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8篇“ 腰椎管减压“的相关文章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经皮内镜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共纳入51例,采用UBE技术治疗;B组共纳入48例,采用PEID治疗。记录两组病例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均发生因硬膜囊撕裂1例,无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A组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种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及PEI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PEID并发症率相对较高。
- 陈康何仁建罗园超杨富国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老年
- 下关节突锚定技术在内镜腰椎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环锯下关节突锚定技术在单孔同轴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Endo-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应用镜下环锯下关节突锚定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手术时间为67~115 min,1例患者术中神经根外膜损伤;术后随访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优25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环锯下关节突锚定技术在单孔同轴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郑景陆李大刚陈世忠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 有限元模拟单通道分体内镜下双侧腰椎管减压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背景:单通道分体内镜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作为后侧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椎管狭窄症的前沿技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对术中切除范围的研究少有报道,且目前鲜有生物力学以及有限元分析的相关研究报道。目的: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估单通道分体内镜下双侧腰椎管减压对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建议,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9名健康志愿者CT图像重建完整的L3-L5椎体模型,作为术前模型M1,对L4-L5进行模拟手术切除,分别切除双侧关节突关节1/4,1/3,1/2,获得模型M2、M3、M4。在前屈、后伸、左右弯曲、左右旋转6个不同方向比较4个模型的关节活动度和纤维环应力(Von Mises)最大值。结果与结论:①此研究建立的L3-L5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性和可靠性,在6个活动状态下关节活动度处于以往实体研究的区间范围内;②与M1模型比较,M2、M3、M4模型L4-L5腰椎活动度在前倾、左右弯曲、左右旋转载荷下随着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后伸载荷下,M1与M2的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M1与M3、M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3-L4腰椎活动度随着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增大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M1与M2的L4-L5腰椎Von Mises最大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1与M3、M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4-L5腰椎VonMises最大值随着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切除1/3以上尤为明显;⑤L3-L4腰椎Von Mises最大值在前倾、左右弯曲、左右旋转载荷下,随着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L4-L5节段腰椎活动度及椎间盘内压力随着切除范围的增大而增大;L3-L4节段椎间盘内压力随着切除范围的增大而增大,但腰椎活动度未见明显影响。由此可见,�
- 张景贺窦永峰许世东邢建强刘栋田霖戴国华
- 关键词:生物力学腰椎管狭窄症
- 内镜腰椎管减压术后硬膜外血肿1例
- 2024年
-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不断发展,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手术(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PSED)能达到与开放手术类似的“小开窗”效果,但其并发症仍然存在,其中硬膜外血肿不容忽视,本文报道腰椎微创减压术后并发的硬膜外血肿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卢斌刘扬刘丰平赵红卫
- 关键词:并发症硬膜外血肿
- 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管减压的技术演进被引量:2
- 2023年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以神经受压为特征,发病与年龄增长、腰椎老化退变、椎体后缘与关节突增生有关,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在内镜技术辅助下,对脊柱病变部位操作实现最小的损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本文对近年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减压的技术演进展开综述,以时间为轴,系统阐述包括杨氏内镜脊柱系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改良的杨氏技术、靶向穿刺技术、经椎板间隙入路技术、倍斯技术、经椎板下内镜外科手术技术、德尔塔脊柱微创技术、双通道套叠技术在内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情况,并阐述手术适应证,分析未来前景。
- 冯良恩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演进
- 构建腰椎三维模型测量腰椎管减压术区神经组织及骨性结构的位置关系被引量:5
- 2023年
