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6篇“ 肠炎沙门菌“的相关文章
- 某父母代种鸡场肠炎沙门菌的分离与感染情况调查
- 2025年
- 为了解某父母代种鸡场肠炎沙门菌的感染情况,试验采集37,45,53周龄肉鸡的泄殖腔拭子、环境拭子等共661份临床样品进行禽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PCR鉴定、血清学鉴定,另外对采集的15,28,37,53周龄鸡血清进行D群沙门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8株疑似禽沙门菌,分别命名为3701,4501~4530,5301~5317。其中1株来源于37周龄养殖环节的泄殖腔拭子样品(分离率为0.9%),30株来源于45周龄孵化环节的死鸡胚样品(分离率为75.0%),17株来源于53周龄孵化环节的死鸡胚样品(分离率为28.3%)。48株分离菌均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性,经PCR鉴定均为肠炎沙门菌。48株肠炎沙门菌均与O9、O12、Hg、Hm血清凝集,均属于D群肠炎沙门菌。鸡群15周龄时血清D群沙门菌抗体均为阴性;28周龄时血清D群沙门菌抗体开始转阳,平均阳性率为11.3%;37周龄时血清D群沙门菌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8.6%;53周龄时血清D群沙门菌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1.0%。说明该种鸡场鸡群在28周龄前就已经感染了肠炎沙门菌,53周龄时仍有部分感染鸡在持续排菌。
- 吴惠明张硕张启龙刘晓冬刘海莹李志军郑博君殷雨晴梅力高晓龙罗伏兵李刚
-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细菌分离抗体阳性率
- 肠炎沙门菌活疫苗对早期感染鸡白痢沙门菌SPF雏鸡的保护作用评估
- 2025年
- 为评估1次免疫肠炎沙门菌活疫苗Sm24/Rif12/Ssq对早期感染鸡白痢沙门菌维鸡的保护效果,本研究选择120只1日龄SPF雏鸡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疫苗对照组、沙门菌对照组和疫苗干预组),每组30只。于1日龄灌服接种肠炎沙门菌活疫苗,疫苗免疫7d后灌服鸡白痢沙门菌20JS04。结果显示,人工感染1周内,除鸡白痢沙门菌对照组鸡只死亡1只外,其他组均未出现死亡。1次疫苗免疫能够缓解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造成的脏器损伤,降低脏器指数与脏器细菌载量。本研究证实1日龄SPF维鸡免疫1次肠炎沙门菌活疫苗对早期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为生产上肠炎沙门菌活疫苗的科学使用以及鸡白痢沙门菌的防控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 黄家旗栾贻豪李培勇崔璐璐鹿志远宋孟泽孙淑红
-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菌雏鸡
- 一种T1FR蛋白在抑制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炎沙门菌I型菌毛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1FR蛋白在抑制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炎沙门菌I型菌毛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通过在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炎沙门菌中外源表达T1fr基因,其编码的生物因子T1FR蛋白可以抑制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炎沙门菌黏附因子...
- 王红宁魏洪城杨文兰雷昌伟徐威
- SseB蛋白在制备交叉免疫同源或异源血清型肠炎沙门菌的疫苗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SseB蛋白在制备交叉免疫同源或异源血清型肠炎沙门菌的疫苗中的应用。本发明使用动物实验评估其免疫保护力,结果发现肠炎沙门菌Sse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可以显著减轻肠炎沙门菌同源或异源血清型野生菌株引起的...
- 石火英赵钰莹李国辉
- 肠炎沙门菌fliC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2025年
- 建立一种基于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的间接ELISA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肠炎沙门菌FliC截短蛋白,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采用52份临床阴性鸡血清测定该方法的阴阳性阈值,采用沙门菌阳性鸡血清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采用135份临床血清样品测定该方法与BioChek公司禽沙门菌D群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性和临床适用性。结果显示:截短表达的FliC蛋白在BL21(DE3)中呈可溶性表达,可与H:g抗体特异性结合,与H:i和H:m抗体不反应;基于截短表达的FliC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包被抗原最优质量浓度为4 ng/μL、待检血清最优稀释度为1∶40、HRP标记的第二抗体的最优稀释度为1∶2000;该方法的阴性阈值为0.82,阳性阈值为0.94,可检出80倍稀释的肠炎沙门菌阳性血清抗体,未检出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姆班达卡沙门菌、汤姆森沙门菌和肯塔基沙门菌阳性血清抗体,批间和批内重复检测变异系数分别为0.43%~5.13%和0.50%~2.68%,与禽沙门菌D群ELISA试剂盒的检测符合率为94.1%。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FliC截短蛋白,并基于该蛋白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肠炎沙门菌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 赵东旭蔡梦雷苏士炫刘逸洋闫雪敏张政钢薛晓阳闫金坤崔国林
-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FLIC原核表达间接ELISA
- 一种肠炎沙门菌pipC基因缺失菌株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炎沙门菌pipC基因缺失菌株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其构建方法、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应激试验,发现pipC基因缺失株抵抗酸,碱和氧化应激能力显著降低;通过细胞侵袭及胞内存活试验,发现pip...
- 吴同垒陈丽史秋梅张志强张艳英陈钰斌张鹿赵桂新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肠炎沙门菌导致脾脏脓肿1例报道
- 2024年
