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5篇“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文章
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吞咽波幅、吞咽时程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无失访,对照组失访8例。最终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9%(59/64),对照组为76.79%(43/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组患者的FOIS评分、SS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OIS评分、S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2组患者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2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TP、ALB、H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吞咽时程,增大吞咽波幅,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
杨博宋薇薇张细庆李夏珍吁巧智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效果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9月杭州明州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吞咽与摄食功能、呼吸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健康状况调查简表-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大于对照组,最高呼气峰流速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可改善其吞咽、摄食和呼吸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宁静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体外膈肌起搏器吞咽功能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尼麦角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卒中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尼麦角林联合SGB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吞咽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1%vs.73.08%,P<0.05);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AS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声门关闭、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采用SGB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安全性良好,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姚玉婷赵鹏李燕姚玉鑫刘敏肖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星状神经节尼麦角林
肌电生物反馈和吞咽训练联合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无锡嘉仕恒信医院收治的79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接受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在此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治疗前吞咽相关指标及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两组患者肌电图平均波幅值、舌压峰值及ADL、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舌骨前移距离、舌骨上移距离均增大,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及电刺激联合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有利于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韩艳玲佘逸凡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电刺激
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额外实施特定的吞咽困难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观察显示,两组在年龄、发病时间、文化水平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然而,实验组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特定吞咽困难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5.00%,远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显著(P<0.05)。在NIHSS评分方面,实验组在语言、意识、协调性、视力及肢体偏瘫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专项护理措施针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能提升吞咽功能恢复率,降低不良事件风险,还能全面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安丽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护理措施康复效果NIHSS评分
饮食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预的影响分析
2024年
探讨对脑卒中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深入对患者实施强化饮食护理指导系列工作,观察分析该护理方式对患者预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时间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区间,从成安县中医院病科中筛选出共计涵括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强化饮食护理指导),每组各包含30例患者,旨在比较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以评估强化饮食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结果 在护理各个时段,发现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数据在护理期间为更低(P<0.05)。观察组在护理的各个生活质量测评数据显示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涉的负向情绪评分为更低值(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数据评估为更高指向(P<0.05)。结论 对脑卒中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纳强化饮食护理指导,可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事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进步,影响较大。
袁丽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饮食护理吞咽功能
穴位按摩、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预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营养、进食管理,严密监控患者吞咽、饮食状况,做好相关不良事件的防治工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按摩针刺组和常规干预组各48例,常规干预组给予传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按摩针刺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针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X线吞咽功能造影检查(VFSS)],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不良事件发生率,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结果:干预1个月,两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及预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且按摩针刺组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P<0.01);干预1个月,两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按摩针刺组高于常规干预组(P<0.01);按摩针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呛咳、噎食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丁秀梅杜晓歌郭艳芳
关键词:脑卒中穴位按摩针刺康复训练吞咽困难营养状况
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等级、血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组患者NIHSS评分、SS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B、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治疗前(P<0.05),B、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表达水平及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升高血清BDNF和NGF水平,降低NSE水平,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姚玉婷赵鹏李燕姚玉鑫刘敏肖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尼麦角林低频电刺激治疗神经功能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24年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价值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择选本院于2023年2月-2023年10月接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120例,将其随机抽签将其分为CG组和EG组,每组各60例。CG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EG组在其基础上结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给予护理EG组患者吞咽困难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G组患者(P<0.05);且EG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CG组患者(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吞咽障碍和生活质量情况。
张蒙
需求导向理念用于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2024年
评价需求导向下老年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脑卒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需求导向下康复护理)与对照组(n=43,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吞咽功能。结果 干预吞咽功能数值对比,观察组分值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数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需求导向下康复护理可加速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能够提高其生存质量。
杨旭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护理

相关作者

王拥军
作品数:1,868被引量:26,375H指数:6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梗死
张婧
作品数:78被引量:857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吞咽困难 卒中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卒中后
刘敏肖
作品数:21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星状神经节阻滞 急性期 腹针 BELL面瘫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苏晓娇
作品数:20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 脑卒中患者 家庭照顾者 艾灸
胡明新
作品数:11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 康复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