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42篇“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文章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被引量:7
- 2004年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探讨。①康复训练介入的时机选择问题:何时开始进行何种训练,目前只能是采用时间来判定,缺乏比较明确的量化指标,基本上依靠经验。②具体实施的康复训练内容缺乏统一性,容易造成康复训练的片面性,哪些因素的训练对ACL的恢复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意义的。③对采用不同ACL重建手术方法的患者应采用不同康复训练程序,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不区分手术类型都采用同一套康复治疗手段。④缺乏统一的康复疗效评价指标:基本上停留在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评价上,缺乏患者残疾、残障方面的评价。
- 李建华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手术治疗残疾残障
- 一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测量装置,涉及医疗检测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条固定带,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下端内部活...
- 刘景忠安蓉峰芦军涛陈丽李巧红梁据精
- 步态分析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问题,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功能障碍。步态分析技术在ACL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步态分析在ACL损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通过对ACL损伤患者步态特征的量化分析,发现步态模式异常,如步速减慢、步长缩短、步幅变小、支撑时间延长等。基于步态参数的评估模型,可用于ACL损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此外,步态分析为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监测康复进程提供客观依据。步态训练可有效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和运动表现。尽管步态分析在ACL损伤中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未来应进一步开发便携、精准的步态分析系统,并将其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拓展在ACL损伤预防、诊疗、康复各环节中的应用。
- 王超于海良韩雪王昊
- 关键词:步态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康复
- MRI 3D-SPACE及DT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及弥散张量(DT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于2022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拟诊断为膝关节ACL损伤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 3D-SPACE及DTI成像检查,以关节镜及膝关节手术记录为金标准,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膝关节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3D-SPACE诊断非ACL损伤18例、ACL损伤78例,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对照,MRI 3D-SPACE诊断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89%、65.22%、88.54%、89.74%、83.33%,Kappa为0.660;DTI成像技术诊断非ACL损伤17例、ACL损伤79例,ACL损伤分级FA与ADC值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关节镜诊断结果及手术记录为对照,DTI成像技术诊断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15%、60.87%、85.42%、88.31%、73.68%,Kappa为0.574;两者联合诊断非ACL损伤15例、ACL损伤81例,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对照,联合诊断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63%、60.87%、89.58%、88.89%、93.33%,Kappa为0.675。结论MRI 3D-SPACE与DTI成像技术联合诊断膝关节ACL损伤诊断价值与诊断效能高,为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用于临床推广。
- 金嵚赵静房海燕姜云飞陈小军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弥散张量成像
- MRI薄层斜矢状位扫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 2025年
- 目的:评价和分析MRI薄层斜矢状位扫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5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疑似膝关节ACL损伤患者127例,对所有患者实施MRI薄层斜矢状位扫描,同时实施关节镜检查,检测金标准为关节镜检查,探讨膝关节ACL损伤中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一致性,比较膝关节ACL损伤关节镜与MRI表现分级,分析创伤性ACL损伤与退变性ACL损伤MRI表现。结果:膝关节ACL损伤中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5%、93.00%、81.4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0%、75.86%。MRI薄层斜矢状位扫描诊断结果和关节镜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25)。关节ACL损伤关节镜与MRI表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薄层斜矢状位扫描在膝关节ACL损伤中的诊断效能较高,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而且能够对ACL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分级,还可通过MRI征象对创伤性ACL损伤及退变性ACL损伤进行区分和辨别,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程简范海涛陈喜慧巩金鹏郭欣张淦哲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 早期综合康复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价值
- 2025年
- 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实施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五年期间我院收治实施韧带重建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共80例。将数字法作为分组标准,把患者分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另外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方法干预,观察两组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接受6个月治疗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OM活动度、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都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接受韧带重建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可以尽早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不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的积极作用显著,整体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好。
- 杨海秀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综合康复韧带重建术膝关节功能障碍
- 年轻军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 CT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年轻军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MRI、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1例由于非接触机制而出现单侧膝关节不适的年轻军人临床资料,其均予以MRI、CT检查和关节镜检查,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CL断裂组与ACL正常组,评估MRI、CT对ACL损伤的诊断效能,并观察MRI、CT影像学表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轻军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影像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本次101例患者中ACL正常者33例,ACL断裂者68例,其中完全断裂30例,部分断裂38例;即ACL断裂组68例,ACL正常组33例。在ACL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中,CT扫描显示部分断裂为韧带增粗与边界不清,而完全断裂则表现为韧带扭曲和增粗。MRI扫描冠状位显示,部分断裂的ACL呈局部信号增强,而完全断裂的ACL出现不连续和团块状影,信号呈弥漫性增强;在矢状位中,部分断裂的ACL整体变细、局部变粗但仍保持连续性,走形区信号增强,而完全断裂的ACL呈现波浪状、断端痉挛,信号增强。以关节镜检结果为金标准,MRI、CT对年轻军人ACL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12%、85.29%,特异度分别为78.79%、75.76%,准确度分别为89.11%、82.18%。ACL断裂组髁间窝形态、髁间窝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宽度/髁间窝宽度与ACL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髁间窝形态为A型、胫骨髁间隆突宽度/髁间窝宽度比值低是年轻军人膝关节ACL断裂的影像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轻军人膝关节ACL损伤的MRI、CT影像学表现各有不同,MRI诊断效能稍高于CT;髁间窝形态为A型、胫骨髁间隆突宽度/髁间窝宽度比值低是年轻军人膝关节ACL断裂的影像学影响因素。
- 张影赵汉青陈凯张秋怡刘增辉朱洁石静李婷郭莉莉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军人影像学
- 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MRI检查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10月于宁阳县中医院就诊的7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MRI及CT检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结果,比较诊断效能,分析MRI检查不同分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符合率。结果: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阳性60例,阴性10例;MRI检查阳性59例,阴性11例;MRI检查的灵敏度96.67%、特异度90.00%、准确率95.71%、阳性预测值90.20%、阴性预测值81.82%均高于CT检查的76.67%、50.00%、72.86%、90.20%、26.32%,其中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0级26例、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3例;MRI检查0级25例、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5例、Ⅳ级3例,MRI检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不同分级的符合率为91.67%(55/60)。结论:MRI检查、CT检查均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诊断效果更为突出,诊断效能更高,提供可靠膝关节损伤分级,可为临床判断关节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郝凡房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MRICT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护理及康复
- 2024年
- 总结和探讨关节镜膝关节前叉韧带损失护理和康复中,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8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利用数字将其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差别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得分以及满意度对比(P<0.05)。结论 临床中在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提供关节镜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康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身体康复效果。
- 刘仪赵思琪赵荔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综合性护理干预康复满意度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保守治疗疗效观察与分析
- 2024年
- 探讨和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各有20例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分别总结和对比两组中年龄<14岁与≥14岁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年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年后,保守治疗组中<14岁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14岁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治疗组<14岁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显著低于≥14岁的患者,P<0.05。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2年后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保守治疗用于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能够获得颇为理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患者免受手术伤痛,且能够降低患者恢复阶段的并发症风险;所以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保守治疗,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杨旭兴邱雪梅
- 关键词:保守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