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3 篇“ 肌筋膜触发点 “的相关文章
肌 筋膜 触发 点 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2025年 肌 筋膜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软组织疼痛,其关键特征是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出现。目前,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筛选和建立有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形成机制、干预和治疗方法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目前建立肌 筋膜 触发 点 动物模型方法有物理干预、化学干预、物理结合化学干预及自身存在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动物造模,通过对研究中常用的肌 筋膜 触发 点 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或可为肌 筋膜 触发 点 动物造模方法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并为肌 筋膜 触发 点 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 宋晓慧 刘琳 刘世轩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一种将普拉提训练联合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腰痛干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普拉提训练联合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腰痛干预方法,涉及运动康复技术领域;包括普拉提运动训练治疗和肌 筋膜 触发 点 手法松解治疗两部分,并在治疗后通过腰部疼痛VAS评分和腰部RMDQ功能障碍评分进行评估,对照评分可以及... 常青 李林刚针刺肌 筋膜 触发 点 治疗屈指肌 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针刺肌 筋膜 触发 点 治疗屈指肌 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部接诊的80例,明确诊断为屈指肌 腱腱鞘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选取针刺治疗肌 筋膜 的触发 点 来进行,对照组选择通过传统腧穴定位来进行行针治疗,对比评估这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进行至第12天时,以及完成治疗后1个月的随访阶段,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12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缓解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针刺取穴,采用针刺肌 筋膜 触发 点 治疗屈指肌 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黄敏 陈菁 杨小奇 杨小奇 胡嘉杰 张琰 刘海涛关键词:针刺 肌筋膜触发点 屈指肌腱腱鞘炎 慢性肌 筋膜 触发 点 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2025年 背景:慢性肌 筋膜 触发 点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识别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有助于从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层面理解并进一步探究慢性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目的:以慢性肌 筋膜 触发 点 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大鼠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跑台坡度为-16°,跑速为16 m/min,训练时间为90 min/次)方式建立慢性肌 筋膜 触发 点 动物模型,每周1次,连续干预8周,休息4周;正常组大鼠不做干预。12周造模结束后,采用代谢笼法收集大鼠造模后24 h尿液,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尿样进行代谢图谱检测,筛选出共同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有32个差异代谢标志物,其中上调21个、下调11个;依据变量权重值>3,共14个差异代谢物被认定为潜在生物标志物;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表明,慢性肌 筋膜 触发 点 的形成与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密切相关。 刘琳 刘世轩 陆馨悦 王侃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 代谢组学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肌 筋膜 触发 点 拔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肌 筋膜 触发 点 拔罐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腰背伸肌 群表面肌 电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9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4例给予CT引导下射频针刀联合脊得舒丸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 筋膜 触发 点 拔罐,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腰椎活动度、腰背肌 表面肌 电信号的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及活动度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肌 电值及平均功率频率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3.70%低于对照组18.52%(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肝肾同源理论的肌 筋膜 触发 点 拔罐能够减轻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调节腰背伸肌 群表面肌 电,并降低复发率。 买豫 史栋梁 赵俊燕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干针针刺肌 筋膜 触发 点 治疗膝关节疾病有效性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干针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肌 筋膜 疼痛综合征,该文旨在系统评价干针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BSCO、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发表的文献,选取随机对照试验且使用干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纳入诊断为膝关节疾病的患者。由2位评估人独立筛选文章,对方法学质量进行评分,并提取数据。主要指标有目测类比评分,次要指标主要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压痛阈值、膝关节活动度和Kujala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6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干针治疗组相比,干针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WOMAC疼痛评分与WOMAC僵硬度评分存在明显优势(MD=-0.63,95%CI:-1.06至-0.19,P=0.005;MD=-0.74,95%CI:-1.32至-0.17,P=0.01;MD=-0.43,95%CI:-0.77至-0.09,P=0.01),WOMAC总评分、WOMAC功能评分、压痛阈值、膝关节活动度、Kujala评分没有明显优势。结论:干针可以有效治疗膝关节疼痛和僵硬度,然而在改善其他膝关节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优势及随访效果证据不足。所以,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患有膝关节慢性疼痛或关节僵硬的患者,可以谨慎考虑使用干针治疗。 姚庭峰 刘琳 刘世轩 陆馨悦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 膝关节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META分析 火龙罐联合肌 筋膜 触发 点 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的疗效 2025年 目的 观察火龙罐联合肌 筋膜 触发 点 (MTrPs)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颈型颈椎病中青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采用火龙罐联合MTrP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颈椎保健宣教,并配合颈椎操及使用人体工程学的乳胶颈椎枕。比较治疗前、治疗2、4周后Northwick Park颈痛问卷(NPQ)评分、VAS评分等指标,评定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NPQ评分及VAS评分均呈现总体改善趋势(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N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 火龙罐结合MTrPs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缓解颈肩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骆鹏程 陈晨 魏浩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 手法治疗 颈型颈椎病 超声引导下针刺肌 筋膜 触发 点 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肌 筋膜 触发 点 (MTrPs)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20例,脱落1例)、观察2组(2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患侧阳陵泉、解溪、太冲、足三里、悬钟、丘墟,每天1次;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胫骨前肌 、腓肠肌 MTrPs针刺治疗,隔日1次;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于肌 骨超声引导下的胫骨前肌 、腓肠肌 MTr Ps针刺治疗,隔日1次。3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对各组患者进行三维步态分析,并观察Holden步行功能量表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步速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P<0.01),Holden步行功能量表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观察2组患者踝关节背屈角度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后,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量表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MTr Ps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步行功能。 冷情英 郑雪娜 钟慧 谢嫣柔 卢乐仪 郭永亮 刘初容关键词:脑卒中 足下垂 针刺 肌筋膜触发点 随机对照试验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松解肌 筋膜 触发 点 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分析 2025年 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松解肌 筋膜 触发 点 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的50例患有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治疗,25例)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松解肌 筋膜 出发点 治疗,25例),对比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指数、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配合针刺松解肌 筋膜 出发点 的方式治疗,综合治疗效果更佳,降低肩关节周围炎的病重程度,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郁峰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 针灸肌 筋膜 触发 点 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4年 肌 筋膜 触发 点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为骨骼肌 绷紧带中的过敏结节,可引发压痛、特征性转移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现象。近年来,基于MTrPs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采用针灸治疗非器质性神经肌 纤维的疼痛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针刺干预MTrPs对于组织修复、恢复功能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临床治疗肌 筋膜 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提供了有效手段。但针刺MTrPs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今后还需从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深入探究,以期为临床针灸施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陈璐 曹江鹏 杜元灏关键词:针灸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相关作者
黄强民 作品数:129 被引量:809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肌筋膜触发点 触发点 针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疼痛 谭树生 作品数:60 被引量:256 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研究主题:腰曲 肌筋膜触发点 针刺 颈曲 推拿 龙佳佳 作品数:35 被引量:148 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研究主题:肌筋膜触发点 针刺 脑梗死 推拿 护理 吴宗辉 作品数:119 被引量:606 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养老服务 养老 肌筋膜触发点 照料 健康教育 刘琳 作品数:25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肌筋膜触发点 META分析 干预效果 运动干预 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