之间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染色体结构异常发
江旭姚迪沈晔郭凌岑陶荷花赵馨杨岚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自然妊娠
不同保守治疗后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及介入治疗后自然妊娠情况调查分析
2025年
目的:调查分析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不同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度及介入治疗后自然妊娠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介入治疗组(n=68),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宫颈注射组(n=54),单次宫颈注射甲氨蝶呤;对比两组输卵管通畅度、自然妊娠情况等。结果:介入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比宫颈注射组高,通而不畅率、阻塞率均比宫颈注射组的低(P<0.05)。介入治疗组治疗1周后的包块直径小于宫颈注射组,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宫颈注射组(P<0.05)。介入治疗组治疗3、7、14 d时血β-HCG水平低于宫颈注射组(P<0.05)。持续对患者随访1年,与宫颈注射组相比,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更高,未受孕占比更低(P<0.05);两组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宫颈注射甲氨蝶呤相比,采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输卵管通畅度作用更明显,且患者治疗后1年的自然妊娠率更高。
冯素红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宫颈注射介入治疗输卵管通畅度
自然妊娠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子宫腺肌病患者母儿结局对比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母儿结局。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且有妊娠结局的15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方式分为自然妊娠组与IVF-ET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51例患者中自然妊娠组90例,IVF-ET组61例,两组间难免流产(14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vs.9.8%,P=0.844);余137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均为活产,其中自然妊娠组82例,IVF-ET组55例。IVF-ET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30.9%vs.15.9%,P=0.037),且孕期因先兆流产或者先兆早产接受住院保胎治疗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25.5%vs.9.8%,P=0.014)。IVF-ET组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00mL,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的400mL(P=0.001)。进一步按照分娩方式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IVF-ET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00mL,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的剖宫产产后出血量422.5mL(P=0.006);IVF-ET组与自然妊娠组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530mL、380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F-ET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29,95%CI 1.365~11.890,P=0.012)。结论与自然妊娠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相比,通过IVF-ET受孕者孕期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或者先兆早产接受住院治疗、产后出血量增多;IVF-ET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需加强对IVF-ET受孕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监测,分娩过程中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以改善母儿结局。
卢潇菲王伊玲卢欣蕾昌晓红祝洪澜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妊娠期高血压
EF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生育指数评分(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获得自然妊娠试孕时间的评估价值。方法将73例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分为自然妊娠组及未妊娠组,分析影响术后自然妊娠的因素;观察妊娠组中EFI与获得妊娠试孕时间的关系。结果卵巢储备功能(Antimullerian hormone,AMH)、EFI及不孕时间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试孕3-6个月获得妊娠例数最多,EFI≤7分组试孕6-12个月获得妊娠例数占比最多,EFI>7分组试孕3-6个月获得妊娠例数占比最多。结论EFI评分是影响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之一,可基于EFI评分建议Ⅰ-Ⅱ期患者术后试孕时间的选择。
热戈娜·哈力甫万晓慧范莹露腊晓琳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自然妊娠
地屈孕酮用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术后伴PCOS患者治疗获得自然妊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5年
子宫内膜增生是妇科常见病,被定义为子宫内膜增生程度超出正常增生范畴,分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往往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疾病,同时也可能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对于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宫腔镜手术、药物治疗及术后的长期管理等在其治疗过程中均非常重要,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年龄、有无合并其他疾病、有无生育需要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子宫内膜增生合并PCOS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张瑞芬殷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地屈孕酮自然妊娠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血流自然阻断后泵血儿自然妊娠结局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监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s)中无心畸胎儿血流自然阻断后泵血儿的生长发育和血流参数的改变与泵血儿自然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确诊TRAPs,超声随访监测到无心畸胎儿体内血流自然阻断的病例共23例。根据泵血儿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6例)和妊娠结局良好组(17例),比较两组间泵血儿和无心畸胎儿相关超声生长指标及血流参数变化。筛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流参数,通过ROC曲线分析其对TRAPs妊娠结局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中无心畸胎儿结构发育情况,包括皮肤水肿、半心畸形、头颅结构、躯干结构、上肢及下肢是否存在以及泵血儿的心胸比值、羊水、性别及双胎的羊膜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无心畸胎儿的下肢显示在妊娠结局不良组(6/6)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超声血流相关参数显示TRAPs无心畸胎儿血流自然阻断前,泵血儿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和脐动脉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妊娠结局良好组泵血儿与无心畸胎儿脐带直径比值高于妊娠结局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两组泵血儿与无心畸胎儿脐带直径比值散点图,通过ROC曲线分析,以2.125为截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敏感性为94.10%,特异性为100%,约登指数为0.94。结论在TRAPs中泵血儿与无心畸胎儿脐带直径比值对预测泵血儿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易仁凤鲁力成晨赵胜杨小红
不孕症女性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后自然妊娠相关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2025年