- 血行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仅次于心血管事件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其中,血管通路引起的血行感染占MHD患者所有感染的28%^([2])。MHD患者血管通路感染中最常见的微生物约70%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的血管通路病例仅占10%~20%^([3])。肠炎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属。
- 全梓林刘双信赵立艳崔冬梅尹燕唐奇曾德汉宋利
-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革兰氏阳性球菌肠炎沙门菌肠杆菌科血行感染
- 新型肠炎沙门菌菌影候选疫苗在小鼠免疫应答和保护功效的评估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肠炎沙门菌制备的菌影(SE-ghost)通过肌肉注射(肌注)和口服不同免疫途径接种雌性BALB/c小鼠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功效。方法用SE-ghost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阴道灌洗液IgA抗体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3^(+)CD4^(+)T、CD3^(+)CD8^(+)T细胞百分比变化和脾脏内细胞因子IL-4、IFN-γ分泌;三次免疫后所有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肠炎沙门菌进行强毒攻击。用SE-ghost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抗体APC-CD11c、FITC-MHC ClassⅡ、PE-CD40、FITC-CD86、PE-CD80表达量;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BMDCs上清液IL-1β、IL-6、IL-10和IL-12p70的产量。结果与PBS组相比,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小鼠体内肠炎沙门菌特异性抗体IgG和IgA水平明显增高;脾脏CD3^(+)CD4^(+)T细胞百分比上调、高分泌细胞因子IL-4、IFN-γ。肌肉注射SE-ghost比口服可诱导更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致病菌肠炎沙门菌强毒攻击后,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生存率高达80%。与对照组相比,BMDCs经SE-ghost刺激后高表达表面成熟分子抗体CD86、CD80、CD40、MHCⅡ,高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2p70。结论通过肌肉注射SE-ghost进行免疫,可在小鼠中引发更强大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防止沙门菌感染。SE-ghost是一种有用的沙门菌候选疫苗。
- 杨慧韩雪杜小春焦红梅郑国军
-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灭活疫苗免疫应答
- 肠炎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感染的特异便捷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探索
- 常景
- 毒力因子SpvD在调控NF-κB通路致肠炎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毒力因子SpvD在调控NF-κB通路致肠炎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肠炎沙门菌PLAGH-086野生株、spvD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Raw 264.7细胞和C57BL/6小鼠感染实验,比较3组间炎性因子RNA、分泌蛋白及病理结果差异。结果在Raw 264.7细胞感染实验中,缺失株侵袭率低于野生株和回补株(P<0.05)。计算不同时间点胞内菌量,缺失株在各时间点菌量均低于野生株和回补株,3组菌在12 h菌量较多,之后菌量减少。通过提取RNA探索核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磷酸化核因子kappa B(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kappa B,p-NF-κB)和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Nrf2、NQO1和HO-1的表达量趋势大致相同。不同时间点p-NF-κB和MyD88的表达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野生株相比,回补株的表达量在0、8、20、24 h均高于野生株(P<0.05)。关键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量在感染12 h后逐渐上升,相较于野生株和缺失株,回补株上升趋势更明显,除iNOS之外,回补株IL-6、IL-1和COX-2的表达量在16~24 h内均高于野生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8 h和16 h外,回补株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均高于野生株(P<0.05),但其他分泌型炎性因子野生株和回补株浓度区别较小(P>0.05)。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感染5 d后小鼠的脾脏和肝脏增大且变脆。肝脏和脾脏的病理检查显示,与野生株相比,回补株导致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以上结果表明,spvD基因在体内加剧了炎症反应。结论spvD基因在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
- 许增权陈家良侯悦庄吉褚洪迁刘洁
-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NF-ΚB通路免疫应答
相关作者
- 吴同垒

- 作品数:224被引量:68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基因缺失 基因缺失株 肠炎沙门菌 生物学特性 迟缓爱德华菌
- 张志强

- 作品数:201被引量:561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基因缺失 基因缺失株 生物学特性 肠炎沙门菌 大肠杆菌
- 史秋梅

- 作品数:593被引量:1,321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草药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大肠杆菌 紫锥菊
- 朱国强

- 作品数:451被引量:2,192H指数:21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大肠杆菌 鸡病 肠炎沙门氏菌 菌毛 副粘病毒
- 朱春红

- 作品数:275被引量:4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邮鸭 SNP 假冒 分子标记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