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78 篇“ 腔内修复 “的相关文章
一种腹主动脉瘤腔 内 修复 术后Ⅱ型内 漏体外研究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主动脉瘤腔 内 修复 术后Ⅱ型内 漏体外研究模型,包括主动脉,所述主动脉下方设置有腹主动脉瘤,所述腹主动脉瘤左侧通过肠系膜下动脉与动脉弓连通,所述动脉弓与肠系膜上动脉一端连通,所述动脉弓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设... 额尔德木图 戴向晨 周崇彬裸支架联合主动脉腔 内 修复 术治疗降主动脉远端夹层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裸支架联合主动脉腔 内 修复 术治疗降主动脉远端夹层的效果。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采用裸支架联合主动脉腔 内 修复 术治疗的6例患者,其中4例患者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患者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处理远端残余夹层,6例患者夹层均累及胸腹主动脉段,真腔 塌陷明显,部分伴有远端脏器灌注不良。回顾性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裸支架联合主动脉腔 内 修复 术处理降主动脉远端夹层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和干预前后降主动脉远端血管重塑情况等。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28)min,无围手术期死亡。3例Stanford B型夹层均置入覆膜支架及金属裸支架各1枚;1例术前诊断为主动脉根部瘤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置入Fabulous支架系统;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中,1例患者在一期术中支架远端续接裸支架1枚,1例患者置入覆膜支架及金属裸支架各1枚,无内 漏、支架移位。随访CT血管造影显示,术后降主动脉最大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假腔 与真腔 之比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主动脉远端真腔 扩张明显,血管重塑效果满意,远端脏器灌注不良恢复。结论应用裸支架联合主动脉腔 内 修复 术处理降主动脉远端夹层安全可行,患者降主动脉远端血管重塑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远端脏器灌注不良,且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早期随访疗效满意。 向朝虎 胡凯 王浩 严雨 郑天 谢艳 赖应龙 刘勇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裸支架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覆膜支架腔 内 修复 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 内 修复 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和研究组(55例,采用覆膜支架腔 内 修复 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腔 内 修复 术治疗,可对肝肾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王鹏飞 陈宁 马培尧 孔深柯 王鑫 曹占伟关键词: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肝肾功能 炎症因子 腹主动脉瘤腔 内 修复 术覆膜支架远端锚定区的选择和评估方法及进展 2025年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类极其凶险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极高。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等检查手段的提高,其疾病检出率也相应增加。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腹主动脉瘤腔 内 修复 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更加微创,其使用覆膜支架整体隔绝主动脉瘤瘤腔 ,防止动脉血进入瘤腔 ,进而防止动脉瘤进一步进展、破裂。基于EVAR的手术特点,需要术前对AAA解剖结构精准评估,制订手术方案,以选择合适的支架直径和长度。但是,目前关于EVAR术前评估更多的关注点在于瘤颈锚定区及形状、钙化情况等,而对于髂动脉远端锚定区的选择及位置判断关注相对较少且缺乏统一的标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远端锚定区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Ⅰb型内 漏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目前国内 、外EVAR术前对远端锚定区的评估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李思璇 严响 陈钇潜 陈镜全 张雷 张昊关键词:覆膜支架 主动脉瘤 疾病检出率 手术特点 手术方案 髂动脉 基于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Castor单分支支架重建LSA与直接封闭LSA在TBAD患者腔 内 修复 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基于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Castor单分支支架重建封闭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与直接封闭LSA在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s,TBAD)患者腔 内 修复 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腔 内 修复 术的97例TB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直接封闭LSA治疗,研究组进行Castor单分支支架重建LSA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成功率、支架状况、手术前后真腔 、假腔 最大直径、生化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1(Pibrinogen receptor,PAC-1)、D-二聚体(D-Dimer,D-D)]、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 m两组峡部假腔 、穿膈处假腔 直径均明显降低,峡部真腔 、穿膈处真腔 直径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研究组近端直径明显短于对照组,支架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IL-1β、PAC-1、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BAD患者采用Castor单分支支架重建LSA与直接封闭LSA治疗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但与直接封闭LSA相比,Castor单分支支架重建LSA能降低生化指标,改善支架状况,安全性较好。 刘玉峰 刘卫萍 齐冰心关键词: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弓部夹层腔 内 修复 术后内 漏的预防与治疗 2025年 随着腔 内 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腔 内 修复 术已成为累及主动脉弓部夹层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进行腔 内 修复 时,需同时重建弓上血管,以提高患者的预后。然而,弓部的形态学特点及多个分支重建可导致内 漏发生率增加,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介绍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弓上血管重建方法,并结合本中心经验,探讨术后内 漏发生的机制及临床处理策略。 王瑞华 应小亮 陆信武关键词:主动脉弓 夹层 腔内修复 内漏 腔 内 修复 术在不同年龄段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疗效观察2025年 目的:评估腔 内 修复 术在不同年龄段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每组各51例。两组均接受腔 内 修复 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青年组手术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更短、造影剂使用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老年组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处真腔 直径小于中青年组,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处假腔 直径大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真腔 直径均增大、假腔 直径均减小,中青年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 内 修复 术在中青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显示出更优的围手术期管理效果和更佳的术后主动脉重塑结果,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年龄是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吴小冬 曹生军关键词: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破裂腹主动脉瘤腔 内 修复 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研究观察 李俊腹主动脉瘤腔 内 修复 术后再次开放手术的疗效分析评价 2025年 目的:目前75%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腹主动脉瘤修复 术(EVAR)治疗,这些接受血管内 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二次介入干预和再次开放手术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单中心血管外科行EVAR术后再次开放手术的疗效分析评价。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的26例EVAR术后再次开放手术的患者。分析EVAR术后再次开放手术的指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再手术率、生存率。结果:在近10年里,有123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患者因腹主动脉瘤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其中26例为EVAR术后再次开放手术,在这26例患者中,包括3例急诊手术和23例择期手术,从首次EVAR到再次开放手术的时间窗平均为40个月,需要再次手术的情形包括17例(65.4%)内 漏,以及4例(15.4%)支架感染,3例(11.5%)破裂,2例(7.7%)血栓形成。其中4例感染患者的支架完整取出,其余22例均为部分保留支架的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02 min,平均出血量为1330 ml,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平均为128 h,平均住院日为35 d。结论:虽然EVAR后再次开放手术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但在大型的血管外科中心,腹主动脉支架术后再次开放手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术式,本中心腹主动脉支架术后感染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75%),因内 漏而进行EVAR术后再次开放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非内 漏组好,EVAR术后因内 漏而再次开放手术的患者占多数(65.38%)。Currently, 75% of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re treated with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 (EVAR). Among the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secondary intervention and reoperation is increasing.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efficacy of reoperation after EVAR in a single cent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2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open surgery after EVAR in t 江桂涛 官笑梅 辛海 刘旭奎 李洪 王琨 李君关键词:EVAR 用于腔 内 修复 过程中施行原位开窗术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腔 内 修复 过程中施行原位开窗术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架和覆膜,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波圈,多个波圈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支架沿其长度方向,并由近端至远端方向分为裸段、加固段、破膜段和支撑段,所述... 王利新 左梓昂 符伟国 胡诚凯 莫凡迪 原通
相关作者
郭伟 作品数:673 被引量:2,110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修复术 腔内治疗 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 符伟国 作品数:610 被引量:2,475 H指数:2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主动脉瘤 刘小平 作品数:233 被引量:1,170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动脉瘤 腔内修复 贾鑫 作品数:185 被引量:743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主动脉 动脉瘤 黄连军 作品数:330 被引量:1,993 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房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