-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文献较少,目前尚无该入路镜下定位、减压范围、各结构毗邻关系等深入分析的资料。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观测侧隐窝、椎间孔区域的骨性结构、神经组织、椎间隙、黄韧带附着处及腰椎峡部的位置关系,指导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对侧入路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行腰椎CT脊髓造影检查,将影像资料导入Mimics 21.0软件重建腰椎三维CT图像。测量L_(4/5)和L_(5)S_(1)节段相关参数:①腰椎棘突侧方与椎板下缘交点(Q)分别至同序数腰椎对侧椎弓根下缘(a)、下位腰椎对侧椎弓根上缘(b)、同序数腰椎下终板(c)、下位腰椎上终板(d)垂直距离;②上关节突尖部至同序数椎弓根上缘(e)、上位腰椎下终板(f)垂直距离;③腰椎下终板至同序数椎弓根下缘(g)垂直距离;④腰椎上终板至同序数椎弓根上缘垂直距离(h);⑤神经根起点下缘分别至上位腰椎椎弓根下缘(i)、下位腰椎椎弓根上缘(j)垂直距离;⑥经Q(头倾或尾倾)与同序数腰椎对侧椎弓根下缘建立直径3 mm导棒,测量其外展角度(k)。7例患者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完成单侧双通道内镜对侧入路腰椎管减压术,分别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6条目简明量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以验证手术疗效。结果与结论:①Q点、黄韧带上缘可作为镜下重要定位标志;黄韧带上缘压迹线对应的黄韧带上缘可作为内镜下定位标志,以此确定出口神经根、椎间孔上缘及腰椎峡部、下关节突;内镜下经Q点、以垂直于棘突后正中线、无头尾倾方向即可达L_(4/5)对侧椎间孔中1/3水平及L4下终板附近,向下完成椎间盘水平的侧隐窝减压;②L_(5)神经根起点下缘大多投影于对侧L_(4/5)椎间孔下1/3水平,这与L_(4/5)椎�
- 王建业刘鑫田霖孙宁李岳飞毕经纬刘昌震孙兆忠
- 关键词:三维CT对侧入路MIMICS腰椎管减压
- 内窥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护理
- 2023年
- 研究护理干预对内窥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21.1-2022.12在本院接受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50例患者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各含25例的常规组(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与优质组(优质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优质组、常规组发生硬脊膜损伤、出血、神经损伤、感染、血栓、伤口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总概率分别为4.15%、31.85%,优质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常规组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5.85%、76.12%,优质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患者行后路内窥镜椎弓钉固定、椎管减压与椎间融合治疗期间予以优质围术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避免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林爱丽
- 关键词: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围术期护理
- 用于腰椎管减压和腰椎融合的内窥镜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用于腰椎管减压和腰椎融合的内窥镜结构,涉及微创工具技术领域,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上设置用于放置内窥镜的内窥镜通道以及注水通道,所述内窥镜通道的一端与管道本体侧边连通且内窥镜通道与管道本体为V型交叉结...
- 叶记超 高梁斌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并在术中以0.2μg/kg·h麻醉维持,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和5 min(T3)、拔管1 min(T4)和5 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数值,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12 h内吗啡用量。比较各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和T4时HR、SBP、DBP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在T3、T4和T5时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及瑞芬太尼用量和24 h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能够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 张帅郝丹丹李玉凯张富洲张晔
- 关键词:丙泊酚腰椎管减压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麻醉中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D1.0组、D1.5组、D2.0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1.0μg/kg、1.5μg/kg、2.0μg/kg和0.9%氯化钠溶液。比较4组患者鼻腔给药前(T_(0))及鼻腔给药10 min(T_(1))、20 min(T_(2))和30 min(T_(3))时HR、MAP、SpO_(2)水平及焦虑、Ramsay镇静、自发痛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术中静脉、桡动脉穿刺VAS评分,术后满意度。结果与T_(0)时比,T_(1)~T_(3)时4组患者HR、MAP水平及焦虑、自发痛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D2.0组显著低于D1.0组、D1.5组、C组(均P<0.05);4组不同时间点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T_(1)~T_(3)时D1.0组、D1.5组、D2.0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逐渐升高,且D2.0组显著高于D1.0组、D1.5组(均P<0.05);C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0组患者术中静脉、桡动脉穿刺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1.0组、D1.5组、C组,术后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D1.0组、C组(均P<0.05)。结论使用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维持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正常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减轻患者疼痛,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 梁鹏飞陈伟志丁耀茂
- 关键词:疼痛血流动力学
相关作者
- 张正丰

- 作品数:259被引量:2,242H指数:2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窥镜 腰椎 椎间孔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周跃

- 作品数:857被引量:6,136H指数:3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 腰椎 椎间孔 微创
- 潘勇

- 作品数:154被引量:994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内窥镜 腰椎 METRX 椎间孔 微创外科
- 初同伟

- 作品数:417被引量:2,721H指数:2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显微内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郝勇

- 作品数:196被引量:651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窥镜 椎间融合器 MED 椎间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