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8篇“ 肱骨头置换“的相关文章
-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影响
- 2025年
- 针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以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设为比照组;共有30例患者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设为研讨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评估肩关节功能,并对并发症发生率实施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在研讨组长于比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在研讨组较比照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于比照组、研讨组之间相比,(P>0.05)。研讨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相比比照组更高(68.18%),(X2=5.6100,P=0.0178)。并发症发生率(包含骨折不愈合、肱骨移位、肱骨头坏死、切口感染)在研讨组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安全性高。
- 邱房平
-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肱骨头置换术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肱骨头置换术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西安高新医院骨科接诊后采用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的数据实施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观察组(n=35)给予肱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评级、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86.92±28.04)mL、(68.89±10.12)min、(57.89±11.25)mL、(10.18±2.4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3±35.57)mL、(98.26±15.34)min、(73.65±13.68)mL、(12.35±2.9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9.78、5.51、3.55,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4%(34/35)比95.56%(43/45)](χ^(2)=0.04,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的前屈上举、外旋、内旋的角度分别为(95.42±7.88)°,(61.37±6.56)°,(74.38±5.01)°,对照组分别为(93.68±7.75)°,(60.42±6.87)°,(73.75±4.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0.62、-0.56,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状态评分为(73.46±9.15)分,对照组为(71.75±8.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30)。结论针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肱骨头置换术两种方法均可以取得很好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而肱骨头置换术在围手术期的优势更为明显。
- 吕文强王涛
- 关键词:肱骨骨折切开复位肩关节手术后并发症
- “降落伞”式固定肱骨大小结节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的疗效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降落伞”式固定大小结节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5例,收集术后并发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12个月。末次随访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大小结节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CMS评分:优5例,良1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有1例患者出现活动时肩关节轻微疼痛,可耐受。肩关节活动度:外展95°~130°,平均110.52°;前屈100°~135°,平均127.20°;外旋30°~45°,平均37.56°;内旋40°~65°,平均55.16°。结论:“降落伞”式固定大小结节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置换术中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大小结节未出现继发性移位。
- 唐富永陈培生喻永新尚如国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置换
- 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34例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34例肱骨头假体位置良好,肩关节对应关系良好。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28例大、小结节骨痂形成;6例大、小结节未见骨痂形成,考虑与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有关。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2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为91.18%;34例肱骨头假体位置良好,肩关节对应关系良好,肱骨大、小结节均愈合;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84°~110°(97°±13°),水平位内旋68°~86°(77°±9°)、外旋60°~70°(65°±5°)。结论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马腾骏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置换老年人
- 肱骨头置换联合和营止痛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肱骨头置换联合和营止痛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肱骨头置换术组(单纯手术组)20例,和肱骨头置换术联合和营止痛汤加减治疗(手术联合中药组)30例。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术后肿胀消失时间、肩关节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评估VAS评分;术后随访2年评估肩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联合中药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关节肿胀消失时间及肩关节开始康复训练时间较单纯手术组短(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VAS评分较单纯手术组低(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Neer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较单纯手术组的30.00%低(P<0.05)。结论相较而言,肱骨头置换术配合中医治疗用于骨质疏松性肱骨头骨折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水肿等症状,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实施,并促进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王小刚高金玲陈祥周晓祥唐燕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 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PH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复杂PHF患者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60~83(70.7±7.9)岁。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30例。42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25例为FA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7例为HA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大结节不愈合、肩关节僵硬、假体松动、关节脱位、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12个月,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恢复情况,采用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NEER分型、受伤机制、患肢侧别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FA组手术时间(119.2±13.8)min长于HA组的(105.9±12.8)min,术中出血量(232.6±46.3)mL少于HA组的(297.7±5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4.16,P值均<0.05);而住院时间FA组(9.9±2.8)d、HA组(10.1±2.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FA组为(11.9±1.0)个月,HA组为(12.5±1.1)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各有1例切口感染,予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12.7±1.4)个月。随访期间FA组1例、HA组2例患者发生肩关节僵硬,予保守治疗。FA组和H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2/25)和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FA
- 麦麦提依不巴吉·阿不都卡迪尔原天祎周治衡刘洪江吕青崔泳
- 关键词:锁定钢板固定人工肱骨头置换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探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LPHP)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9.1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评分、活动范围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HP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均为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术式,LPHP可减少骨折愈合时间,人工肱骨头置换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术式。
- 谢志忠
-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探究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运用人工肱骨置换的效果。方法:将2020.1-2021.6间的病人加入实验中,总包含人数86名,均存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患者:对照与观察组,分别予以锁定钢板进、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将实验中的结果实行总结并分析。结果 经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较短,在术后出现负面问题的概率比较低,使患者的骨折位置能够尽早愈合,其治疗疗效比较高,患者在术后能尽早康复并出院,数值比较之后(P<0.05)。结论 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而言,对其实行人工肱骨置换手术的形式,能够使患者在术后尽早康复,并减少负面症状的概率,提高其治疗的疗效。
- 周漪峰张明艳
-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有效率
- 钛缆固定结节肱骨头置换与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比较
- 2023年
- 比较PHILOS钢板手术与钛缆固定结节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2021年5月间采用钛缆固定结节行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临近匹配方式筛选相同数量PHILOS钢板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随访时Constant和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各纳入19例患者,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侧、骨折类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间除手术时长存在显著差异(P=0.040 < 0.05)外,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切口长度、Constant和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置换组Constant和VAS评分平均值优于钢板组。结论 应用钛缆固定结节方法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可收到与钢板内固定相当的手术效果。
- 崔路宽王树辉宋驰刘浩王大鹏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钛缆
- 人工肱骨头置换配合中医综合治疗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头、大小结节和肱骨干上段近端的骨折,此类骨折在高龄人群中较常见。我们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应用耳穴压豆、功能锻炼、体质辨证与骨折三期中药内服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帮助患者康复并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胡仕其沈佳怡
-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肱骨近端骨折中医综合治疗
相关作者
- 姜春岩

- 作品数:220被引量:1,913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肩关节 关节镜 肱骨近端骨折 肩袖损伤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 王满宜

- 作品数:570被引量:8,782H指数:46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肘关节
- 赵琦辉

- 作品数:102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交锁髓内钉 跟骨
- 朱以明

- 作品数:100被引量:65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肩关节 关节镜 肩骨折 肩袖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
- 钟刚

- 作品数:396被引量:36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生物力学研究 韧带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