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1篇“ 联合固氮菌“的相关文章
旱稻联合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特性
2024年
【目的】通过研究旱稻内生固氮菌的生理特性,筛选出具有较强固氮和促生特性的株,为生物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的根、茎、叶、谷粒中分离内生固氮菌,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以及促生作用和拮抗禾谷镰刀等特性的研究。【结果】获得27株内生固氮菌,涵盖3个门,分别为芽孢杆门、变形门和放线门。其中,芽孢杆门的芽孢杆属为优势。从根中分离的URR05和URR37株经革兰氏染色呈紫红色,其余株呈紫色。所有株均能够利用葡萄糖,属于发酵型细,且为嗜温型微生物,最适温度为30~45℃,具有固氮、分泌生长素和1-氨基环丙烷羧酸脱氨酶、产铁载体、溶磷等特性。枯草芽孢杆URR64的固氮酶活性和吲哚-3-乙酸的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253.82 U·L^(-1)和19.19 mg·L^(-1);斯特氏杆URS02分泌的1-氨基环丙烷羧酸的质量浓度最高(1031.43 ng·mL^(-1)),且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褐球固氮菌)。1.03×10^(8)CFU·mL^(-1)的混合联合固氮菌对旱稻幼苗具有显著促生效果,芽孢杆固氮菌对禾谷镰刀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结论】旱稻内生固氮菌群较为丰富,且具有多种功能。
胡应平林冬梅胡弘正吴颖谭兆玲刘斌刘斌
关键词:旱稻联合固氮菌功能特性拮抗作用
一株旱稻联合固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
2024年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生化指标测定和形态学鉴定;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产铁载体能力验证;以褐球固氮菌为阳性对照,利用ELISA测定试剂盒测定株分泌固氮酶活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生长素(IAA)含量,并研究其生长特征。将分离的固氮菌株以1%浓度(约8×10~7CFU/mL)浸泡旱稻谷种进行催芽,研究其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的株URR45为固氮菌,属于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2~50℃,最适pH为6.0~6.5,不耐盐。其分泌的固氮酶含量为220.15 U/L,ACC含量为898.69 ng/mL,生长素含量为14.91 mg/L,固氮酶含量和AC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褐球固氮菌。该株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属于发酵型细,具有水解明胶、溶磷和产铁载体特性。该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 BLAST比对,鉴定为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隶属于Pseudomonadota门、Betaproteobacteria纲、Burkholderiale目、Oxalobacteraceae科、Herbaspirillum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在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以及测根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株对旱稻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农业上产上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胡应平林冬梅胡弘正吴颖林佳丽林占熺刘斌
关键词:旱稻联合固氮菌菌株鉴定固氮能力促生作用
安徽新熙盟微生物剂(联合固氮菌)对玉米生长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2024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验证安徽新熙盟微生物剂在宿州市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微生物剂拌种(亩用微生物剂1 g兑水15 mL拌种)+常规施肥;处理2:微生物剂喷施(亩用微生物剂2 g兑水15 mL稀释1000倍叶面喷施)+常规施肥;处理3:微生物剂拌种+喷施(方法同上)+常规施肥;处理4(CK):常规施肥。设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使用安徽新熙盟微生物剂(拌种、喷施或拌种+喷施)能明显改善玉米的经济性状,有效增加玉米穗长、行粒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其中拌种+喷施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CK)相比,增产103.63 kg/亩,增产率达16.05%,效益增加224.44元/亩;喷施处理较对照(CK)增产73.08 kg/亩,增产率11.32%,效益增加160.01元/亩;拌种处理较对照(CK)增产58.06 kg/亩,增产率8.99%,效益增加135.96元/亩。说明安徽新熙盟微生物剂在宿州市玉米上应用有增产潜力,建议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孙海龙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固氮玉米拌种
一株受氮调控的联合固氮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受氮调控的联合固氮菌RBCS17及其应用。固氮菌RBCS17是从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的根部分离所得。该属于副伯克霍尔德氏(Paraburkholderia sp.),含有nifH基因,具有生物固氮的能...
钟永嘉刘冉廖红
联合固氮菌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氮素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氮素缺乏将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随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化学氮肥的施用量越来越多。生物固氮在全球氮素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60%的氮来源于生物固氮。因此,生物固氮,尤其是能够在作物中定殖的联合固氮菌,最有可能代替氮肥成为粮食作物的主要氮源。长期以来,如何提高生物固氮效率以及在作物中实现生物固氮是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的出现和发展为能够生物固氮的研究带了新的机遇,有望缓解粮食作物对化学氮肥的大量需求。本文概述了固氮菌的种类、联合固氮菌固氮基因岛的组成以及转录调控机理,阐述了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固氮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联合固氮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荆晓姝丁燕韩晓梅王哲高德艳
关键词:生物固氮合成生物学联合固氮菌
青稞根际优良联合固氮菌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9
2019年
为筛选获得对青稞具有促生性能的联合固氮菌,从西藏不同地区青稞根际采集土壤样品,以Ashby无氮培养基进行株分离,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分离物的固氮量,通过培养皿纸上萌发法测定其对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根据株形态、理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固氮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从西藏高寒地区青稞根际分离获得的72株联合固氮菌,和CK相比,氮增量为0.30~26.07 mg·L-1,其中有10个株的固氮量较高,氮增量为17.01~26.07 mg·L-1。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表明:10株中6株的综合促生效果较好,即株20-2、22-5、23-3、26-1、35-2和39-5。和CK相比,种子萌发率提高了-7.14%~25.00%,茎粗提高了1.53%~13.74%,株高提高了-9.52%~7.60%,根长提高了9.41%~38.09%,须根数提高了-11.26%~12.57%,鲜重提高了-4.97%~57.73%。经过多相分类鉴定,这6株分属于根瘤属、类芽孢杆属、无色杆属和假单胞属。
何建清张格杰赵伟进王孝先
关键词:联合固氮菌促生效应青稞
高原地区联合固氮菌肥对黑青稞的促生效应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利用从青稞根际筛选的3株联合固氮菌株制成肥,进行田间完全区组随机试验,研究其在减施化肥的条件下对黑青稞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黑青稞生产节肥减耗提供依据.【方法】于不同生育期测定黑青稞株高、主根长度、根体积、植株粗蛋白,并测量黑青稞籽粒产量、粗蛋白、有效磷、纤维素、K、Zn及粗脂肪含量.【结果】3种肥处理对黑青稞生长、产量和品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肥BN-3促生效应最为显著,与空白对照(CK)相比,不同生育期对黑青稞株高增加了14.23%~39.72%,主根长度增加了12.64%~14.47%,根体积增加了50.5%~101.0%,秸秆粗蛋白含量增加了28.93%;籽粒锌含量增加了2.89%,粗脂肪含量降低66.02%,籽粒千粒重增加了7.30%,产量提高了74.76%.【结论】筛选得到的联合固氮菌肥BN-3增产性能较高,具备固氮微生物肥料推广的潜力.
