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8篇“ 肺部转移瘤“的相关文章
肺部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肺部转移的发生情况,并对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0例在2015年1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肺部转移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检查中病灶的内部结构、形态及边缘等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按照病理结果,对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进行有效评估。结果通过病理结果证实,70例患者中有67例为肺部转移,有3例良性病灶;原发灶的类型主要包括乳腺恶性肿、呼吸系统恶性肿、消化系统恶性肿及其他类型,分别包含14例(20.90%)、15例(22.39%)、35例(52.24%)及3例(4.48%);转移类型主要包括单发转移型、多发转移型及弥漫转移型,分别包含9例(13.43%)、37例(55.22%)及21例(31.34%);在多层螺旋CT检查期间,主要出现钙化、晕征、毛刺征、分叶征及支气管征象;与多层螺旋CT平扫相比,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在肺部转移诊断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诊断准确率(92.54%),多层螺旋CT平均准确率较低(7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3,P<0.05)。结论肺部转移这一恶性肿主要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发生,同时主要为多发转移,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相关的影像特征,特别是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其诊断效能较高,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因此在临床医学治疗期间,它可以将可靠的参考依据提供。
吴振刚
关键词:肺部转移瘤多层螺旋CT
分析肺部转移的发生状况以及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肺部转移的发生状况以及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部转移患者33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总结所有患者的原发灶类型、转移类型、MSCT影像特征,同时比较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原发灶类型为,肺部转移31例、良性病变2例;转移类型为,多发型16例、弥漫型11例、单发型4例;MSCT影像特征为,分叶征14例、毛刺征8例、支气管征4例、钙化征3例、晕征2例。MSCT增强扫描敏感度为90.32%、准确度为90.91%,分别高于MSCT平扫的74.19%、75.76%,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特异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部转移转移类型以多发型居多,MSCT影像特征以分叶征居多,MS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都高于MSCT平扫,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刘锦棠冯志浩谢志腾
关键词:肺部转移瘤
关于多层螺旋CT诊断肺部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价值的研究
2020年
针对肺部转移转开讨论,并对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做出评析。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100位对象均来自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之间收治的肺部转移病人中。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并根据检查图像探究原发病灶类型、转移类型等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式做出合理评价。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95位病人为肺部转移,5位病人为良性病变。统计肺部转移病人的转移类型:弥漫型(31位)、多发型(55位)、单发型(9位)。据实验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效果要比平扫更为理想。结论:多发型是肺部转移的主要类型,借助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我们能够清晰掌握病灶情况,除此之外,其增强扫描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焦德奎
关键词:肺部转移瘤多层螺旋CT
48例肝母细胞儿童肺部转移切除术后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分析行肺部转移切除术的肝母细胞(hepatoblastoma,HB)患儿的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行肺部转移切除术HB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行肺转移切除术HB患儿的预后。结果:48例均诊断HB伴有肺转移,其中单独伴有肺转移者30例,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影响预后高危因素者18例。48例均行肺部转移切除术,43例肺部完全切除,5例肿部分切除。25例第1次肺部转移切除术后出现复发(25/48,52.1%),2例疾病进展。患儿中位随访45.5个月,48例行肺部转移切除术患儿的生存时间(83.59±7.01)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8.0%。单纯肺转移组和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组的生存时间和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5.89±8.19)个月比(58.95±9.40)个月;79.4%比50.0%;χ^2=4.849,P=0.028)]。肺部转移切除术后有复发或进展组及无复发或进展组的生存时间及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6.84±7.22)个月比(112.48±7.08)个月;55.6%比90.5%;χ^2=11.03,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的HB患儿发生死亡的风险是仅伴有肺转移患儿的3.424倍(RR=3.424,95%CI:1.264-9.275)。结论:肺部转移切除术后患儿的总体预后不良,术后复发比例高;肺部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是影响肺部切除术HB组患儿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胡慧敏张伟令黄东生王一卓张谊李静
关键词:儿童肝母细胞瘤
人工智能读片技术在肺部转移患者综合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应用人工智能(AI)读片技术明确肺部转移的数量和位置,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9例肺部转移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统计经过AI读片后考虑为肺部转移的结节、手术中切除的结节、未被切除但AI读片后考虑为肺部转移的结节,判定术后“复发”的结节是否为原来影像学资料上遗漏或存疑的结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患者中,有159例患者每年进行随访直至随访,终点事件发生。肿发生肺部进展27例,因术前读片遗漏导致肿进展13例(48.15%,13/27),其中仅为术前读片遗漏6例、术前读片遗漏+新发肺部转移7例;新发肺部转移20例(74.07%,20/27),其中仅为新发肺部转移13例、术前读片遗漏+新发肺部转移7例;转移切缘复发2例(7.40%,2/27)。术前读片未遗漏患者术后1、2、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均显著高于术前读片遗漏者(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是否系寡转移[风险比(HR=4.636,95%CI为4.201~5.117]、原发肿病理类型(HR=1.373,95%CI为1.312~1.438)、肺部转移是否被完整切除(HR=1.632,95%CI为1.580~1.686)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是否系寡转移(HR=3.211,95%CI为2.839~3.565)、原发肿病理类型(HR=1.339,95%CI为1.279~1.402)、肺部转移是否被完整切除(HR=1.485,95%CI为1.439~1.53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采用AI读片技术协助人工读片有助于检测出更多的肺部转移,可指导临床医师制订综合诊断和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尹航吴华伟钱晓哲唐健潘文标赵晓菁
