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9篇“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相关文章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
- 2025年
- 观察股骨颈骨折麻醉方案,对比:全麻(全身麻醉)、局麻(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 样本:股骨颈骨折病例(2023.1-20223.12);样本量(n):80;来源:麻醉科。分组(依据:随机数表;数据划分标准:1:1):A组(全麻,n=40)、B组(局麻,n=40);统计指标(A组vs B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维持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效果:A组vs B组=82.50% vs 97.50%,B组更高(P<0.05)。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感觉神经),无差异(P>0.05);麻醉维持时间,A组vs B组,均后者更长(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MAP、SaO2、HR):t0(麻醉前)时(P>0.05);t1(麻醉后)、t2(术中)、t3(术毕)时,MAP、SaO2,A组vs B组,均后者更高(P<0.05);HR,A组vs B组,均后者更低(P<0.05)。不良反应:A组vs B组=22.50% vs 5.00%,B组更低(P<0.05)。结论 对比全麻,局麻(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更佳,可延长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麻醉维持时间,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
- 陶杨丽张腾月白自钦陈伟张丹
-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血流动力学指标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 2025年
-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股骨头骨折病患的疗效。方法 挑选2024年1月至4月间入院治疗的50名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含25人。观察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加上全身麻醉,而对照组则接受标准麻醉处理。对两组受试者在镇静评分(SAS)及疼痛感评分(VAS)方面进行比较,并考察不良反应发生的比率。结果 观察组在安静状态评分(SAS)方面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疼痛感评分(VAS)上也显示出与对照组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呈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股骨头骨折手术的麻醉处理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全身麻醉不仅能够满足手术麻醉的要求,还能提高麻醉的整体质量。
- 张雷窦颖侯雅楠李晓诚
-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
- 艾司氯胺酮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评价艾司氯胺酮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2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94例择期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47例。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前,艾司氯胺酮组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10 min内完成,随后以0.5 mg/(kg·h)速率静脉维持至手术结束;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10 min内完成,随后以与艾司氯胺酮组等容量、等速率的生理盐水静脉维持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阻滞完成时间、起效及失效时间;比较两组穿刺前(T_(0))、阻滞麻醉后10 min(T_(1))、阻滞麻醉后20 min(T_(2))、阻滞麻醉后30 min(T_(3))、切皮时(T_(4))、手术30 min(T_(5))、术毕(T_(6))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T_(0)、术后1 d(T_(7))、术后3 d(T_(8))、术后7 d(T_(9))的P物质(SP)和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比较两组T_(0)、T_(7)、T_(8)、T_(9)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阻滞起效时间较生理盐水组短,失效时间较生理盐水组长(P<0.05)。两组T_(0)~T_(6)时的MAP、HR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MAP较低,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M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7)~T_(9)时刻的SP、PGE_(2)水平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SP、PGE_(2)水平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SP、PGE_(2)水平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 李欢王立勋扶晟胡家祺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 腰丛结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小剂量丙泊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 2025年
- 探讨腰丛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配合少量丙泊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入院的102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麻醉方案(对照组)和传统麻醉方案加腰丛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及小剂量丙泊酚(观察组)。评估两组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控制、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缓解及恢复进度方面均显示出较对照组更佳的表现。术后24小时内,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静息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丛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展现出优越的麻醉效果和镇痛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张世杰
- 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丙泊酚麻醉
- 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 2025年
-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下肢骨折行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5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C组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各35例。比较三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术后24 h患者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麻醉良好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麻醉良好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A组,术后24 hPCA药物用量少于A组(P<0.05);B组与C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24 hPCA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 魏向杰曾德锋黄颖
-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折
- 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 2025年
- 比较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的62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全身麻醉,实验组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术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2)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各项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3)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降低趋势弱于参照组(P<0.05)。(4)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更明显的麻醉效果,明显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姜春雷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全身麻醉麻醉效果
- 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短,且维持时间更长,疼痛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05%(8/38),高于观察组的5.26%(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患者行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麻醉的麻醉阻滞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不良反应少。
- 周志香殷延仁
- 关键词:超声引导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效果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的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方式比较,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选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麻醉持续时间更长,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 孙艳汪惠文范家乐姚浩旗
-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
- 2024年
- 探析试验组的麻醉手段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0月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实施全身麻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果 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试验组的麻醉手段对患者的实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少,同时对其持续时间与镇痛优良率改善有一定作用,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值得推荐。
- 叶钰琼
-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疗效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
- 2024年
- 研究股骨颈骨折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的价值。方法 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2组,35例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 35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者实验组,麻醉比较。结果 实验组神经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相比短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应激反应无差异,P>0.05,术后2d应激反应指标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5;实验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治疗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均有一定的价值,前者可以减轻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对提升神经阻滞时间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崇。
- 马士欣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相关作者
- 何开华

- 作品数:79被引量:539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术后镇痛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肝移植
- 朱贵芹

- 作品数:18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下肢手术 超声 瑞芬太尼 七氟醚
- 阿良德

- 作品数:18被引量:121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七氟烷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丛 瑞芬太尼 麻醉
- 武勇

- 作品数:20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下肢手术 炎症反应 静吸复合麻醉
- 王志学

- 作品数:50被引量:2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MCF-7乳腺癌 5-氟尿嘧啶 MCF-7 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