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6 篇“ 肝移植受者 “的相关文章
肝移植 受者 心理体验的研究进展2025年 对肝移植 受者 心理体验的国内外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了解肝移植 受者 的真实心理体验及实施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郑蔓 李文婷 岳可焕 张琳琳 翟燕关键词:肝移植 受者 心理体验 心理行为干预 肝移植 受者 症状群的研究进展2025年 症状群的存在增加了肝移植 受者 症状困扰,进一步降低其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极大影响肝移植 受者 预后及生命质量。本文对肝移植 受者 症状群的概念、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制订以症状群为单位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为肝移植 受者 提供有效的症状管理,减轻症状群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不断提高肝移植 受者 生命质量。 胡家欣 代玲云 彭思思 刘璟莹 罗如珍 刘彦慧关键词:肝移植 症状群 症状管理 干预措施 肝移植 受者 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2025年 目的:对肝移植 受者 症状特征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症状类别病人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391例肝移植 受者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肝移植 受者 症状体验整体评价问卷及肝移植 受者 症状体验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肝移植 受者 按照症状特征进行分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类别病人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差异。结果:肝移植 受者 症状存在3个异质性群体,分别为症状低发组(占43%)、症状中发组(占30%)、心理社会症状高发组(占27%)。与症状低发组相比,移植 后1年内、使用非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的病人更易归于症状中发组;移植 后半年内、居住地为非城市、有合并症的病人更易归为心理社会症状高发组。结论:医护人员应有效识别肝移植 受者 的症状特征,重视移植 后早期病人的心理和社会维度症状,尤其应关注存在合并症、居住地为非城市的病人,促进病人将疾病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减轻其疾病负担。 陈潇 张玉侠 张晓云 徐嫣嫣 孙丽骏 沈韵 裘洁 潘亭 俞静娴关键词:肝移植 症状群 影响因素 肝移植 受者 社会参与的用户画像研究2025年 目的 分析肝移植 受者 社会参与的类型和特征,为开展针对性医疗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例肝移植 受者 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并归纳出肝移植 受者 社会参与用户画像的标签体系并构建用户画像。采用词云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完成用户画像的可视化。结果 肝移植 受者 社会参与的用户画像标签归纳为日常活动、躯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和医疗资源可及性6个维度;构建的用户画像类型包括依赖照护的退化型、负担较重的回避型、积极适应的过渡型和活跃的回归型4类。结论 肝移植 受者 的社会参与类型具有多样性。医护人员需综合评估肝移植 受者 的社会参与属性特征和障碍因素,为其制订个体化和精准化的社会参与干预措施,提供合适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资源,以提升肝移植 受者 的社会参与水平,促进其回归社会。 章琪 俞静娴 陈潇 刘玉静 张玉侠关键词:肝移植 社会参与 重返社会 医疗照护 延续护理 国内首例肝移植 受者 移植 供肝 再利用 2025年 移植 供肝 短缺是限制肝移植 开展的最主要因素,并成为移植 等待者脱失及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移植 供肝 的再利用是少见但具有重要意义的非常规供肝 资源,是扩大供肝 池的重要策略,该策略在国外已有诸多文献报道,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手术结局及长期随访结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肝 脏移植 中心进行了国内首例移植 供肝 再利用尝试,该案例中首位受者 因急性肝 衰竭、肝 性脑病行原位肝移植 术,术后第7天病情恶化,达到脑死亡标准;经评估、维护后该供肝 再次移植 于1例肝移植 术后6 d、因急性肝 动脉栓塞致移植 肝 功能急剧恶化需紧急二次肝移植 的受者 ,术后该受者 肝 脏功能恢复顺利,于术后第28天出院。这一结果提示,移植 供肝 的再利用对于扩大潜在供肝 来源、挽救危急状态移植 等待者等具有重要价值。 薛洪源 沈丛欢 陶一峰 李瑞东 李建华 周秀玲 张全保 王正昕关键词:肝移植 脑死亡 再利用 肝动脉栓塞 肝移植 受者 术前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2025年 目的构建肝移植 受者 术前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器官移植 中心纳入肝移植 等待名单的术前受者 ,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建模组(258例),2022年10—12月纳入的研究对象为验证组(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肝移植 受者 术前衰弱的发生率为39.3%。年龄(OR=0.128)、白蛋白(OR=0.557)、体力活动(OR=0.998)、抑郁(OR=2.871)、焦虑(OR=1.746)及合并肝 性脑病(OR=5.648)是其风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χ^(2)=3.139,P=0.925(>0.05),表明该模型有良好的拟合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95%CI为0.992~0.998,P<0.001。最佳临界值为0.630,灵敏度为0.993,特异度为0.963。外部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950,正确率为84.7%。结论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评估肝移植 受者 术前衰弱风险提供参考。 张丙良 孙慧慧 庄金珊 于晓燕 战霞霞 徐庆国 魏丽丽关键词:肝移植 衰弱 成人肝移植 受者 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单中心研究 2025年 目的调查肝移植 受者 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 中心就诊的肝移植 受者 的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对205例成人肝移植 受者 的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移植 受者 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为(28.84±14.33)分,中、重度照顾负担水平者占67.8%。