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3篇“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相关文章
星形胶质细胞CPE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羧肽酶E(CPE)的表达及其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8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CPE表达水平,根据染色强度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随访截止2022年3月,记录总生存时间(OS)。结果 86例中,毛细胞型(WHO分级Ⅰ级)20例,弥漫型(WHO分Ⅱ级)22例,间变型(WHO分Ⅲ级)26例。WHO分级Ⅲ级星形细胞CPE高表达率[65.00%(13/20)]明显高于WHO分级Ⅰ级[45.45%(10/22)]、Ⅱ级[34.62%(9/26)]星形细胞(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PE低表达是星形胶质细胞患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HR=3.000;95%CI 1.274~4.462;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PE低表达组中位OS[12个月(9~38个月)]明显低于高表达组[18个月(14~44);P<0.05]。结论 随WHO分级升高,星形胶质细胞CPE表达水平逐渐降低,CPE低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兰伟途武峰何建昌兰文达王万宏
关键词: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生存预后基因表达
VAP-1和VCAM-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VAP-1和VCAM-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良性病变中VAP-1和VCAM-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VAP-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15.00%,有统计学差异(P<0.01)。VCAM-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17.50%,有统计学差异(P<0.05)。星形胶质细胞中VAP-1和VCAM-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成正相关。生存期分析显示,VAP-1与CAM-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其阴性患者更短。结论:VAP-1和VCAM-1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恶性演进和预后差有关。
周爱华谭佩珍严秋凤邹叔骋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星形胶质细胞瘤临床病理
星形胶质细胞分级研究中扩散张量成像(DTI)与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磁共振成像中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像分级与...
邓宁虹
关键词: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扩散张量成像病理诊断
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关系的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分级及转移的关系,探讨Stathmin蛋白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标记物的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2例星形胶质细胞标本,20例正常组织标本为尸检或外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athmin蛋白的表达。分析Stathmin蛋白与星形胶质细胞分级及良恶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星形胶质细胞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77.4%(48/62),正常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30.0%(6/2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Stathmin阳性率在良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中为46.2%(12/26),在恶性星形胶质细胞中为100%(36/36),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Stathmin蛋白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于正常组织,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关;②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良恶性有关,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和良恶性判断的分子标记物。
贺礼进
关键词:脑星形胶质细胞瘤STATHMIN蛋白分化病理分级
放射外科治疗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改变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放射外科治疗后星彤胶质细胞的病理、超微结构及肿相关因子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11月至2008年7月间行放射外科治疗后手术切除的胶质标本25例(治疗组),同期未接受任何放、化疗原发性胶质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由术者留取8例戊二醛固定的电镜标本,观察标本常规病理(HE染色1及肿中心、边缘及周2cm范围内水肿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采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Ki-67、VEGF、MVD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星形细胞坏死程度与肿级别呈正相关fF0.649,P=0.001);电镜下放疗组肿细胞细胞器、微血管、血屏障分别存肿的中心、肿边缘、周水肿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而对照组胶质细胞器完整: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组标本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肿分级均呈正相大天系(P〈0.05),与对照组同级别胶质比较.治疗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MVD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凋亡、微血管血屏障破坏,为胶质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提供重要佐证。
张雷陈隆益何永生谭海斌徐玉川董丹丹杨果刘卫东黄光富
关键词:胶质细胞瘤放射外科超微结构
星形胶质细胞中Survivin,PCNA表达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中Survivin,PCNA表达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3例星形胶质细胞的石蜡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C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 和PCNA均在病理级别较高的星形胶质细胞(Ⅲ级和Ⅳ级)中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病理级别较低的胶质(Ⅰ级和Ⅱ级),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 和PCNA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均上调,并随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
王静窦全玲李进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瘤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
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分级及转移的关系,探讨Stathmin蛋白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标记物的意义。  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2例星形胶质细胞标本,20例正常组织标本为尸检或外...
贺礼进
关键词:脑星形胶质细胞瘤STATHMIN蛋白生物学标记物肿瘤转移
高密度星形胶质细胞的CT表现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密度胶质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密度胶质临床和CT表现。27例全部平扫,其中5例并做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均为高密度病灶,均为小结节状,周边无水肿,部分病灶强化,19例手术,2例穿刺活检。病检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7例,巨细胞胶质细胞7例,毛细胞星形细胞3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4例。结论高密度胶质胶质的一种特殊CT表现类型,应注意与出血、血管、灰质异位等鉴别。
胡洪斌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星形胶质细胞周围区域的磁共振DTI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周围区域的细微结构改变,探讨其确定肿边界的价值。方法:将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患者分为低度恶性星形细胞和恶性胶质两组。利用DTI检测肿区、肿周围区和健侧组织区,计算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及白质纤维束的情况。结果:28例星形胶质细胞的3个不同区域DTI数值有显著性差异。周围区域DTI各值的均数在低度恶性和恶性胶质之间进行比较,ADC、FA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图显示低度恶性星形胶质细胞多以推移周围邻近白质为主,与邻近白质边界清楚,而恶性胶质组则以破坏与浸润白质束为主,边界相对模糊。结论:应用DTI成像可能对确定星形胶质细胞的边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徐德荣王桂华张亚林吴仕科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成像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在星形胶质细胞研究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患者进行常规MR成像、弥散张量成像(DTI)和DTT,分析肿周白质纤维束的改变形式与肿分级的关系。结果:无论是高级别还是低级别肿,周白质纤维束都可以发生移位(77.78%~100%),而白质纤维束的破坏和中断主要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随着肿级别的升高,白质纤维束的破坏和中断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7.69%~72.73%)。结论:DTT技术在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分级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贾中正李敏曹亮汤乐民
关键词:脑肿瘤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李安民
作品数:644被引量:1,190H指数:15
供职机构:解放军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胶质瘤 癫痫 手术治疗 胶质瘤 外科治疗
李敏
作品数:134被引量:3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活性染料 染料结构 分子内氢键 双偶氮
张光霁
作品数:303被引量:2,328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颅脑伤 脑肿瘤 手术治疗
王建军
作品数:100被引量:314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病理学 尸检 脑肿瘤 猝死 病理学教学
陈莉
作品数:315被引量:91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NET-1 胃癌 肝癌 病理学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