目的采用Cox回归分析不孕症女性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CoSy)检查后自然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影像科行4D-HyCoSy检查的不孕症女性患者388例,根据双侧输卵管通畅性,将不孕症女性分为Ⅰ~Ⅵ型。依据检查后12个月内自然妊娠情况,将不孕症女性分为自然妊娠成功组(n=246)和失败组(n=142)。采用Cox回归分析自然妊娠成功相关因素。建立4D-HyCoSy检查后成功自然妊娠评分系统,依据评分值分为低分组(0~6分)、中分组(7~12分)、高分组(13~18分)。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受孕率和受孕时间,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Ⅰ~Ⅵ型不孕症女性12个月内累积自然妊娠成功率分别为32.99%(128/388)、6.19%(24/388)、10.57%(41/388)、8.76%(34/388)、3.61%(14/388)、1.29%(5/388);Ⅰ型12个月内自然妊娠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χ^(2)=88.43,57.22,68.87,112.03,137.17;均P<0.01);Ⅱ型、Ⅲ型与Ⅳ型,Ⅴ型与Ⅵ型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4,3.52;均P>0.05)。1~3月、4~6月及7~9月、10~12月累积自然妊娠率分别是19.59%(76/388)、19.85%(77/388)、12.89%(50/388)、11.08%(43/388),7~12月的累积妊娠率较1~6月累积妊娠率明显降低(χ2=21.41,P<0.01)。Cox回归分析发现,输卵管通畅程度、备孕时间及不孕类型是影响自然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与Ⅵ型相比,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不孕症女性在4D-HyCoSy检查后自然妊娠的成功率显著提升(HR=6.1,95%CI:2.5~14.9,P<0.01;HR=5.1,95%CI:2.0~13.4,P=0.001;HR=3.3,95%CI:1.3~8.4,P=0.012;HR=2.9,95%CI:1.1~7.4,P=0.028);与原发性不孕女性相比,继发性不孕女性在4D-HyCoSy检查后自然妊娠成功率提高(HR=2.3,95%CI:1.5~3.4,P=0.030);与备孕时间≥2年不孕症女性相比,备孕时间<2年的不孕症女性在4D-HyCoSy检查后自然妊娠成功率也提高(HR=3.0,95%CI:2.1~4.2,P<0.01)。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不孕症女�
谭娅鲁力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女性不孕症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双绒毛膜双胎与自然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2024年
目的 观察并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双绒毛膜双胎与自然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孕方式不同分为ART组(64例)和自然妊娠组(13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结局;又根据颈项透明层检查建档时孕妇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分为正常体重(BMI 18.5~24.9 kg/m2)、超重(BMI 25.0~27.9 kg/m2)和肥胖(BMI≥28.0 kg/m2)人群,比较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除ART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P<0.05)外,两组的孕次、初产妇比例、BMI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88%vs. 28.68%)、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42.19%vs. 22.79%)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P<0.05);两组患者早产、贫血、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组和自然妊娠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组中超重肥胖亚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97%vs. 28.00%)、GDM发生率(56.41%vs. 20.00%)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亚组(P<0.05);自然妊娠组中超重肥胖亚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7.50%vs. 18.75%)、GDM(31.94%vs. 12.50%)及早产发生率(16.67%vs. 1.56%)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亚组(P<0.05);ART组中超重肥胖亚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97%vs. 37.50%)、GDM发生率(56.41%vs. 31.94%)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中的超重肥胖亚组(P<0.05)。结论 与自然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相比,ART助孕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发生率明显升高,但不能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不管是自然受孕双绒毛膜双胎妊娠还是ART助孕双绒毛膜双胎妊�
武茜余朝艳温海秀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自然妊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临床结局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双胎、自然妊娠双胎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96例双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受孕方式分为IVF⁃ET组与自然受孕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分娩情况、母体并发症、新生儿基本情况、新生儿出生缺陷、新生儿并发症等数据。结果IVF⁃ET组产妇、自然受孕组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占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产妇分娩时孕周在34周以上占比(75.00%,36/48)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产妇(91.67%,4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37.50%(18/48)、31.25%(15/48)]均高于自然受孕组[16.67%(8/48)、12.50%(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产妇、自然受孕组产妇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新生儿(P<0.05),两组出生时身长、出生时头围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新生儿、自然受孕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新生儿、自然受孕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双胎产妇、自然妊娠双胎产妇在妊娠结局中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以妊娠期并发症、早产、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较低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姚盛华王静李敏
关键词:试管婴儿自然妊娠双胎
育龄期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自然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育龄期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自然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400例育龄期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40岁,平均(30.04±4.26)岁。统计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然妊娠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有效收回问卷的354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有200例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术后自然妊娠发生率为56.50%。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自然妊娠情况与合并疾病、经期天数、痛经及术前CA125水平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自然妊娠情况与年龄、不孕年限、r-AFS分期、不孕类型、囊肿位置、病灶大小、术后输卵管情况、术后GnRHa治疗、生育指数(EMI)评分及妇科炎症史有关,年龄≤35岁、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为Ⅰ期、继发性不孕、左侧囊肿、病灶≤3.0 cm、术后输卵管通畅、术后进行GnRHa治疗、EMI评分≥7分及无妇科炎症史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孕年限、r-AFS分期、不孕类型、囊肿位置、病灶大小、术后输卵管情况、术后GnRHa治疗、EMI评分及妇科炎症史为腹腔镜手术后自然妊娠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OR=4.362、2.664、2.219、0.347、2.168、2.446、2.547、2.359、1.857及10.747,均P<0.05)。结论 年龄、不孕年限、r-AFS分期、不孕类型、囊肿位置、病灶大小、术后输卵管、术后GnRHa治疗、EMI评分及妇科炎症史为腹腔镜手术后自然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及时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提高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
魏静於军
关键词:卵巢囊肿腹腔镜自然妊娠

相关作者

张冰松
作品数:48被引量:15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 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 超声引导
连方
作品数:500被引量:2,271H指数:24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卵细胞质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不孕症 二至天癸颗粒 多囊卵巢综合征
郭琼
作品数:8被引量:40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IVF-ET 自然妊娠 助孕 输卵管因素 失败后
张晶
作品数:469被引量:2,01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微波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 微波消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马黔红
作品数:108被引量:63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IVF-ET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中医药 体外受精 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