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篇“ 耳蜗微音电位“的相关文章
英国耳蜗电位相关指南解读被引量:3
2021年
2004年英国新生儿筛查项目组(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me,NHSP)颁布了首版《婴幼儿听神经谱病系障碍评估和处理指南》,指南包含听神经谱系障碍/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诊断标准、方法及综合听功能评估,干预指导原则、方法和效果评估两大部分内容[1]。2011-2012年,英国NHSP对上一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删除了上一版指南附录2耳蜗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内容,作为独立CM测试指南[2]。
史伟兰兰兰兰王秋菊
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新生儿筛查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英国听力学协会推荐耳蜗电位测试流程被引量:5
2021年
1缩写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气导(Air Conduction,AC);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骨导(Bone Conduction,BC);英国听力学协会(British Society of Audiology,BSA);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kABR)。
熊芬兰兰王秋菊
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听性脑干反应气导短声
《英国听力协会耳蜗电位推荐测试流程(2019)》摘译
2021年
1介绍,1.1背景和目标耳蜗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是由来自耳蜗外毛细胞的神经前反应产生的,小部分内毛细胞也共同参与。CM的波形与刺激声波形一致,如同耳蜗充当了麦克风的功能,因此被称作耳蜗电位。CM与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临床意义基本相同,当其引出时,可以证明受试者的外毛细胞功能正常,但不能用于评估其听力阈值。
陈姿伊(摘译)陈维卢宇涵赵乌兰(审校)
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内毛细胞耳声发射外毛细胞
耳蜗电位在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婴幼儿听力正常组,听神经病(AN)组和极重度感神经性聋组在耳蜗电位(CM),耳声发射(OAE)的引出率以探讨经表皮电极测得耳蜗电位在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年龄3月龄至36月龄的婴幼儿,根据听力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其中听力正常组50人100耳,AN组25人49耳,极重度感神经性聋组40人75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耳声发射和耳蜗电位的引出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OAE在听力正常组中的引出率是91%,在AN组中的引出率是75.5%,在极重度感神经性聋组中的引出率是0;CM在听力正常组中的引出率是96%,在AN组中的引出率是100%,在极重度感神经性聋组的引出率是0;分别进行OAE和CM的引出率的两两比较,听力正常组与AN组在OAE的引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531>0.05),听力正常组与AN组CM的引出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578>0.05),而AN组与极重度神经性聋组以及听力正常组与极重度神经性聋组OAE和CM的引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结论CM和OAE都是评价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客观听力学检查方法,由于CM可避免中耳功能的影响,因此在婴幼儿听力检查中比OAE更精准,尤其是当ABR在100nHL未引出或严重异常时,CM应当作为一项常规的检查项目来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
黄薇黄爱萍孙倩许敏宋英鸾耿江桥李红霞温鑫朱庆文
关键词:听神经病婴幼儿耳声发射耳蜗微音电位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电位在婴幼儿听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未引出的婴幼儿耳蜗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 potential,CM)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引出率,研究CM在婴幼儿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100 dB nHL click-ABR未引出的婴幼儿55例(110耳)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个月~6岁9个月,平均22.40±18.63个月,记录CM和DPOAE的引出率,以ABR未引出、DPOAE和/或CM引出为AN的诊断标准。结果 55例(110耳)中,DPOAE和CM的引出率分别为2.72%(3/110)和16.36%(18/110),其中,2例(3耳)DPOAE和CM均引出,9例(15耳)CM引出但DPOAE未引出;10例(18耳)诊断为AN。结论当ABR和DPOAE均未引出时,要常规行CM检查,避免AN的漏诊。
舒博叶胜难陈希杭林有辉林少莲胡婕林丁丁
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听神经病耳声发射
短声疏密波诱发的耳蜗电位对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人工耳蜗候选者中采用ABR短声疏密波诱发耳蜗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测试,探讨其在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中筛选双耳ABR100dBnHL刺激无反应、耳声发射(OAE)引不出的婴幼儿共65例(130耳)。所有受试者口服水合氯醛镇静辅助睡眠,采用ABR测试,刺激声为短声,用疏波和密波诱发耳蜗电位测试(CM)。为验证真正CM存在,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采用了夹紧插入式耳机导声管及拔出耳机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65例(130耳)中能真正引出CM有8例(16耳),占12.3%。结论CM测试能客观反映内耳毛细胞的功能,稳定性比OAE好,在ABR严重异常或缺失、OAE引不出时,建议常规进行CM测试,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听神经病,避免漏诊,为蜗性及蜗后鉴别诊断及精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邱素梅李湘辉陈越勃刘佳浩邹雨滴陈惠娟谢薇
关键词:耳声发射耳蜗微音电位听神经病
耳蜗电位及相关听力学检查在鉴别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婴幼儿听力正常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NSD)组和极重度感神经性聋组在耳蜗电位(CM);耳声发射(OAEs);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的测试结果;和分析ANSD组患儿的高危因素以及影像学特点;...