赵伟进张格杰王孝先刘晓凤卢玉君何建清
关键词:联合固氮菌肥促生效应
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农业的高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给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低影响、高效益的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植物联合固氮菌的修复方法属生物修复中较为新型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在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来源、危害以及对传统修复技术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以及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倩赵秀芳高欢欢朱心宁殷金岩
关键词:植物固氮菌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
联合固氮菌叶面接种剂的优化及其在玉米叶际的定殖被引量:6
2018年
【背景】联合固氮菌由于不具有宿主专一性,在土壤、叶际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氮素供应有着重要贡献,它还可以通过分泌生长激素等间接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剂。土壤接种剂由于受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和土壤抑物质等的影响,接种效果不稳定,难以推广使用。相比于土壤环境,叶际生境相对简单且表面积巨大,进行叶际接种是固氮菌剂推广应用的一个新思路。【目的】优化联合固氮菌株W12接种添加剂,制备液体接种剂并研究其在玉米叶际的定殖效果。【方法】对株W12进行落PCR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确定分类地位。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和甘油(Glycerol,Gly),测量株W12生长曲线和固氮酶活性,优化添加剂浓度并制备液体接种剂,对接种剂的有效保存时间进行检测。将接种剂喷洒到玉米叶际,测量其对玉米产量和植株含氮量的影响,并通过低氮培养基进行回收计数。【结果】固氮菌株W12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变栖克雷伯氏(Klebsiella variicola)的相似性高达99%,在培养液中添加CMC和甘油对株W12的生长无明显促进和抑制效果,但均提高了固氮酶活性。添加甘油制备的接种剂在盆栽和大田玉米叶面喷施后,在玉米生长末期叶际回收到的W12类似分别为4.3×105 CFU/g叶片和1.7×105 CFU/g叶片,显著高于未接种的处理;而且大田玉米籽粒、茎部和叶片的含氮量高于不接种的对照处理。经过90 d贮藏后,4°C保存的接种剂剩余活数均高于1.0×108 CFU/m L。【结论】羧甲基纤维素和甘油的添加不仅有利于固氮菌液体接种剂在叶片的附着,并能显著提高联合固氮菌株W12的固氮酶活性,低温冷藏可保证液体接种剂的有效活数;液体接种剂在玉米叶际喷施后,株W12能够成功定殖,并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和籽
葛安辉方萍熊超张丽梅贺纪正
关键词:联合固氮
玉米联合固氮菌Kosakonia radicincitans GXGL-4A转座突变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上过度施用化学氮肥造成了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和重金属污染。此外,由于田间大量的氮素流失和淋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得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最终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通过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物固氮菌,从而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对从玉米根部分离得到的联合固氮菌Kosakonia radicincitans GXGL-4A进行Tn5转座突变,从而创制大量的突变体,经筛选后应用于对固氮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和氮代谢调控网络解析等研究。【方法】以固氮菌K.radicincitans GXGL-4A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法克隆得到GXGL-4A株的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BD。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MOD-egfp-tet,并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转座复合体导入GXGL-4A野生株,进行Tn5转座突变,从而获得大量突变株。【结果】筛选到4株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的突变株,并克隆了突变株M36突变位点的侧翼序列。【结论】对玉米联合固氮菌K.radicincitans GXGL-4A进行Tn5转座突变是可行的,初步建立了该株稳定有效的插入突变技术体系。
孙帅欣程杰杰陈云鹏

相关作者

李久蒂
作品数:43被引量:40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联合固氮菌 固氮菌 ENTEROBACTER 内生固氮菌 定殖
姚拓
作品数:323被引量:3,022H指数:3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研究主题:溶磷菌 燕麦 植物根际促生菌 PGPR 高寒草地
李永兴
作品数:31被引量:28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联合固氮菌 固氮菌 ENTEROBACTER 生物肥料 联合固氮
张德罡
作品数:335被引量:3,635H指数:3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东祁连山 土壤养分 草地 高寒草地
王继文
作品数:13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联合固氮菌 固氮菌 杆菌 生物肥料 固氮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