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6篇“ 肠系膜上静脉“的相关文章
辅助生殖术后并发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2025年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术后的血栓多发生在静脉、颈内静脉静脉的血管内,其主要原因与ART术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形成有关。报告1例冻融胚胎移植术(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后3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持续性疼痛不适,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相关检查后,考虑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积极予以吸宫术终止妊娠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好转出院,持续抗凝治疗半年复查未见血栓存在。该患者无OHSS形成,且血栓形成部位少见,对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ART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杜静王猛彪常瑞亚张宗翠王玲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2025年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SMVT)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内脏淤血性疾病,起病隐匿,是误诊率高、有潜在致命风险的急腹症[1]。近年来,导管溶栓术是治疗ASMVT的主要方法之一[2]。目前,国内尚无ASMVT经导管溶栓护理规范的专家共识。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医护专家,共同撰写《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旨在为ASMVT经导管溶栓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李海燕陆清声陆巧丽邹秋红朱俊蓉(绘图)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护理规范
经皮肝穿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
2025年
患者1,男性,31岁,因“腹痛1周,加重2 d”于2021年8月28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入院查体示腹部膨隆,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增强CT检查示门静脉(portal vein,PV)、肠系膜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血栓形成。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见表1。
徐佳亮车海杰杨忠振王小磊刘颖齐子昊杨牟
1例产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2024年
总结了1例产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静脉血栓的护理,腹痛的护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联合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干预,管路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疗效果满意。
王敏马丽娟王芳张志文李明娥
关键词:产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营养不良预见性护理
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疗效差异探讨
2024年
分析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治疗中抗凝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系膜静脉管径、血清学指标、疗效、近期复发率。结果表明,肠系膜静脉管径比较,观察组管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比较,观察组维生素B9、维生素B12指标升高,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0.53%,观察组预后较好(P<0.05)。研究发现,抗凝治疗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该疗法治疗风险较低,患者预后较好。
魏凯凯万圣云
关键词:静脉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复发率
肠系膜静脉入路的胰后隧道建立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肝门解剖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 总结经肠系膜静脉入路的胰后隧道建立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肝门解剖中的临床运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笔者团队将提出的经肠系膜静脉入路的胰后隧道建立方案运用到该患儿的肝门解剖中。结果 该4岁男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术中通过经肠系膜静脉入路的胰后隧道的建立,快速、安全地定位门静脉,从而简化肝门解剖,成功完成胰腺后方Rex搭桥。手术总时间约8 h,术中出血约60 mL(包括血管吻合时放血)。经术后3个月随访,患儿恢复良好,搭桥血管通畅,门静脉高压表现得到纠正。结论 笔者所在团队提出的经肠系膜静脉入路建立胰后隧道的手术策略可以简化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肝门解剖流程,从而更迅速、安全地寻找到血管吻合部位。
罗洋彭赟吴耀星谢小龙王琦吕勇李可为向波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全胰切除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切除重建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及腹腔镜全胰切除术(LTP)联合门静脉-肠系膜静脉(PV-SMV)切除重建的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可行性和根治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LPD及LTP联合PV-SMV切除重建手术的13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中,10例病人行LPD,3例病人行LTP。7例(53.8%)病人行PV-SMV侧壁切除缝合,4例(30.8%)病人行PV-SMV节段切除、对端吻合,2例(15.4%)病人行PV-SMV节段切除、人工血管搭桥。手术时间(314.2±70.5)min。术中出血量(442.3±247.4)mL。PV-SMV中位阻断时间22(8~80)min。术后1例病人发生胃排空延迟,未发生B级以胰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瘘、二次手术、急性血栓栓塞事件及30 d内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10.7±4.7)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例为胰腺伴有破骨巨细胞的未分化癌,12例为胰腺导管腺癌。标本肿瘤大小(3.9±1.6)cm。术中淋巴结清扫(25.7±12.7)枚。淋巴结转移9例(69.2%)。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侵犯门静脉者5例(38.5%)。所有病人均为R0切除。术后门静脉通畅率100.0%。结论 对于经验丰富的微创胰腺手术团队,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基础,LPD或LTP联合PV-SMV切除重建用于部分胰头癌侵犯PV-SMV的病人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肿瘤的R0切除率,使病人获益。
孙蒙清陈少博洪夏飞董良博何小东韩显林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MSCT平扫在高原地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目的探讨腹部多层螺旋CT平扫在高原地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SMVT)诊断的价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ASMVT的腹部CT平扫图像(27例),并以健康(40例)及慢性高原病(CMS)患者(29例)的腹部CT平扫图像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肠系膜静脉直径及CT值的差异。结果结果ASMVT组肠系膜静脉直径为(1.63±0.34)cm,CMS组(1.48±0.20)cm和健康对照组(1.21±0.14)cm,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MVT组肠系膜静脉CT值为(63.24±6.13)HU,,CMS组(58.44±4.67)HU和健康对照组(45.83±4.16)HU,各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静脉CT值的最佳阈值55.47HU时,对诊断ASMVT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75.00%。结论结论CT平扫如表现为肠系膜静脉密度增高及周围脂肪间隙渗出高度提示ASMVT。
次仁曲珍杨谨瑞次旦旺久王先涛边巴次仁卢海燕
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体层摄影术X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
2023年
尽管当今的相关理论和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SMVT)仍是一种早期诊断较困难并且潜在致命的急腹症。在及时诊断的前提下,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介入和外科治疗。情况尚可的患者采取抗凝、全身溶栓、扩血管等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以抗凝最为基础和必要;经颈静脉、经皮、经股动脉三种微创介入途径和多种操作的组合使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成为治疗ASMVT的重要手段;有肠坏死和腹膜炎等情况较差的患者则需要开腹探查,切除坏死肠管切除和(或)切开肠系膜静脉取栓。多学科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目前对于治疗并没有共识,本综述旨在描述ASMVT的治疗现状。
陈雨莲刘鹏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溶栓介入手术
肠系膜静脉血栓静脉炎合并脆弱拟杆菌感染1例
2023年
肠系膜静脉血栓静脉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合并腹腔内疾病,如憩室炎、阑尾炎、炎症性肠病等。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无特异性症状,诊断取决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肠系膜静脉血栓静脉炎发生与含有细菌的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门静脉导致脓毒性静脉炎有关。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从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方面诊断此病面临着挑战。现报道1例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感染致肠系膜静脉脓毒性血栓静脉炎病例,为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患者为34岁男性,以间断腹痛和发热入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肠系膜静脉部分血栓形成,结肠镜检查显示回盲部憩室炎,血培养长出脆弱拟杆菌。经抗感染(头孢他啶2.0 g,每12 h1次,静脉滴注,共计11 d;甲硝唑0.5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共计3 d)和抗凝(利伐沙班20 mg,每日1次,口服,共计8 d)治疗,入院第11天好转出院。通过此病例,对于发热和腹痛患者应将肠系膜静脉血栓静脉炎纳入鉴别诊断,通过辅助检查、血标本培养等技术,及时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陈丽慧申彩云
关键词:发热腹痛脆弱拟杆菌

相关作者

王茂强
作品数:405被引量:1,85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血管造影术 肝肿瘤 前列腺动脉
刘凤永
作品数:185被引量:82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 介入性
李森
作品数:119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外科治疗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肝移植
宋鹏
作品数:119被引量:59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肝肿瘤 动脉造影 栓塞化疗
段峰
作品数:187被引量:89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介入放射学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