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233篇“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相关文章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 1993年
- 1865年林肯总统被害标志着美国历史的转折点.然而,一些研究人员声称,在此之前一种称为马方综合征的疾病已经在悄然杀害这位美国第16任总统.患这种疾病的人长得异常瘦高,且时常受抑郁症困扰.
- 徐善明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疾病DNA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被引量:2
- 1991年
- 1 概述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酶促合成特定DNA片段的方法。用一对寡核苷酸引物,结合到待扩增的模板DNA片段的特定区域的两相对单链上,延伸产生新链。如此重复进行模板变性(解链)、引物复性与延伸三步骤,结果以指数形式产生特定的DNA片段,几小时可得到百万倍的扩增产物(图1)。
- 谢维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病原体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4年1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645例高危孕妇,进行QF-PCR技术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报告时间与结果。以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统计QF-PCR技术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率。结果 在645例孕妇中,QF-PCR技术检测报告时间为(2.53±0.35)d,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时间为(22.14±2.29)d, QF-PCR技术检测报告时间明显短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985,P<0.05)。QF-PCR技术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31例,阳性率为4.81%,其中21-三体综合征18例(占58.06%),18-三体综合征4例(占12.90%),性染色体异常9例(占29.03%),包括47,XXX 2例,47,XXY 5例,45,X 1例,嵌合体45,X[22]/46,XY[26] 1例,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以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QF-PCR技术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为100.00%。单项指征中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无创产前检查(NIPT)异常组(26.47%)>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组(11.11%)>胎儿超声异常组(6.59%);两项指征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率(21.74%)明显高于单项指征(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47,P<0.05)。对31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孕妇进行随访,其中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XX,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XY的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其余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QF-PCR技术可在产前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且产前诊断指征中以NIPT异常和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的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最高。
- 刘萍黄俊高罗红玉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检验技术,在医学检验诸多领域均得到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多种疾病诊疗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应用PCR技术不仅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确保检测结果准确,避免判断失误情况,还可利用PCR检验时操作简便、得出结果速度快等优点,提高检验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在推广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文主要是对于PCR技术用于医学检验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了解PCR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 代汉莉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寄生虫病毒细菌
-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穿刺液标本141份,采用dPCR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dPCR同时检测NRAS Q61R基因突变、TERT基因启动子C228T和C250T突变。以患者术后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几种方法的准确率,评价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41份穿刺液标本中,dPCR对BRAF V600E的检出率为69.50%(98/141),ARMS-PCR对BRAF V600E的检出率为64.54%(9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R检测NRAS Q61R、TERT C228T、TERT C250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5.32%(17/111)、12.61%(14/111)和1.80%(2/111)。单独使用dPCR检测BRAF V600E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为89.36%,明显高于ARMS-PCR(84.40%)和FNAC(7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R(BRAF V600E)+FNAC的诊断准确率为97.16%,dPCR多基因[BRAF V600E+NRAS Q61R+TERT(C228T+C250T)]+FNAC的诊断准确率为97.87%,均高于单独dPCR(BRAF V600E)、dPCR(多基因)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CR可检测出ARMS-PCR漏检的基因突变位点,也可以弥补FNAC的不足,该技术联合FNAC可提高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
- 胡静雯魏丽荣滕小艳杜玉珍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
- 用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用户参数配置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 一种用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用户参数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体系参数、Mix参数和PCR程序参数;配置PCR方案参数;程序解析体系参数、Mix参数和方案参数;以及将解析完的参数带入PCR仪器的PCR程序中进行实验;其中...
- 孙健杨鹏杨祥华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和展望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其中医学检验技术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医学检验技术应运而生,并且以自身的检验优势,成为医学检验中主要的检验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检验成果的精准度非常高,其检验结果得到更多医生和专家的认可。以下对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进行详细研究,对推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王超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 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 2023年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逐渐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更高的重视程度。这一背景下,在食品进入到市场之前,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对食品进行检验,以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物,并禁止进入到市场中,从而向社会群众提供安全性较高的食物。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检测技术,用于对食品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介绍,进而分析了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具体应用,之后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提供支持。
- 陈艳红
- 关键词:食品检验微生物检验
- 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是临床检验微生物中比较可靠的手段之一,指的是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加荧光基团,通过荧光信号的累积,实现对整个PCR进程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最终可利用标准曲线完成未知模版定量分析的效果[1]。该技术距今已有20多年历史,首次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实时监控PCR全程,可快速、灵敏及可重复地定量初始模版浓度,实现PCR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突破。
- 杨飞
-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基团实时监控模版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泌尿外科通过后腹腔镜技术或开放技术行肾切除术后石蜡组织标本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并结合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结核肾病组25例(阳性组),非结核肾病组30例(阴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技术检测每个石蜡组织标本,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两种方法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的敏感度与抗酸染色技术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0.0%(20/25)和48.0(12/25),前者相比后者敏感度提高了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18)。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抗酸染色检测的结果,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准确度高于抗酸染色检测的准确度(89.1%vs.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29)。两种技术检测肾结核组织标本病原体结果与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7和0.429。ROC曲线分析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技术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和0.707,前者高于后者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2,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与抗酸染色检测技术相比可以提高肾结核组织病原体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在肾结核的病理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范正超尹航刘建震李崇斌
- 关键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