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90篇“ 肌电反馈“的相关文章
反馈功能的神经肉刺激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神经肉刺激系统,包括:源模块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供;表面模块用于感受刺激部位的神经肉状态,并作为为肉刺激模块驱动信号的参考;肉刺激模块用于输出频率脉宽合适且变化的刺激脉冲;集...
赵新刚徐壮张弼赵明姚杰赵忆文卜春光
基于动作捕捉与反馈的集成式康复训练系统
本发明涉及医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动作捕捉与反馈的集成式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动作数据采集模块,动作评估与分析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具体通过惯性动作捕捉设备和表面传感器集成在训练衣上,以便实时监测患者...
徐卓凡段婉茹刘芃昊陈赞
基于参数自适应反馈的阵列刺激设计与研究
2025年
功能性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已成为运动障碍患者康复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应用FES设备中,如将传统扫描阵列极与FES技术相结合时,面临着在保持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的同时须考虑诱发疲劳因素的挑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收集到的人体表面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减轻因过度刺激导致的疲劳和受伤风险,提出一种基于特征Q值的疲劳检测算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刺激中各种参数的反馈控制调节,从而提高其在运动障碍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朱兆才殷文旖杨建涛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阵列电极
一种基于反馈的康复机械手和刺激自适应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馈的康复机械手和刺激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采集—康复机械手—神经刺激联合康复系统;S2、对表面信号进行数据预处理;S3、利用霜冰优化算法循环迭代长短时记忆网络参...
谢平修启轩王颖郝莹莹扈文豪张栋于金须陈晓玲
基于表面反馈技术的便携式可穿戴废用性萎缩治疗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反馈技术的便携式可穿戴废用性萎缩治疗系统,包括一对装置、纽扣式水凝胶极片和上位机;一对装置通过纽扣式水凝胶极片分别佩戴在患者左右侧对称肉处,用于采集两块肉的信号,并对两块肉进行...
史吕刚王曰海洪宇寅金浩张顺董树荣冯刚
一种基于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模糊PID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模糊PID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1、对表面信号数据进行采样;步骤2、对表面信号数据进行信号处理;步骤3、通过特征选择方法对信号处理后表面信号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从而获...
张京军王科朱志龙赵永超李兴傲
一种基于反馈装置的智能颈椎医疗装置
本发明涉及基于反馈装置的智能颈椎医疗装置,包括:颈椎支撑装置;颈椎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主壳体、间距调节装置、下颚支撑托盘,下颚支撑托盘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对下颚进行支撑,主壳体与下颚支撑托盘之间通过间距调节装置连...
刘泉江丁涛许嘉文王克意常绍涵
操作性反馈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操作性反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使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研究组60例使用神经节苷脂GM1辅助操作性反馈治疗。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73.33%)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操作性反馈结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储晨杨作球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神经节苷脂GM1上肢运动功能
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神经肉刺激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神经肉刺激系统,包括:源模块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供;表面模块用于感受刺激部位的神经肉状态,并作为为肉刺激模块驱动信号的参考;肉刺激模块用于输出频率脉宽合适且变化的刺激脉冲...
赵新刚徐壮张弼赵明姚杰赵忆文卜春光
60例脑瘫患儿下肢反馈疗法康复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反馈疗法对脑瘫患儿下肢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某院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测量2组康复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计算粗大运动指标得分,比较下肢康复效果。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常规组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为(12.97±4.16)°,优于治疗前的(15.88±5.57)°,组为(11.02±3.12)°,优于治疗前(15.33±5.38)°,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2.29,P值均<0.05),且治疗后组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优于常规组(t=2.05,P<0.05)。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GMFM-88 D区、E区功能指标得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组D区、E区功能指标得分[分别为(32.42±3.15)、(45.73±4.18)]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29.07±4.46)、(42.03±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3.39,P值均<0.01)。治疗后组患儿足背屈角度(75.3±2.95°),优于常规组的(82.7±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结论反馈疗法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膝过伸情况,提高患儿下肢的自主运动功能。
李婷顾盼窦淑娟芮洪新宋骏
关键词:肌电反馈小儿脑瘫康复效果

相关作者

谢平
作品数:300被引量:707H指数:14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
研究主题:肌电 肌电信号 脑电信号 故障诊断 风电机组
杜义浩
作品数:116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肌电 肌电信号 脑电信号 穿戴 机器人
吴晓光
作品数:66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
研究主题:肌电 肌电信号 机器人 脑电信号 步态
郭旭东
作品数:136被引量:14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消化道 胶囊 胶囊内窥镜 交流励磁 电刺激仪
宋嵘
作品数:95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肌电信号 关节 绳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