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2篇“ 肛门内括约肌“的相关文章
- 肛裂切除加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肛裂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在肛裂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肛裂切除加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5例肛裂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展开肛裂切除加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γ干扰素(IFN-γ)]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3.32±1.13)分、肿胀评分(1.23±0.21)分均低于手术前的(5.48±1.14)、(2.87±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的hs-CRP(9.62±1.53)mg/L、TNF-α(30.23±3.57)pg/ml、IL-6(66.35±5.08)ng/L、IL-8(32.74±3.17)ng/L、IFN-γ(54.78±2.01)pg/ml均低于手术前的(16.25±2.04)mg/L、(40.15±4.09)pg/ml、(83.37±8.38)ng/L、(45.58±3.45)ng/L、(63.43±3.1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8.84±2.78)、(77.27±2.23)、(78.83±2.77)、(77.32±2.26)分,均高于手术前的(72.13±2.07)、(71.19±2.28)、(73.19±2.56)、(72.47±2.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肛裂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肛裂切除加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能减轻术后疼痛及患处肿胀,减轻体内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卓芹超
- 关键词:肛裂切除术
- 基于有限元法探索女性肛门内括约肌损伤对肛管压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基于有限元法模拟女性不同程度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损伤对肛管应力-压力的影响。方法运用Mimics软件构建1名健康成年女性的肛管曲面模型,参考既往研究结果应用ABAQUS软件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IAS不同损伤工况下的应力-压力分布特点。结果从底部5mm竖切高度下,对IAS不同深度的损伤显示随深度的增加肛管静息压下降,但收缩压变化不明显;不同离底高度的损伤表明离底15mm以上时对肛管压力的影响很小;不同高度的损伤显示损伤超过10mm后肛管压力受损明显增大并出现模型塌陷变形。结论所获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在进行IAS损伤模拟时可较准确体现肛管的应力-压力分布特点,同时提示临床应重视中段肛管IAS的诊疗。
- 余求祥王东东董鹏举陈正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肛门内括约肌有限元生物力学
- 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裂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联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肛裂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联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缩小率、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6.7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缩小率(82.24±9.26)%、细菌清除率(85.12±9.12)%、肉芽组织覆盖率(73.12±6.45)%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5.37±1.25)mm均高于对照组的(64.34±6.98)%、(77.95±8.44)%、(51.76±5.52)%、(3.23±0.95)mm,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结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肛裂患者在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这也提示了加味苦参汤术后熏洗肛裂具有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 杨广军
- 关键词:肛裂加味苦参汤
- 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病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肛管功能和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静息压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肛管功能,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 陈英
- 关键词:混合痔
-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观察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肛裂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肛裂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施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与对照组(施行传统侧切术),每组3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止痛药用量、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用量、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止痛药用量分别为(10.17±4.73) m L、(1.87±0.42)片、(2.95±0.53)分、(10.14±2.72) d都少于对照组(19.26±3.67) m L、(3.03±0.28)片、(4.18±0.62)分、(14.93±2.81) d(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肛周水肿、大便失禁、活动性出血,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可治疗肛裂效果显著,减轻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广泛应用。
- 黄飞鹰娄淑萍
- 关键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分析
- 2023年
- 陈旧性肛裂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2021年02月-2022年06月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56例,随机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观察组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创面恢复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陈旧性肛裂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可减少创面恢复时间及复发率,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 王树军
- 关键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陈旧性肛裂复发率
-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2021年我院收治环状混合痔病人105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改良PPH术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PPH术。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各项指标、围手术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8.35±4.37)分钟,大于对照组的(36.42±6.21)分钟(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少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肛门疼痛、尿潴留、首次排便时间、远期肛门坠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8±0.62)天,对照组为(5.1±0.5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出血率分别为(17.28±2.22)ml和3.7%,对照组分别为(16.75±2.13)ml和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PH术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比常规PPH术,手术时间略有增加,但不增加吻合口出血风险,不增加直肠漏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可明显改善术后肛门疼痛、尿潴留、远期坠胀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时间,缓解排便困难,并显著降低PPH术后吻合口狭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 李毅李文忠罗仕云陈旭渊师路何家杰冯骄李林浦胡伟
-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环状混合痔肛门内括约肌
- 改良肛裂切除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改良肛裂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选用改良肛裂切除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法对手术效果、安全性、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肛门功能、肛管静息压、便血症状积分、便秘症状积分及复发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肛周肿胀程度、肛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便血症状积分、便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舒张压力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陈旧性肛裂患者采取经改良肛裂切除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术后复发率较低。
- 张广斌
- 关键词:陈旧性肛裂
-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分析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探究如何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优化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肛裂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35例,试验组患者均实施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出血量、服用止痛药剂量、疼痛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陈旧性肛裂患者实施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其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杨静
- 关键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陈旧性肛裂
-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结扎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研究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结扎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陈旧性肛裂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研究组80例采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结扎术。对照组80例采用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统计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创面大小、疼痛评分、出血评分、肛门功能及住院时间和切口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100%。研究组治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3、5、7天创面面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3、5、7天疼痛评分、出血评分、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后Wexner肛门功能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以及切口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结扎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安全,具有加速创面愈合、术后出血少、疼痛轻等优势,肛门功能保护良好。
- 郝爽殷立新白利朋
- 关键词:陈旧性肛裂肛门内括约肌结扎
相关作者
- 刘勇敢

- 作品数:62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便秘 直肠肿瘤 直肠癌 中低位直肠癌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 王振军

- 作品数:355被引量:2,692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肛瘘 直肠癌 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肛提肌
- 易秉强

- 作品数:55被引量:591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肛瘘 切除术治疗 肛提肌 低位直肠癌 超低位直肠癌
- 王顺和

- 作品数:136被引量:3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肛周脓肿 环状混合痔 神经干细胞 肛管 手术治疗
- 高志刚

- 作品数:47被引量:365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肛提肌 切除术治疗 低位直肠癌 超低位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