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74篇“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相关文章
- 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不同吞咽任务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皮质功能活动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观察不同吞咽任务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大脑皮质激活和脑功能连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项不同的吞咽任务,分别是吞咽动作观察(SO)、吞咽动作执行(SE)和吞咽动作想象(SI)。采用fNIRS采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执行不同任务时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脱氧血红蛋白(HbR)的浓度,通过NirSpark软件对HbO2和HbR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出患者的大脑皮质激活情况(β值)和脑功能连接程度。结果与静息态相比,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执行SO任务时被激活得区域包括左初级感觉皮质(LS1)、右前额叶皮质(RPFC);在执行SE任务时被激活得区域包括左前额叶皮质(LPFC)、左初级感觉皮质(LS1)、右前额叶皮质(RPFC)、左运动皮质(LM1);在执行SI任务时被激活得区域包括左前额叶皮质(LPFC)、左初级感觉皮质(LS1)和右前额叶皮质(RPFC)。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执行SE任务时,右初级感觉皮质(RS1),右运动皮质(RM1)和左初级感觉皮质(LS1)出现明显的激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执行SO任务时平均脑功能连接值是(0.241±0.089);在执行SE任务时平均脑功能连接值是(0.251±0.086),在执行SI任务时平均脑功能连接值是(0.239±0.087),静息状态时的平均脑功能连接值是(0.213±0.09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执行3项吞咽任务时的平均脑功能连接值均显著高于其静息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在执行SE任务时的平均脑功能连接值明显高于执行SI任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执行不同的吞咽任务时,前额叶皮质和初级感觉皮质的激活较为广泛,且不同的吞咽任务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平均脑功能连接值。
- 孙亚鲁孙家正霍飞翔张洪蕊周人龙宋慧杰袁冉冉徐子莉李响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结合行为评估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 2025年
- 目的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在任务态下前额叶皮层(PFC)脑激活水平,及其与行为评估方法结合后在ADHD中的区分能力及诊断价值,为ADH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40例ADHD儿童和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言语流畅性任务(VFT)下采用22通道fNIRS设备采集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变化以反映其PFC的激活情况。完成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将PSQ与前额叶HbO_(2)值进行相关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探讨HbO_(2)联合PSQ在ADHD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DHD儿童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DLPFC)、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lDLPFC)、右侧额极皮层(rFPC)、内侧前额叶皮层(mFPC)、布罗德曼8区(BA8)的HbO_(2)水平低于健康儿童(Z=4.115、2.363、3.591、2.578、2.936,P<0.05),ADHD儿童在PSQ评估中的品行、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各因子分均高于健康组儿童(Z=3.827、4.065、5.531、4.827,P<0.05)。学习问题与rDLPFC、rFPC、mFPC的HbO_(2)呈负相关(r=-0.336、-0.412、-0.310,P<0.05),冲动-多动与mFPC的HbO_(2)呈负相关(r=-0.382,P<0.05),多动指数与rDLPFC、rFPC、mFPC、BA8的HbO_(2)呈负相关(r=-0.393、-0.445、-0.431、-0.339,P<0.05)。rDLPFC、lDLPFC、rPFC、lPFC、mPFC、BA8脑区的HbO_(2)联合多动指数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84、0.877、0.883、0.900、0.896、0.884,均大于HbO_(2)及多动指数单独预测的AUC。结论ADHD儿童PFC功能受损,前额叶HbO_(2)值联合PSQ在ADHD诊断中具有价值。
- 张茜任姣姣高红白瑞北王朝晖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
-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 2024年
-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脑损伤、慢性神经疼痛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方面,研究者可以在获得大量脑部图像结构信息的同时判读受试者的内部隐私。随着神经影像数据集的建立和扩大,未来有可能进一步读取人类所有脑部活动隐私信息,辅以云数据处理及各类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建立,已严重涉及伦理学的尊重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等。本文主要讨论现阶段脑功能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中的知情同意权及数据安全性等问题,并提出应用规范及保护原则。
- 唐烨真苗加庆杜涛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NIRS)是一项新兴的光学成像技术,可通过监测脑组织氧合状态评估脑血流灌注及脑代谢情况,具备无创、易于床旁、动态监测、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NIRS在缺血性脑卒中脑区功能交互关系、功能障碍、多模态脑功能监测、人工智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有望在脑卒中的精准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 闫雅茹胡风云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鉴别老年人抑郁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目的:应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老年抑郁症患者与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分别在安静状态下以及进行言语流畅性任务、工作记忆任务时的额颞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变化,探究其额颞叶各通道及脑区在不同状态下的激活程度及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明...
- 李天培
-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中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AGT)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康复训练,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疾病的步态训练研究中。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RAGT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实时的脑区激活情况分析,具有评定RAGT过程中的大脑激活模式、评估RAGT康复治疗效果、指导RAGT治疗方案选择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列举了fNIRS在RAGT研究中的作用,为探讨RAGT改善脑卒中运动障碍的神经基础提供依据。
- 李泳俊皮燕白定群
- 关键词:下肢外骨骼脑卒中
- 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指导下运动想象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运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筛选出想象策略的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有效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不固定想象内容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ARA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运动相关脑区兴奋性有关。
- 周静杨远滨田浩林朱朝喆段炼
-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 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运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T2DM)及非糖尿病人群在语素流畅性任务(VFT)下大脑血氧反应变化的差异,探究T2DM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T2DM患者(试验组)和同期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每组各13例。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运用fNIRS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在VFT下大脑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HbO_(2))的变化趋势,分析两组被试任务状态下大脑皮层HbO_(2)变化(ΔHbO_(2))的差异和大脑激活区域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fNIRS检测时随机血糖均高于对照组,MoC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VFT测试期间的53个通道中,试验组患者第37通道(眶额叶)ΔHb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6)。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均出现激活,而试验组仅分布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两组受试者全脑功能网络连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相比健康人群眶额叶ΔHbO_(2)更高,存在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未出现激活,左侧激活范围变广可能因为大脑存在代偿反应。
- 程炎培汪俊逸高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
-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NIRS)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中的诊断效果
- 2023年
- 探讨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以及双相障碍患者通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3年5月到2023年10月。其中,30例患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设为A组;30例患者确诊为抑郁症,设为B组;30例患者确诊为双相障碍,设为C组。全部患者均接受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检查,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对A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与确诊结果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对B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与确诊结果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对C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与确诊结果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患者的Qxy-Hb相对浓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以及双相障碍患者通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确诊,还能够根据其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检查参数,确定其具体的病情类型,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从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 吴昌时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23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个显著特征是纹状体多巴胺缺乏导致的PD患者运动自动化能力下降,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及步态异常等。此外,PD患者还常伴有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改变、睡眠障碍以及二便异常等。
- 汪杰王丛笑苏建康郄淑燕方伯言
- 关键词:情绪改变步态异常非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
相关作者
- 周菘

- 作品数:11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 研究主题:FNIRS 近红外 脑功能成像技术 成像技术 HBO
- 王玉来

- 作品数:165被引量:1,1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肝气郁结证 偏头痛 地龙汤 中风 偏头痛模型
- 董问天

- 作品数:54被引量:63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症 抑郁 近红外光
- 于欣

- 作品数:393被引量:3,898H指数:3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卫生
- 田菊

- 作品数:18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近红外光 近红外光谱 精神分裂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