关键词:肿瘤转移肺结节人工智能完整切除
肺部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肺部转移的发生状况以及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实施MSCT检查的肺部转移患者,共73例,对其MSTC图像中病灶的状况以及原发病灶的类型、转移类型进行分析,并通过病理结果,对MSTC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73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显示,70例为肺部转移,3例显示为良性病变。其中,转移类型包括:弥漫型23例(32.86%);多发型38例(54.29%);单发型9例(12.86%)。通过MSCT检查后,影像特征为:分叶特征31例(42.47%);毛刺特征16例(21.92%);晕特征3例(4.11%);钙化征象5例(6.85%);支气管特征7例(9.59%)。MSTC增强扫描对肺部转移诊断所得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比MSTC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转移较为常见的转移类型显示为多发型,通过MSCT检查,具有相应的影像特征,特别是MSCT的增强扫描,其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余亮熊景良许建军高强周荣花
关键词:肺部转移瘤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诊断肺部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部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肺部转移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明确患者原发灶类型,分析影像学特征,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46例患者中有43例为肺部转移,剩余3例为阴性,原发灶类型以消化系统恶性肿最多,占51.16%;43例肺部转移患者中弥散转移型占30.23%%,多发转移型占55.81%,单发转移型占13.95%;46例患者中分叶征占39.13%,毛刺征占21.74%,支气管征占8.70%,钙化占6.52%,晕征占4.35%。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为89.13%,88.37%,100.00%。结论多层螺旋CT可有效显示肺部转移的影像特征,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
叶侠义
关键词:肺部转移瘤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
肺部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肺部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行MSCT检查的62例肺部转移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原发灶类型、转移类型及MSCT中病灶边缘、形态、内部结构等影像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的诊断效能。结果 62例患者经病理证实肺部转移60例,良性病变2例,原发灶类型:消化系统31例(51.67%)、呼吸系统恶性肿13例(21.66%)、乳腺恶性肿10例(16.67%)、其他6例(10.00%),转移类型:弥漫转移型20例(33.33%)、多发转移型33例(55.00%)、单发转移型7例(11.67%);MSCT检查中,出现分叶征25例(40.32%)、毛刺征13例(20.97%)、晕征2例(3.23%)、钙化4例(6.45%)、支气管征象6例(9.68%);MSCT增强扫描诊断肺部转移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MSCT平扫(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转移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恶性肿中,且以多发转移较常见,采用MSCT检查有一定影像特征,尤其是MS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金冰樊新柯杨磊林涛胡述提
关键词:转移瘤多层螺旋CT
生物发光成像对裸鼠肺部转移的早期检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生物发光成像早期监测裸鼠肺部转移及定量评估肿大小的价值。方法 :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检测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肺腺癌SPC-A1-luc细胞在体内外的生物发光活性。经尾静脉注射SPC-A1-luc细胞建立裸鼠肺部转移模型,应用生物发光成像实时监测肺部转移的生长状态并定量评估肺部大小,同时用micro-CT检测肺部转移。结果:SPC-A1-luc细胞能高水平并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生物发光光子数与细胞量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6 6),且与皮下肿体积呈良好的直线相关(R2=0.984 9)。生物发光成像监测裸鼠肺部转移,在第1周即可检测到肺部弥漫分布的肿细胞,第3周肺部生物发光信号降至最低,定量分析表明此时肺部约有600个肿细胞。而第3周micro-CT未能检测到肺部,直到第6周micro-CT才检测到肺部。结论:利用生物发光成像能早期监测肺部转移的生长并定量分析肿大小,其灵敏度高于micro-CT成像。
李大千吴蕾荆俊鹏龚雪谢而付陈欢欢王加凌芸徐建王芳张洁心孙瑞红黄臖潘世扬
关键词:肺癌移植瘤生物发光成像MICRO-CT
右小腿高级别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肺部转移1例
2014年
患者男,51岁。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小腿肿块,半年来感觉增大,胀痛不适、皮肤破溃,要求住院治疗。体格检查:右小腿上端腘窝下方见80 mm×90 mm肿块,可推动,压痛、皮肤破溃,与周围界限不清。X线片检查右小腿上方后侧软组织内肿块,性质待定(见图1)。胸部CT:两肺多发转移(见图2)。
时凤宝卞巍
关键词:肌母细胞瘤肺转移

相关作者

陈英梅
作品数:17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主题:肺转移瘤 护理 鼻咽癌 放射性粒子 125I放射性
陶健
作品数:17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CA125 I HE4 恶性肿瘤诊断
吴杏尧
作品数:21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主题:肺转移瘤 鼻咽癌 125I放射性 粒子植入治疗 肺癌
胡永全
作品数:27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I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8F-FDG GRAVES病
刘恒超
作品数:23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I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锶放射性同位素 三氧化二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