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 受者 有无术后并发症及其自理能力情况,家庭照顾者有无其他疾病、家庭月收入、日照顾时间及总的照顾时间在照顾负担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肝移植 受者 的自理能力情况和家庭照顾者自身有无其他疾病是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移植 受者 其家庭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照顾负担,医务人员在为受者 提供护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家庭照顾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照顾负担水平,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宫月乔 柳国芳 孙文娟 饶伟 韩晶关键词:肝移植 家庭照顾者 影响因素 电子健康技术在肝移植 受者 术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肝移植 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 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电子健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作为肝移植 受者 术后健康管理中的一种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本文对电子健康技术在肝移植 受者 术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其实施方式包括应用程序、机器人、视频会议、平板电脑、短信、电话和可穿戴设备等;总结了电子健康技术在肝移植 受者 术后健康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并分析了现阶段研究与应用中的局限性,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在肝移植 受者 术后健康管理中开展电子健康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 代玲云 许玲 刘璟莹 罗如珍 彭思思 胡家欣 刘彦慧关键词:电子健康 肝移植 健康管理 远程医疗 供者年龄对肝移植 受者 术后早期肝 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术后动脉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供者年龄对肝移植 受者 术后早期肝 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肝移植 术后动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 中心接受肝移植 手术治疗的518例受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供者年龄将其分为高龄供者供肝 组(供者年龄≥70岁)28例和非高龄供者供肝 组(供者年龄<70岁)490例。分别于肝移植 术后1、3、7、14 d检测2组受者 的肝 功能指标[AST、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统计受者 术后动脉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肝 动脉血栓、肝 动脉狭窄等。再根据肝移植 受者 术后是否发生肝 动脉并发症分为动脉并发症组(26例)和无动脉并发症组(492例),比较2组肝移植 供、受者 的相关临床资料。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肝移植 术后发生动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供者供肝 组和非高龄供者供肝 组受者 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龄供者供肝 组术后1、3、7、14 d的AST、ALT、TBIL、DBIL分别为(1024.57±256.49)U/L、(756.24±145.89)U/L、(95.76±21.93)μmol/L、(64.22±15.07)μmol/L,(402.46±71.61)U/L、(423.31±87.44)U/L、(84.50±16.42)μmol/L、(55.68±10.34)μmol/L,(91.78±21.84)U/L、(92.36±21.62)U/L、(66.43±11.55)μmol/L、(43.57±8.60)μmol/L,(67.52±10.35)U/L、(72.17±16.28)U/L、(41.26±8.30)μmol/L、(32.45±6.21)μmol/L;均高于同期非高龄供者供肝 组的(895.23±225.19)U/L、(614.85±126.51)U/L、(77.59±20.48)μmol/L、(51.18±12.96)μmol/L,(226.37±66.54)U/L、(256.79±70.25)U/L、(66.73±17.02)μmol/L、(39.67±9.40)μmol/L,(68.41±18.38)U/L、(77.47±18.16)U/L、(53.65±12.83)μmol/L、(28.33±7.29)μmol/L,(35.32±9.27)U/L、(48.56±14.10)U/L、(28.39±7.15)μmol/L、(20.58±5.04)μmol/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龄供者供肝 组肝 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3/28),非高龄供者供肝 组为4.69%(23/490),组� 张勇 齐立杰 王栋 王峰 徐庆国 孙延东 王新 蔡金贞关键词:肝移植 供者 肝功能 肝动脉血栓 肝动脉狭窄 儿童肝移植 受者 围手术期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的疗效探讨 2025年 目的观察重组抗白细胞分化抗原25(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5,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预防儿童肝移植 受者 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肝移植 的79例儿童受者 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免疫诱导方案分为全量激素组60例、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19例。全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全量激素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免疫抑制;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半量激素诱导,术后单用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对比两组术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等主要结局,以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移植 物存活率、患者存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等次要结局的差异。结果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与全量激素组相比,术后AR发生率(4/19比16/60)、感染发生率(12/19比40/60)、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19比24/60)、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停留时间、住院花费、移植 物存活率(18/19比59/60)、患者存活率(19/19比5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安全有效,能够在减少激素用量的同时实现相似的免疫抑制效果,但与全量激素诱导相比,并不能降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习剑鑫 陈玉国 耿笑辰 邱伟 吕国悦关键词:肝移植 儿童
相关作者
郑树森 作品数:1,406 被引量:4,377 H指数:2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脏移植 肝癌 肝癌肝移植 徐骁 作品数:338 被引量:1,154 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受者 肝癌肝移植 肝癌 肝移植术后 朱志军 作品数:540 被引量:1,232 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活体肝移植 儿童 供肝 刘红霞 作品数:111 被引量:593 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肾移植受者 肾移植 受者 肝移植受者 肝移植 沈中阳 作品数:902 被引量:2,242 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供肝 儿童 活体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