黄薇
关键词:耳声发射耳蜗微音电位听性脑干反应
短纯耳蜗电位评估耳蜗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分别比较听力正常成年人及听力下降(蜗性聋)成年人相应频率的短纯耳蜗电位(CM)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引出情况,探讨短纯诱发的耳蜗电位在成人听力检测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成年人(34例68耳)、轻度听力下降成年人(23例27耳)及中度听力下降成年人(19例22耳)分别进行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CM及DPOAE检测,通过受试者自身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相应频率的检出率。结果听力正常组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CM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8/68)、100%(68/68)、86.76%(59/68),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76.47%(52/68)、100%(68/68)、100%(68/68);听力正常组500 Hz的短纯CM检出率显著高于DPOAE检出率(P<0.05)。轻度听力下降组(27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CM的检出率分别为85.19%(23/27)、81.48%(22/27)、37.03%(10/27),相应频率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29.63%(8/27)、51.85%(14/27)、44.44%(12/27),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中度听力下降组(22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CM的检出率分别为77.27%(17/22)、77.27%(17/22)、27.27%(6/22),相应频率DPOAE检出率分别为13.64%(3/22)、40.91%(9/22)、40.91%(9/22),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轻度、中度蜗性听力损失患者,CM在500 Hz、1000 Hz的敏感性优于DPOAE,能弥补DPOAE在中低频段敏感性不足、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推荐联合应用CM和DPOAE评估耳蜗功能。
曾凡倩郑铨艺柯朝阳
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短纯音耳蜗
小儿类听神经病的耳蜗电位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类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病例的耳蜗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s,CMs)特征,探索CMs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ANSD 33例(49耳),2~75月龄,平均(19±17)月龄,中位数16月龄,依据CM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中耳分析仪/颞骨CT检测结果分为3个组,中耳正常且DPOAE引出组26耳,中耳正常且DPOAE未引出组16耳,中耳异常组7耳。结果当刺激声强度为100 dB nHL时,有DPOAE组CMs幅值(0.45±0.12)μV,无DPOAE组CMs幅值为(0.37±0.08)μV,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而中耳异常组全部记录到CMs,且其幅值与DPOAE未引出的中耳正常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在ANSD中部分病例外毛细胞功能会发生损害,表现为OAEs消失、CMs持续存在。而这种情况下的CMs单纯来自于内毛细胞的可能性较小,更可能来自于部分受损外毛细胞与部分或全部内毛细胞。
王杰莫玲燕刘辉张帆陈静姬晨
关键词:儿童耳蜗微音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成人短纯耳蜗电位的检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使用表面电极记录成人短纯诱发的耳蜗电位(CM)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加拿大vivosonic integrity TM V500听性诱发电位诊断系统,对34例听力正常成年人共68耳使用表面电极进行短纯CM检测,每次检测后均夹闭声管再次检测以辨别伪迹,分别统计34例受试者68耳500Hz、1000 Hz、2000 Hz短纯诱发的CM检出率,并与理论检出率(10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上述测试方法可记录到清晰可靠的CM波形;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CM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及86.76%,经X2检验,与理论检出率(100%)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2.411,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表面电极记录成人短纯CM的检测方法真实可靠、重复性佳,尤其适用于检测500Hz、1000 Hz短纯CM。
曾凡倩柯朝阳赵鹏刘亚辉林琪
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短纯音

相关作者

李兴启
作品数:221被引量:7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耳蜗 听觉诱发电位 听神经病 豚鼠耳蜗 神经生物学基础
王秋菊
作品数:518被引量:2,44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听神经病 基因 突变 耳聋患者 SLC26A4
冀飞
作品数:255被引量:1,08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 听神经病 听力损失 言语测听
陈秀伍
作品数:51被引量:27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眩晕 耳鸣 内耳 耳聋 儿童
郭连生
作品数:71被引量:382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普通话 言语测听 测听法 言语测试 词表